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各种成语典故数不胜数。还记得儿时,老师在教室里给我们讲“毛遂自荐”的故事,当时笔者就对毛遂特别佩服。

那么,像毛遂这样的励志人物,他在历史上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先生,算我一个吧!”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援,与其订立盟约合纵抗秦。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1)

赵胜打算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20位文武之士一同前往,可挑来挑去符合条件的只有19人。

赵胜感叹:“月有圆缺,少一个就少一个吧!”

这时,毛遂突然从队伍里走了出来,他向平原君表示自己有游说楚国的实力,请求一同前往

平原君听了先是一愣,然后问道:“你来我府里多久了?”

毛遂答:“整整三年了。”

平原君看着他,说:“先生,贤士处于世间,就好像把尖锥放在布袋里,锋芒立刻就能显露出来,可先生在我府中已足足三年了,我却从来没听别人提起过你,可见先生是文不成而武不就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2)

此次我等前往楚国,事关赵国的存亡大计,我恐怕先生无法胜任,”他拍了拍毛遂,“你还是留下吧。

平原君说完便准备转身离去。

毛遂急忙说道:“公子此言有理。贤士施展才华,那也是在有机遇的前提下。公子您以贤达仁义、礼贤下士而闻名,但倘若您没有赵国公子的名分,只是普通百姓,又怎么显现出自己的贤达呢?”

平原君听了这话,觉得这小子有点东西,他又慢慢转回身来。

毛遂接着说:“小人我之所以未能展露锋芒,只因还没在那布袋之中,您若将我放入其中,尖锥自会脱颖而出。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3)

平原君语重心长地对他点了点头,决定带他一同前往。

闯入殿中,直面楚王

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进谏楚王。他开门见山,提出要搬请救兵。

楚王却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他最大的顾忌就是害怕秦国威胁报复。因此,尽管平原君陈明利害,从早晨游说到中午,楚王仍然不置可否。

此时,站在殿外的毛遂耐不住了,他不顾士兵的阻拦,紧握剑柄,一路小跑,直接闯入了殿内。

楚王大怒,叫他滚出去。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4)

毛遂做出拔剑的样子,神情坚定地说:“楚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在下与楚王只相距三步,三步之内,楚国就是再怎么人多势众,又能拿我怎样?

他接着说:“以贵国的疆土和兵力,足以称霸天下。可如今那秦国的白起,一个工匠出身的小卒,就敢领兵来攻打贵国,使楚王的先祖蒙受奇耻大辱。”

毛遂又指了指自己:“你看,像不像眼前这般景象,堂堂一个楚王,性命居然在我一个门客的手上。楚王,您不气么?

您要清楚,合纵盟约,不是为了我们赵国,而是为了你们楚国!而楚王却看不清这点,从早上到中午一直与我们拖沓,还呵斥在下,岂非也是对我家公子的无礼?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5)

毛遂这一通说下来,一下就说到了楚王的心坎里,他最后表示愿与赵国订立盟约,合纵抗秦

返回赵国后,毛遂的名声立刻就传开了,一时间成了风云人物,平原君夸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并从此奉他为上客。

平原君的夸奖相当准确,要知道,在此之前,秦、赵之间有过一场“长平之战”,当时,由于赵括的“纸上谈兵”,赵国40万士兵被坑杀。秦军趁势攻到了邯郸城下,而此时邯郸城内已经几乎没什么青壮年男子了,所以赵国的灭国危机迫在眉睫。

所以说,毛遂真的是用一张嘴拯救了整个赵国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6)

从书香气到血腥味

按理说,毛遂接下来应该是“升职加薪”、前程似锦了,可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件事也与当初他的自荐有关

在邯郸之围解除后的第二年,赵国的世仇燕国趁着赵国元气大伤,想要趁机捞点好处,便发兵攻打赵国。

这时候的赵国,已经陷入无将可派的窘境。面对燕国的虎视眈眈,赵王每天急得直跺脚。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有人推荐毛遂作为将领抵抗燕国。赵王顿时恍然大悟:“对对对!就派那毛遂!去年,他用一张嘴就击退了秦军,那么区区燕国肯定也不在话下!”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7)

毛遂听到消息后,惊慌失措,他赶紧跑到赵王面前,说:“大王,在下从未学过兵法,也从未习过武。在下去年确实小有成就,但那只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对于战场上的排兵布阵,在下是一点都不擅长。大王还是另请他人吧!

赵王一听,以为毛遂是在谦虚,他想起去年那个敢于自荐的毛遂,才华出众、意气风发,现在正是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可为何他却表现得有些羞涩呢?

毛遂急忙解释道:“大王,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就像那千里马虽能日行千里,但若遇到只老虎,它必死无疑啊!如果大王今日想要与燕国劝和,在下一定主动领命,为大王竭尽全力。

可若派在下去前线打仗,那赵国怕是会大败啊!国家怕是要有危机啊!以后大王您的用人眼光会被批评,在下也会成为赵国的罪人啊!大王另请他人吧!”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8)

毛遂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可赵王还是听不进去,觉得毛遂是在谦让,最终仍然决定由毛遂挂帅杀敌。毛遂也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了

到了战场上,一切也正如毛遂所想的那样——与人辩论和带兵打仗,简直天差地别。

面对将士们提出的问题,毛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原本口才出众的他,竟说话结结巴巴的。

他对军营里的事根本就一窍不通,不懂用什么策略守城、该派谁进攻、如何调度粮草,只知道敌人来了,就要去打。

原本,燕国将领听说对面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能敌百万之师,心里还是有所忌惮。但经过前几回合的较量后,他捋着胡子,说道:“这毛遂,跟那赵括是一个德行啊,只会纸上谈兵,不对,可能连谈都不会谈!”说完周围人都大笑了起来。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9)

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让一个文人拿起刀枪,去与有经验的将领作战,完全是自取其辱。尽管毛遂使尽了浑身解数,但赵军还是被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直至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这一场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毛将军,快撤!”

此刻的毛遂看着遍地的赵军尸骨,他像块石头一样呆呆地站在原地,他的大脑瞬间麻了,仿佛受到了电击一般——他从没亲眼看到过这么多的死人。

最后,在一众残兵的掩护下,他慌忙逃离。一路上,有人惨叫,有人埋怨,有人指责,这些声音反复蹂躏着毛遂的耳朵。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10)

空气里满是血腥的味道,他心里清楚,很快,这股血腥味就要弥散到城内百姓的身上。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他对不起手下的将士,对不起赵国百姓,对不起赵王,更对不起整个赵国。

事已至此,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陪伴那些逝去的生命,去向他们道歉。

毛遂避开所有人,来到了一个山林中。

看着万籁俱寂,毛遂想起了自己一年前自荐时的模样,是那么自信,可谁曾想,这反而将他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他本是一个在平原君门下的读书人,与书香为伴,而此时此刻,却成了一个浑身血腥味、断送国家未来的无能将军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11)

一时间,巨大的落差使他精神崩溃,最终挥剑自刎于山林之中

所谓知人善任,不仅指能识别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毛遂确实有雄辩的口才,有说服别人的能力,这样的人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无疑是最适合的。

而统兵打仗这种真刀真枪、事关生死的工作,确实也需要口才,但口才只是信息传递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对各种兵法了如指掌,并能够根据敌方实力和整体战局随时调整战术。

可赵王却认为,毛遂既然能凭一张嘴就逼退秦军,那么他带兵杀敌,自然也是轻而易举。

派毛遂上战场,就如同派吕布去游说,一样的荒谬。

毛遂自荐最后结果(毛遂自荐成功后)(12)

从自荐到自谦,这是毛遂认清自我,凡事不能像自荐时那般勇于担当;这也是赵王的昏庸,不但平时没有广纳贤才,而且对毛遂的劝告置之不理。

而从自谦到自刎,这是毛遂的悲哀,更是整个赵国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