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什么是无病呻吟”的作品,很多人肯定认为“反映底层老百姓生活的作品就不是无病呻吟”。

但是,如果某些底层百姓成为了“施暴者”呢?某些弱势群体被“苦难文学意识”压迫得抬不起头来呢?我说这些,你不要忙着离开,比如校园欺凌受害者,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会把罪魁祸首完全归结于几个施暴者。为什么这个问题三十多年来,没人管呢?因为大家觉得这个问题不值得一提,因为经历过苦难的人的痛苦,远远大于他们的痛苦。

不谈这个话题了。我们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什么是无病呻吟的作品”。什么是无病呻吟的作品呢?就是光知道反映自己这个群体的痛苦,而不知道自己的痛苦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是怎么造成的。形成悲剧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或者再想一下,假如自己是“上面的人”,你又如何处理此等问题。

如果你的痛苦仅仅是你自己造成的,然后你的痛苦不就是无病呻吟吗?当然有的人只要自己痛苦了归咎于上面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归咎。

这个话题,同样适用于“苦难文学”。现在“苦难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只要写苦难文学,就是经典,不需要思考悲剧形成的原因,而只知道揭露社会阴暗面,发泄痛苦。

什么是无病呻吟的文章 什么是无病呻吟的文学作品(1)

再谈打工诗人许立志吧。如果他的痛苦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底层打工仔,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有个记者来报道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上面的人想办法。靠写诗歌反映问题,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仅仅是反映底层打工仔痛苦的诗歌作品,在文学上也没什么意义。底层百姓生活艰辛,那就让记者帮你们想办法,而不是写诗歌。写诗歌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不过,显然许立志的痛苦,不完全在于他生活艰苦,而在于他孤独。如果他不孤独,仅仅是生活艰苦,他还不至于年纪轻轻就死掉。生活艰苦的人多了去了,不会每个人都因为生活艰苦而自杀吧?

许立志生活艰苦,再加上他不入群,跟别人格格不入。导致他精神上没有出路。几年前,我看采访他同事的视频,说许立志吃完饭就独自一个人回宿舍。他干什么都是独自一个人。性格孤僻,问题是,他并不愿意性格孤僻。他写《冲突》,说自己是个不话很少的孩子,难道别人就真的认为他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他不爱说话,只是没有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别人都说你性格孤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家就自动地把你排除在他们的群体之外了。你自言自语,别人会说你神经病。你跟人家谈痛苦,人家只会跟你聊大白菜多少钱一斤。这个时候,你不孤僻怎么办?你跟人家真的合不来。人家打扑克,你不会,也没兴趣学。

物质的痛苦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一个人没有奔头,对未来没有希望,那才是导致一个人自杀的最终原因。

我觉得,诗歌界,宁可少一个会写诗的人,也不要多一个不幸福的人。你觉得许立志写诗更能支撑着让他多活一天,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写诗是无奈之举。我们为什么要希望世间多一个好诗人,而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

光知道写小说发泄痛苦的作品没意义,要找到悲剧背后的因素。要问问悲剧的发生,是历史必然还是偶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等等。

精神的共鸣,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作家得有务实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