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主旨】此段选文主要讲孔子向弟子颜回讲述实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注释】
克:朱熹注为“胜也”,克制的意思。
己:朱熹注为“身之私欲也”,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我们一般解释为“自己”就行。
复:朱熹注为“反也”,恢复的意思。也有学者解释为遵守、实践、实行,亦通。
礼:即周礼。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我们可以理解为礼节、礼仪,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秩序。
对此,朱熹解释为“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是用天理来阐释礼,认为礼是天理之自然,礼治秩序有着天理的依据,是天理的必然要求。
仁:本指以人为人,把人当人看,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主要包括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内容。
【释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遵守礼的规定,(使自己品行提升)就是仁。一旦能做到能做到约束自己而遵守礼的规定,天下人就会用仁来称赞他。修行仁得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