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人为大的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我看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那么请问,不孝有三,这另外两个不孝它是什么呢?

最近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不孝有三”的说法是出自东汉赵岐的《孟子注》。

里面是这么说的:“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意思是,按照儒家的礼法,下列三种行为是不孝的

不孝有三无后人为大的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第一,如果父母做了错事,儿女不进行劝解反而去纵容迁就,让父母不仁义,这是第一不孝。这种事在农村还是非常多的,有些人喜欢帮亲不帮理。父母做错了事,儿女不是想着认错,而是想着怎么把理争过来让无理便有理。结果,不仅全家被人看不起,还有可能惹出官司。这种事常见于邻里纠纷。这是第一大不孝;

第二,父母都老了,家里很穷,但是也不出去谋生活,就是在家啃老,这是第二大不孝。赡养父母是儿女的义务和责任,不赡养父母是不孝顺的行径。这种事情也比较常见,在农村里有句俗语,“儿多不养爹”说的就是不赡养父母的行为。生的儿子越多,老人的晚景就有可能越凄凉,这对于注重多子多孙的农村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

第三不孝,目前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不娶妻子,不为家族繁衍后代是第三不孝。还有一种说法,无后是指不尽后辈的本分和责任。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解释,中国古人对关于孝的定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通情达理。

不孝有三无后人为大的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