在湖大,有这么一个男生

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

4岁举办了个人生日演奏会

5岁受邀参加美国Mapex全球巡演

并与中国鼓王贝贝同台演出

7岁获全国音乐艺术等级考试十级证书

包揽从2009年至今

每年湖北省打击乐比赛的金奖和特等奖…

外国语学院2019级日语专业的李鑫鑫

是当之无愧的架子鼓达人

他从初中开始便在架子鼓俱乐部里当老师

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

让小贝带大家来看看

架子鼓达人的炼成方法吧!

从不爱到热爱

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1)

架子鼓已陪伴李鑫鑫走过了15个酷暑寒冬。从3岁起,李鑫鑫便跟随父亲学习架子鼓。起初,因为是被迫学习的,年幼的他并不喜欢架子鼓。

跨越架子鼓入门,李鑫鑫直接学习四连音技法,技法要求演奏者利用手腕和鼓面弹力实现速度的提升,这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再加上身高等生理因素的限制,年幼的李鑫鑫难以够到架子鼓的每一个设备,这也让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打得不好就会挨打。”李鑫鑫回忆,一度让我对架子鼓感到很恐惧,常常边练边哭。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2)

鼓槌的握法、力道的控制、手脚的协调配合……架子鼓入门易专精难,看似容易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想要真正掌握鼓技就必须耐下性子反复练习,许多练习者因忍受不了长期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所以水平只停留在了初级阶段。

每天击鼓上万次、一练就是5、6个小时……李鑫鑫对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早就习以为常。学习架子鼓15年,李鑫鑫70%的时间都花在练习基本功上,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的手长满了厚厚的茧。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3)

8岁时,李鑫鑫参加了生平第一个架子鼓比赛——湖北省首届打击乐大赛。为能更好地赢得比赛,在赛前的一个月里,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鼓室里训练,从早上一直练习到凌晨一点多。临近上场前,李鑫鑫还在反复听歌,熟悉节拍和动作,“我当时紧张得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但一站上舞台,李鑫鑫便忘记了紧张,自如地拿起鼓槌,一气呵成,完美演奏了《凤阳花鼓》,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赞扬。最终,他获得了该比赛小学A组的金奖。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4)

这场比赛也大大提高了李鑫鑫的自信心,也是从那时起,李鑫鑫对架子鼓从最开始的“讨厌”逐渐转变为一听到音乐便会不自觉地敲起来的喜爱。随后,各种荣誉奖项纷至沓来,CARLSBRO杯第一届鼓手中国全国电鼓大赛第五名、每年湖北省打击乐比赛的金奖与特等奖……回望过去,李鑫鑫说:“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鼓室里度过的,但并不枯燥乏味,因为我在做自己热爱的事,实际上童年会比许多人充实快乐很多。”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5)

宝剑锋从磨砺出

架子鼓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6)

调整呼吸,右脚踩住底鼓,左脚踩住踩镲,双手拿起鼓槌,面向台下十余名学生,李鑫鑫演奏起教学曲目,落鼓槌处鲜有逗留,击鼓时能量瞬间爆表......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引得台下学生一阵欢呼。

利用周末,李鑫鑫会到俱乐部兼职当架子鼓老师,父亲每月会按业绩给他支付工资,这让年仅18岁的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7)

尽管在架子鼓上投入了大量时间,李鑫鑫也没把学业落下。从小到大,李鑫鑫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高中时,李鑫鑫更是稳居年级前十。

李鑫鑫认为学业、架子鼓和兼职三者并不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架子鼓成就了更好的我。”架子鼓对李鑫鑫而言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技能,更是他生活的调节剂,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8)

平时学习累了,李鑫鑫便会练鼓半小时,沉浸到音乐世界中,疲惫和烦恼都能暂时忘记。节拍练习里蕴含数学知识,即兴演奏需要灵敏反应,架子鼓练习带来的思维锻炼,帮助他更好地完成文化课的学习。架子鼓锻炼出的“专注力”,也让他在学习时做到心无旁骛。同时,架子鼓还培养了李鑫鑫低调谦虚、脚踏实地的性格,也让平时安静内向的他变得更加自信。

盘点那些学架子鼓的小朋友(3岁开始学习架子鼓)(9)

如今,李鑫鑫不再满足于是否能完美翻奏一首曲目,而开始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并在积极探索自媒体运营。他在原曲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将这些创意演奏录制成视频后,附上创作思路与感悟,上传至B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希望借此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乐友交流鼓技。

大学四年里,李鑫鑫希望成绩能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十,并希望能组建一支乐队。未来,李鑫鑫想成为一名顶级架子鼓老师,助力进一步推广架子鼓,让架子鼓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

是深是浅我都过”

在一次次未知的探索中

也许就找到了心中所爱

甚至能成为坚持一辈子的事业

把热爱做到极致

这种感觉应该也不错吧

来源:湖北大学

版权归原创,版权及国外任教和其他事宜请关注私信,教育关乎国运,欢迎对本文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