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亘古不衰的名作《西游记》,你真的看懂了吗?人美心善的观音为何在给唐僧找徒弟的时候,为何最终安排的三个徒弟都是曾经犯过错的,就连代步的白马也是如此呢?
不仅如此,作为师父,唐僧其实他也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被贬下凡的。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作为如来跟前的得意弟子,却在修习佛法时不专心,这无疑是对佛法的一种亵渎,金蝉子就这样堕入轮回,遭受世间苦难,沦为肉体凡胎,后来又在观音的点化下前往西天求取真经,以求向大众宣扬佛法。
可是作为观音找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这三位大将,虽然都曾辉煌过,也本领高强,可是后来都因为他们自身的问题而遭到了天庭的处罚。
作为护送金蝉子前往西天取经这种大功德的好事怎么就轮到他们这三个犯过错的的人呢?把三人的名字连起来就知道了。
他们三个代表的分别是佛教三毒中的“嗔”“贪”“痴”,观音帮助唐僧选择这三个徒弟,主要是表明要成佛必须清净内心,破除三毒,而漫长又艰辛,充满诱惑的取经之路,就是消除人内心的弱点,从而改变“贪嗔痴”的过程。
取经的原由
取经的五个人,一个唐僧,三个徒弟,一条龙,都是因曾经的错误而使他们原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可谓是从天堂跌入地狱,而正是因为观音选择了他们作为取经人,才让他们有了将功补过,重回以前高光时刻的机会,更何况本身这是功德极大的事情,
如来也曾说到:“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可是如来怎么突然就有了传播真经,劝人向善的念头呢?
原来是因为如来看到:“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正是在看到世间各部洲分化严重,既有向善心性良善之人,也有贪图作乐,惹灾祸之人,这才有了想要通过传播真经指引众生向善的想法。
问及经书时,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作为如来,对众生的心理也是拿捏得很准的,因考虑到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不会珍惜重视,便想到了:“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
如来本意就是取经之路必不得太平,让其历得艰辛得以成功后,对经书得以重视,不会怠慢,并将其传于东土,可是又恐没有恒心,非“善信”不得到达西天。
而对于这种事情来说,有心改过,本领高强,给予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搭救其出水深火热之地,
取经之路也可以试探他们的心性,磨练他们的诚心,对于,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这三人来说,也没有比他们更好的人选了。
孙悟空的嗔
作为天地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出生后的孙悟空便留在了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无父无母,便与猴群共同生活,在看生老病死,人生无常之后,有了想要学本领的想法。
可是学成归来的他,却仗着自己本领高强,打破了世间的生存法则,做下了很多错事,不仅“降龙伏虎,自削死籍”,玉帝本想捉拿他,予以惩戒,却在听闻长庚星说‘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后,起了招安的想法,将他封为了御马监弼马温官。
可是心高气傲的他怎么能安心屈于这么一个小小的官位呢?
“那厮嫌恶官小,反了天宫,即差李天王与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诏抚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个‘齐天大圣’。”在封为齐天大圣这个响亮的名号后,他才心满意足的留在了天庭。
可他无拘无束惯了,怎么能好好待着呢,有官无禄,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又被安排代管蟠桃园,可是让猴子管桃园,天性使然怎么能克制得住呢,于是他又开始挑好的尽数偷吃掉了。
在王母举办蟠桃宴听闻“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时,又开始了胡闹了,“设计赚哄赤脚大仙,却自变他相貌入会,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
说起这里的孙悟空,那可是足够的调皮不听话了,任意妄为了,嫌官小就撂担子,耍脾气,因宴会没有请他,就怒从心起,大搞破坏,使得精心准备的宴会变得一塌糊涂。
因为由此看来,他虽然本领高强,可也是个心高气傲,爱惹是非的主,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就愤怒不已,做出不考虑后果的事情,而这也正体现了他的嗔念,对逆的境界生嗔恨,对没有如自己意的事情就随意发脾气,十分的不理智,意气用事,丝毫不顾及其他。
而他虽然本性不坏,且有如此高强的本领,可是却不服从管教,做下诸多错事,就如美玉蒙尘,终需一番磨砺才能克服自身嗔念,终是遇到了自己的劫数。
在他带着美酒佳肴回到花果山的时候,玉帝派了追兵前去捉拿,因为被老君的金钢琢打中,才被擒住,玉帝下旨本想直接斩杀,可是“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
众人拿他也没什么办法,最后还是“老君奏准领去,以火煅炼”,可是却没想到“四十九日开鼎,他却又跳出八卦炉,打退天丁”。
无奈之下,只得去请如来,制服妖猴,可是此时的孙悟空却好似打上了瘾,在从八卦炉出来后,愈发的狂妄。
文中如来说到,“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这时的孙悟空对于自己的本领也是十分的骄傲与自信的,在天兵和各路神仙被他追打得到处跑的时候,以自认为世间再无敌手了。
“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
面对桀骜难训,且能力非凡的孙悟空,诸多神仙都没有办法将其制服,可最终还是输给了如来,被压在了五行山下,整整关了五百年。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其实如来并没有想要伤害孙悟空,只是把他压在五行山下,挫一挫他的锐气,暂且不说如来有没有办法重伤孙悟空,但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如来其实还是很关照孙悟空的,也说等他灾祸满,自然有人会救他,可想而知,如来只是想给他一点教训。
作为天地生的石猴,在他本领学成后,无一敌手,难免让他飘飘然,甚至有了“做玉帝,享天庭”的想法,而这被困五行山五百年也只是为了磨砺他的心性,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反省自己的过错,让他的本领用在正途上。
至于观音,对于孙悟空可能更多的还是觉得可惜,他在其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个刚出生不久没人教诲的孩子,所以才导致的如此的肆意妄为,做下错事,本性其实不坏,不过是有些顽劣。
后来观音在寻取经人的路上,路过五行山时,也曾作诗一首:“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皤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在遇到孙悟空时,也是有了让他随同取经的想法,只是怕他依旧顽劣,不知悔改,特意过去看看情况。
而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一个人过了五百年的孤寂生活,也是十分的落寞,有了悔改之心,再次见到观音也是十分的欣喜,高叫道:
“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
当观音菩萨透露了去寻取经人的事情,恰巧经过来看他后,心里也很是感动,此时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想要获得自由,而不是被困在这小小的一个地方,动弹不得,便说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其实作为神仙来说,没有什么所谓的恰巧,只不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观音菩萨本意想搭救他,可却又有所顾虑“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听出菩萨语气中有搭救自己之心,孙悟空也是赶紧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而这也正是观音菩萨所希望的,便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让他做等取经人来救他,做他的徒弟,秉教伽持,重入佛门,再修正果,在听到重获自由有望的时候,孙悟空也是格外的兴奋,连声道“愿去!愿去!”
如此,孙悟空在等候了五百年后迎来了改过的机会,他的本领是取经路上最大的安全保障。
可是他所带有的嗔念,却也是最大的隐患,而这趟路程能看清他的心性,既让他有了大展拳脚,重修正果的机会,也能在一次次的劫难和一次次的约束教导中,慢慢消除嗔念,最终除去自身缺点,走上成佛的道路。
贪念之余猪悟能
人总会有七情六欲,而贪念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作为曾经手握重权的天蓬元帅,赫赫威名,怎么也犯了错,落得个被贬凡间的下场呢?
不仅如此,落入凡间的他,从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豕妖,在路上碰到,差点被观音菩萨误以为是“作怪的老彘”而被收服,却没想到他说到:“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
原来他竟是因为贪图嫦娥的美色上前调戏才堕入凡间,可是怎么又变成了如今的妖怪模样呢?而这却是因为他在投胎时遇到了意外,“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
爱好美色的天蓬元帅,当初何等的威风,却投成了猪胎,每日面对自己丑陋的面目,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在那之后,却也开始了自暴自弃,咬杀了母猪后,就开始占山为王,从一个不造杀孽,不食荤腥的神仙变成了吃人度日的“彘妖”。
当他再次见到慈悲为怀的观音时,也才清楚的知道自己如今的所作所为变得多么的不堪,便想要菩萨搭救一二。
而菩萨也是直接指出了他现在的不对之处:“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可是此时的他却听不进去,还因为菩萨说他吃人不对还要受到惩罚而恼怒,甚至开始破罐子破摔起来:“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此时的他就像是进了死胡同,在菩萨提醒下才惊醒,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可是他却偏偏选了造孽最重的一条路。
虽然有了解决之道,可是却又毫无头绪,他原本就是因为犯错而被罚下天庭,重新回去又哪有那么容易。
在菩萨说到“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给他指了条明路之后,又给他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叫他留在此地等候取经人,并且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
其实猪悟能也就是贪念的代表,他在天上也算是手握重权,却因贪恋嫦娥美色而被贬下凡,又过于注重自身的口腹之欲,而这不也正是佛教中常说的贪吗,对美色的贪欲,口腹之欲,以及所有不满足的欲望。
虽然他最终在菩萨的指点下才得以开悟,不在妄造杀孽,跟随取经人去往西天将功折罪,重修正果,可是他在取经的过程中,刚开始也是极没定性的,动不动就想着撂挑子分行李回高老庄,碰到女妖精,是半点挪不开步子。
他既是贪欲的代表,对于他来说最难克服的也是贪欲了。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随着取经路上经历得越来越多,最后的猪悟能,虽然也有片刻被迷惑的时候,可是最终也是师傅为重,取经大业为重,慢慢的克服了,最终得以摆脱贪念,取回真经,将功补过,重入佛门。
沙悟净的痴
菩萨路经过黑水河时,觉得不对劲,以为有妖怪作祟,便让木叉前去查看,却不想两人直接就打了起来,在河中那妖怪得知来人是观音时,两人才停下交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作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曾经天宫的卷帘大将,地位也不差,因为“不小心”打翻玻璃盏,惹怒了玉帝,就被贬下凡,在流沙河,占河为妖,这就显得有些无辜了,可是为何身上的杀孽会如此之重呢?
原来他不仅被贬下凡间,还要承受身体带来的痛楚,文中说到“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仅仅打翻琉璃盏,就要遭受如此刑法,也有些过于严苛了。
这样的处罚使得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存有怨气,每次在饥寒难忍的时候,隔两三天就出去一次,以行人为食,也不再顾及所谓的杀生不杀生了。
而菩萨在得知情况后,同样晓之以理,并承诺到:“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就此将他纳入了取经大队之中,可是他心里却还有所顾虑,问道:
“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在得到菩萨说取经人一定会经过这里的回答后,便也就心安了,决意跟随,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了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心等候取经人。
作为天上的神职人员,因为无辜被贬,遭受处罚,心里有些不平,隔三差五就出去吃人,虽然很想回到一起在天庭的生活,可是却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生活落差太大,导致心中存有怨念无法消除。
而他的性格特点就如同佛教三毒里的“痴”,痴,本意是不明白事理,是非辩不明,善恶也不能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在取经路上,他虽然任劳任怨,但是有时也是过于钻牛角尖了,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
偶遇玉龙
而除了三个徒弟之外,白龙也曾经犯过错误,因为观音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才得以修成正果,摆脱原有的困境。
观音在寻取经人的路上,听见玉龙的叫唤声,出于好奇,便上前询问受刑原由,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
听闻此事,观音菩萨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便去往天庭向玉帝求情,提出了让玉龙做个脚力,饶他性命,得以改过的机会,
菩萨如此说后,玉帝也知道取经的责任之大,既然玉龙有此机缘,便也就下旨放了他,交由菩萨处理,于是“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后来菩萨将他送入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
作为文中存在感较低的白龙,因火烧明珠被罚,因为观音求情而有了取经的机会,他因此也是感恩戴德。
贪嗔痴是佛教概念,又名三毒、三垢、三火,佛教中常说三毒会残害人的身心,使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乃是恶之根源,所以又被称三不善根,因此只有用三种代表,一同陪去取经,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他们能力高强,又有改过的想法,正是最好的人选。
而取经之路本身就是修行之路,只有破除自身杂念,摆脱七情六欲,才能脱离凡尘,重回正道:“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文献来源:
《西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