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拳:先将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捏紧并拢,大拇指放在食指第二指节之上,握紧。着力点在于食指和中指最后与手掌连结的关节上。注意手腕放平,两指关节与小手臂延长线成一直线。这样出拳才会有力度,并且不至于扭伤手腕。当力量由脚上升时,微旋小腿骨,再旋大腿股,旋上臀至腰,再到肩膀传至拳端,爆发而出。要求:紧握拳、不折腕、放松肌肉、打击点强化

速度= 功力 / 质 量功力= 速度 * 质 量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1)

正确的握拳法为:手掌完全自然伸直,除大姆指外其余四指依指节依序向内紧扣,最后姆指紧压中指与食指的中指节骨,注意的是姆指不可露于拳头之外。出拳正确姿势的认识:将握好的拳头向前伸直(高度以自己的心窝为限),掌心向下,身体躯干保持中正(即不突肩),从上方看下来,拳头与躯干肩膀之两侧呈一等腰三角形,顶点为拳头。当此一三角形成立之后,请检视一下自己的身体躯干是否保持中正,两侧肩膀是否自然放下,无突肩、提肩等情形,最后就是拳头方向是否为心窝位置。打击线及打击点之观念:什么叫打击线,就是从腰际延伸到肩膀,再从肩膀延伸到手肘,手肘经手腕直到拳头食指、中指的第一骨节(最靠近掌的骨节,称打击点),在施行拳技之最终目的就是自腰一发力,经由打击线直达打击点。而空手道高段者之出拳乃是应用于此,即腰一动,腰之爆发力透过打击线就能量传达至打击点,只要拳握紧,不让力量散开,力量自能集中而发出来。所以,在长时间的打击线练习过程后,可将打击线忘记,就如古人所说:拳握紧、腰一动即可。 角动量= mvr即 角动量 = 线动量*转动半径 线动量(直击的力道)=质量(手臂重量)*度度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2)

螺旋劲:打击之速度要快且有劲,非以螺旋打击不可。所谓螺旋打击就是在上述所有条件皆成立之后,将攻击线、固定线及三条辅助线以螺旋的方式打击出来。同样以右手逆击为例,右手走打击线时在快到定点时手加速逆缠(由外向内)、右脚辅助线也是逆缠、左手辅助线为顺缠、左脚辅助线也是顺缠、固定线为向左旋转,如附图所示。唯有体会此螺旋力之打击才能达到整劲地步。 空手道足以称为最佳武技,乃是因为它充满了爆发性的威力,而这种威力却是身体的动作---特别是上身和旋转的腰部产生,即腰部保持水平,并顺利快速旋转。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3)

全接触和半接触的力量对比:打撞球时,推杆打法(打穿式的全接触打法):将球杆直推出去不拉回,则红球撞击灰球之后,跟着灰球往前跑与下图的抽杆法球速与力量差很多 。抽杆打法(半接触打法):(即类似打空手道在杆子撞到红球中心那一霎那,将杆回抽) 会产生像上图一样的红球撞到灰球后,红球在撞击点停下不动,灰球带着很大的能量,飞射而出。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4)

减低出拳作用力在对手身上的时间:如果车子动量的变化在短时间完成,则冲撞力大。如果车子动量的变化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则冲击力较小。冲量(impluse)是冲撞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换句话说:冲撞力(牛顿)=冲量(牛顿.秒) / 时间(秒) ,冲量(impluse)等于动量变化。也就是"减低冲撞作用力的时间"欲愈长,冲撞力(impluse Force)就愈小。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5)

直拳的追击:假设出拳的速度已固定.想要提高功力,唯一的办法是要提高;质量.当然, 每一个人的体重是固定的,所以在打拳时,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体重。初级者的追击,很明显的,图中人所打出的追击,只用到手臂及一小部份体重,加起来所形成的质量.因此拳绝对不强.不重。

空手道拳法发力(空手道直拳的使用)(6)

高手的打法,是整个人冲进去的,他的体重就是他的质量。此种打法,只要轻快地击出您的直击,后面几乎同时跟上来的全身重量所形成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