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很多人应该都会发出疑问:称范伟是国宝级的演员,这种赞许是否过誉?是否言过其实?坦白讲,如此称谓,此前应该从未有人在范伟身上用过。原因不说自明,贴在范伟身上的喜剧标签太深刻了,深刻到仿佛烙在了他的脸上一样。
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形象,经常是人们想起范伟时首先投射在脑海里的第一张剪影。诚然,那个被忽悠到大脑缺氧的实诚人确是他塑造的经典人物之一,但这真的不是作为演员的范伟演艺生涯的全部。他的戏路之宽,是眼下华语影坛少有的,他能驾驭的不仅是喜剧,悲剧正剧全能、主角配角也都信手捏来。
范伟的职业是演员,也是他唯一从事的事业。他不抽烟不喝酒,三十多年的演员之路上零绯闻,唯一的爱好就是下厨,剩下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琢磨戏、琢磨人物上面。
衡量一个演员的业务水平,应该用什么标准?有的演员演了几百部,却只是混了个脸熟,让人记住的只有他的名字;而有的演员,每当人们想起他时,浮现出的是一个个被他成功创作的角色。
他曾说过,很多观众喜欢的人物都是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体会,再通过自己的加工、反复推敲,才塑造出来的。也正因如此,人们不仅记住了范伟,也记住了范德彪、药匣子、王木生、丁务源等等鲜活的人物。
配角篇前几天刚过了57岁生日的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并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但范伟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相声。
16岁那年,一心向往舞台的范伟,拜在了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学习相声表演,并于1983年考入了辽沈阳曲艺团,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是喜欢,喜欢在台上给别人演节目。”
上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的新型二人转演出方兴未艾,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人凭借着自己改良的拉场戏、说唱小品等节目极速走红,相声在东北地区的受众逐渐减少,慢慢的沦为各种舞台演出的陪衬。而相声演员,自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配角。
于是,这个声音沉稳、面相憨直、热爱相声的青年,就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多年的配角生涯。此间,范伟自己创作并表演了多个相声作品,虽偶获奖项,却了无名气。现在回看他当时的演出视频,也的确相对“主流”,很多包袱脆而不响,也就是还没“开窍”。
到了90年代初期,无奈于不景气的相声市场,范伟开始尝试演小品了。折腾了几年,吃了不少苦,也始终没有得到太多机会。但踏实的为人、扎实稳健的舞台功力,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1993年,已经名满全国的赵本山找到了他,二人开始合作小品。面对着大红人赵本山的邀请,范伟自当尽心尽力,仔细背词,认真准备每一场演出。可赵本山从来就是一台“随机台词机”,情绪上来了,在台上的时候常常是天马行空,“现挂”满台飞。
几场演出下来,认真惯了的范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找到赵本山说:“我总怕跟不上你。”得到的回答同样让人不知如何接话:“慢慢你就习惯了,就跟上了。”
两年后,已经被赵本山磨得差不多的范伟,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他配合赵本山演出了小品《牛大叔提干》,演的是一位秘书。
这时的范伟,已经完全适应了赵本山的表演套路,作为配角,契合度非常到位,与赵本山的合作初见默契。
之前的十多年,范伟一直在地方性小舞台演出,最大的晚会也就是辽宁台的《共度好时光》,陡然之间来到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难免会让人有些小膨胀。在下火车后回家的出租车上,有些飘飘然的范伟打算测试一下自己的热度,问出租车司机:
“师傅,看春晚了吗?”
“看了,看了。”
“春晚小品看了吗?”
“看了,看了。”
“都看谁的小品了呢?”
“赵本山呗,太逗了。”
“哎师傅,那小品还有谁?”
司机看了一眼范伟道:“不知道还有谁,就看赵本山了。”
这段对话可以说对范伟今后的事业走向有着很深很重的影响,本以为自己上了春晚,全国人民都看得春晚,当然会变成名人,也尝尝走红的滋味,哪料到自己还是那个自己,根本无人相识,更别说走红了。也就是那时起,范伟也开始思考今后的方向,配角太难出头了,还是要演主角。
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配角生涯还会持续数年。尽管此后多年的央视春晚上的小品,从《三鞭子》到《红高粱模特队》,从《拜年》到《送水工》,从《卖拐》到《心病》,都会看到范伟;尽管在《刘老根》、《马大帅》的热播剧集中的戏份显著上升,他还是没有摆脱配角这一身份。而这一阶段的范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的表演从理解台词、剧情,变成了理解人物。他开始仔细琢磨人物的性格特点,从生活中寻找具有相似特点的人,变装、模仿、成型。
哪怕是配角,也要演好,也要出彩。再小的人物,到了范伟的手里,也同样光芒四射。于是,“范大配”一发不可收拾。
从《手机》中的桩砖头哥开始,范伟成了冯小刚的御用“顶配”。《天下无贼》中的劫匪、《1942》的厨师、《非诚勿扰》的冤大头、《私人订制》的干部、《我不是潘金莲》的果农,都是范伟的身影。
陆川的《南京南京》、宁浩的《黄金大劫案》、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也争相找范伟来配戏。甚至在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中,范伟还配了一出床戏,对象是当时还姓林的志玲姐姐,羡煞一众死宅男们。
主角篇
2003年,范伟等来了出演主角的片约,而且是大银幕,是电影!
妻子杨宝玲本以为签了合同的范伟会激动万分,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这位戏迷老范同志就开始尝试进入剧中人物杜红军的状态,换上了白色跨栏背心、肥西裤,丝毫看不出来有任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知是等得太久而已经忘记了该如何庆祝,还是职业性的在接到角色之后马上进入状态,总之,这是范伟内心多年以来一直在呼唤的机会。
这部电影片名是《看车人的七月》,目前豆瓣评分是7.9,这在国产电影当中算是非常高了,而且凭借着杜红军一角,范伟获得了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这是他第一个电影奖项。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15个A类电影节之一,绝非鱼腩颁奖礼。
有人说,范伟第一次出演电影男一号就获此殊荣,起点颇高。其实不然,这只是对于他多年的付出和积累的一丝回报,他的表演之路这时才正式开始。
2006年,主演影片《芳香之旅》让范伟在开罗电影节上又拿到了奖,这一次的角色,还是小人物。有记者问他是否演小人物上瘾,性格朴质的范伟答道:“对,我喜欢研究小人物,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物,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研究透了,也就能打动绝大部分观众的心。”
张慧中,辽宁法库人,小品导演,曾编导了多部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作品,他和范伟的“缘分啊”在2007年再次重现。他的儿子张猛当起了电影导演,其处女作《耳朵大有福》的剧本是为范伟量身打造的。
《耳朵大有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国产电影,口碑颇佳,只可惜这名字对不起它,就连英文名“lucky dog”,都要比这个“耳朵大有福”强很多,再加上彪呼呼的海报,发行方在最初就把它定义为一部由“喜剧演员范伟”主演的喜剧片,这种种看似讨巧的手段,严重影响了该片的地位和它所应承载的写实功能,因为他真的不能算是喜剧,而且我始终觉得,它是范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着实不该如此戏谑般对待。
这是一部近乎独角戏的电影,讲述就是铁路职工王抗美退休第一天的日常。有着“东北贾樟柯”之称的导演张猛,用酷似纪录片的形式,将吉林集安这座小城中的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一天,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时的集安,还没有如今这么有名气(多年后,一个叫董成鹏的集安孩子,在家乡拍了一部《缝纫机乐队》),听说范伟来到集安拍电影,成了这座小县城的头等大事,人们有事没事就到拍摄现场去参观,这其中也包括王抗美的人物原型“王大耳朵”王连昌。
王连昌在剧组里是助理导演,几乎每天泡在现场,有记者问他:“范伟演你演得像不像啊?”
“像,比我自己还像。”
那个春天,范伟的腰伤刚刚痊愈,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每天骑个“大二八”穿梭在集安的大街小巷;由于剧情大概说的就是王抗美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以配演演员有很多,范伟不厌其烦的每天和这些演员对戏,时不时地还会去征求王连昌的意见,这时的他,已经完全变成了王抗美,很多现场观看的群众甚至失望地说:“这也不是范德彪啊,也不像药匣子。”
他就是这种具有变身能力的人,一旦进入角色中,就不是范伟了。
2008年,温情喜剧《即日启程》上映,2011年,主演《跟踪孔令学》,加上最近一部《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一共有六部真正意义上的主演电影,这六部电影,每一部都获得了表演类的奖项,这种获奖概率,是国内男演员中前无古人的。
2004年 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最佳男主角奖 看车人的七月(获奖)
2006年 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特别表演奖 芳香之旅(获奖)
2009年 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耳朵大有福(获奖)
2009年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即日启程(获奖)
2011年 第3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男演员奖 跟踪孔令学(获奖)
2017年 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不成问题的问题 (获奖)
范伟完成了从舞台演员到影视演员的华丽转身,这种成功,并不是靠着之前积攒的观众缘,而是从零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角色。
悲剧篇当有人问范伟:“在你自己的性格中,是偏悲剧多一些,还是偏喜剧多一些?”
他沉稳的答道:“我性格更偏悲剧一点,但是我演喜剧较多,所以这些喜剧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的小悲情。从技术上说,对我而言,悲剧更难一些,喜剧相对更简单。”
正是这种“悲喜交加”的内心活动,让他塑造了多个“悲喜交加”的戏剧人物。
毫不夸张的说,范德彪这一形象,在中国影视界可以名垂青史,是有一定历史地位的,而且是不可撼动的。以下是有心网友整理出的范德彪个人简历:
范德彪,1962年生(对外出生年月浮动),金命
1962-1996 辽宁省开原市二道河子乡马家堡子村村民
1996-2000 开原市桂英风味餐馆厨师(期间在武打学校速成班学习)
2000-2003.11 开原市维多利亚玉乐国际广场总经理吴德荣的保镖(保安部经理)
2003.11-2003.12 开原市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括号以下简称彪投股份,括号完,董事长兼总经理,在水一方垂钓园筹备处主任
2003.12-2003.12 开原市彪投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兼赴上海工作组组长
2003.12-2004.1 开原市彪投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兼化石能源分公司总经理
2004.1-2004.9 开原市桂英风味餐馆老板兼厨师长
2004.9-2004.10 开原市彪记靓汤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第一家分店大堂经理
2004.10.3-2004.10.4 开原市彪记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绑架》总导演
2004.10.4-2004.11 养精蓄锐,静待展望未来
2004.11-2004.12开原市大帅打工子弟小学常务副副校长兼生活食堂管理处处长,兼中华武术教研组组长
2004.12-2005.1开原市某宾馆卫生间管理处主任
2005.1-2005.2 开原市桂英风味餐馆总经理兼厨师长
2005.2-2005.9 开原市大发医院导诊(医托)
2005.9-2005.10 开原市美容协会副主席,开原市小翠美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05.10-2005.10开原市美容协会副主席,开原市小翠美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赴大城市考察团团长
2005.10-2005.11 开原市彪哥解梦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解梦师
2005.11-2006.2 开原市辽北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研究员
2006.2-2006.2 开原市洗车中心水管管长
2006.2至今 开原市二道河子乡马家堡子村村民
《马大帅》系列剧集中,由于范伟的精彩表现,被很多人认为该剧实际上双主角的,更有甚者,将范德彪的戏份剪辑出来,变成了一部《辽北狠人范德彪》。十多年过去了,范德彪的视频、动图仍然在网络上广泛的流传着,其拥趸早已遍布天下。
就像彪哥戏里说过的“辽北地区的几场硬仗就是本人主打的”一样,《马大帅》三部曲,是范伟打的三场漂亮的硬仗。就像其他小人物角色都是来自生活中一样,范德彪的参考对象,是范伟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既好高骛远、脚踏半空,又是一个心地善良、实在憨厚的主儿,同时还有点结巴。
范伟将这些特征与剧情结合起来,再加上浑然天成的演技之后,可爱的范德彪诞生了。这是一个个性非常简单的人物,但演起来却又那么的复杂。
范德彪一心向往城里的生活,进城后经历了各种历练,眼睛却还总是向上望着一层又一层的天;他渴望爱情、渴望金钱、渴望地位;极要面子,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就算借钱也要按照百分之十的利息还款;他不学无术,却尊敬知识,每天像模像样的捧着书看;他自尊超强,经常“不吃嗟来之食”,却又总是投靠女人或者姐夫;他总是不安于现状,妄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每每以失败告终;从他的虚荣、善良、浮躁、投巧、热心等特点中,都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镜子。
总憋着想找到一条出路,结果是弄出了一场场闹剧。
喜得让人忍俊不禁,悲得又那么的无以复加。
而《看车人的七月》中窝囊、懦弱的杜红军,不像范德彪还要肩负搞笑的使命,他只需考虑把悲呈现地更加淋漓尽致,因而悲得更加的凄凉、彻底,更加无能为力。范伟的夺泪手段,从来不是靠苦大仇深、拧眉怒目,常常一个小小的技巧,就会让人泪水决堤。
有一场戏,范伟是这么回忆的:“那是一场杜红军要当着儿子的面哭的戏,开始就是打算让眼泪簌簌的流出,后来我觉得要给杜红军最后的一丝尊严保住,开拍时,我腾的站起来,走向脸盆,边洗脸边哭。”
眼泪和洗脸水交织在一起,杜红军保住了自己在儿子面前仅有的一点点面子,但范伟可否知晓,他的这种处理,更是让观众揪心难耐,只恨自己的旁边没有一个装着水的脸盆。
从这些人物中,我们不仅对他们产生了怜悯,同时也触动了自己的悲情,而且是那样自然,没有做作。
喜剧篇我敢断言,没有哪个演员,台词被传成流行语的数量,能有范伟这么多。
“忽悠,接着忽悠”、“等会,我先劫个色”、“卡卡就爆炒”,“小萌是个好青年,不简单啊不简单”……
换一个人来说这些台词,可能就不会得到观众如此的厚爱。
这不是偶然,长相上固然占了“便宜”,但更多的努力是下在台词和语言上的功夫。《乡村爱情》开拍之前,范伟遇上了一位新邻居,这位邻居大舌头,于是范伟觉得可能会用上,就开始模仿起来,后来用在了王木生身上。不仅如此,王大拿的“锦州音”东北话,也是范伟的提议才使用的。药匣子、伙夫等辽西北朝阳口音,是来自于范伟岳丈的老家人。
有人曾质疑,以赵本山和范伟为首的这种喜剧演员,总是拿人家的短处出来制造效果,有不尊重人的成分在里面,不算高级。但什么又是高级的呢?用郭德纲的话说:“能把人逗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还管的了那么许多吗?”
常言道悲剧难,喜剧更难,把人逗笑,要比催泪难度大得多。而对范伟来说,喜剧却更容易,只因他掌握了技巧。这个现实生活中略显沉闷的演员,却将搞笑技巧研究的无与伦比的透彻。
这样会演喜剧的人,不是喜剧大师,谁是呢?
文艺篇2016年11月26日,台北国父纪念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即将揭晓,范伟坐在台下和其他大碗一起等待结果,显得镇定自若,当听到《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这几个字时,也是气定神闲,步履稳健的走上台来,心平气和的致辞答谢。
其实,他紧张地要命,等待开奖的过程中,脑袋就已经一片空白。连他自己可能都不会相信,这个当了十多年配角的小品演员,竟然能荣获金马奖影帝,这个在华语影坛中可谓举足轻重的殊荣。
《不成问题的问题》被称为人人看得懂的文艺片,范伟第一次尝试此类型的片子,没想到上映之后口碑爆棚,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范伟说道:“这部片子,导演拍的淡,我们演的也淡,很有可能会被忽略。”尽管如是说,我们却能看到,范伟对这部电影的用心。
主旋律篇有人不爱看喜剧,认为轻浮;有人不爱看悲剧,觉得阴郁;还有人对文艺片更是嗤之以鼻,觉得矫情。不要紧,还有别的类型的范伟供您喜爱。从09年的《雷哥老范》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正剧类型的电视剧作品,《小宝与老财》 、《老大的幸福》、 《老家门口唱大戏》、《先结婚后恋爱》、《上阵父子兵》,还有今年的《乡亲乡爱》。
他对生活的琢磨还在继续,对演技的探索也并未停歇,我们不知道他还会在头上箍起几座影帝桂冠,还会带给我们多少笑声,亦或多少眼泪,但我们知道他依旧是那个人人都喜爱的国宝演员,总会塑造出更多的人物,他是范德彪、他是李宝库、他是王抗美、他是杜红军、他是孔令学、他是王木生、他是丁务源、他是范春雷、他是砖头哥……他,是影帝范伟。
这里是印记电影,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