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相约新乡公众号 作者 李文艳

卫水之畔,北城门之外,这里曾是新乡人最爱的道路之一——劳动街的雏形之地,劳动街正是从这里开始修建。

劳动街已逾六十

新乡劳动街北起建设中路,南过南环与午阳路,目前修至贾屯污水处理厂。全长近十公里。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

由劳动北街、中街和南街组成。其中建设路与宏力大道这段为劳动北街,从宏力大道到金穗大道为劳动中街。过了金穗大道一直往南都是劳动南街。

1949年5月新乡解放后,修建、扩建城区道路的任务迫在眉睫,市人民政府开始着手修建城区道路。劳动街是于50年代中期修建的。当年,全市的工厂、企业、周边的村民纷纷出人出力,修建劳动街,名副其实由劳动人民修的路,这也是劳动街名字的由来。

不过这个时期修建的劳动街只是由现在的劳动桥到中原路之间的几百米距离。

而在此之前,这片区域还是新乡北城门外的几个村庄,枣焙村、坛口村、坛后村等等。当时的劳动街也只是几个村之间的一条无名土路,宽不过两米。

到了六十年代,劳动路南建,由劳动桥过平原路一路往南开始南延。此时大北街作为新乡置县之初的四条主干道之一,也随着劳动路的修建退出了新乡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道路建设被纳入正常建设轨道。我市开始新建、扩建劳动路在内的十条路段。

90年代后期的劳动街拓宽工程让劳动街有了现在的基本样貌。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压力的增加,劳动路北延、南延工程一直备受瞩目。

2016年,劳动路南街一路向南,过南环、午阳路直至贾屯污水处理厂处。真正的成为了连接新乡南北的大通道。

二十里的风姿

北街

在十一月初的深秋,我们从劳动街的北尽头建设路口,一眼南望,会觉得劳动北街真的像一位任性的老人。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2)

劳动街与建设路交叉口

因为它两边的店铺、市场,真的是毫无规律可言。没有像其他街道上的店面一样会不自觉地形成规模效应。这里真的全靠店主的心情。

最能代表北街气质的应该就是九中和九中市场了。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3)

九中所在的位置,整体上属于新乡老城区的北边。这里曾经大厂林立,人烟稠密,人才济济,繁华不已……在这一处人烟和繁华之中,有一片安静的地方,那就是新乡市第九中学。

1956年8月,在工人街小学招初中两个班,成了市九中的前身。

1957年3月迁至劳动北街29号新校院,占地面积共38亩,新乡市第九中学有了自己独立的校园。

1963年编为初一六个班,初二六个班,初三四个班,共十六个班。教职员59人,学生900余人,形成初具规模的初级中学。

1974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1983年发展到高中十八个班、初中十九个班,总人数2076人。九中发展之快令人欣喜。

2009年,依据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九中暂停了高中招生,又开始只招收初中了。一切好像回到了原点,但又不同于最初。现在的九中,在原有的办学基础上,正专注于初中,努力把学校办的更好。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4)

2018年,新乡市第九中学和新乡市第二中学进一步实施深度联合办学。两校区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交流,部分年级学生集中就读,实现了教学资源和理念的共享融合。

悠悠六十五载岁月漫漫流淌,回顾过去,九中曾新生稚嫩,也曾谱写辉煌;展望未来,九中将砥砺奋进,开拓创新!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5)

九中市场

与悠久的九中相比,毗邻而建的九中市场,虽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此刻倒显得年轻了。这个市场虽然不大,但货品种类非常齐全,是新乡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农贸市场之一。

中街

以第二人民医院为标志,过了宏力大道后就是劳动中街了。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6)

可能因为二院的原因,总觉得这段街道附近医院、诊所类的医疗机构比较多。比如罗庄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牧野杨畅中医诊所、新隆祥医院等。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7)

而中原路与劳动桥之间的一段,不仅是劳动街最先开始修建的一段,更是无数新乡人商业梦想的启蒙地。

新风尚最先从这里走进平凡百姓家,旧物件也在这里多次辗转易主。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8)

虽然劳动路早已易名劳动街,但从劳动桥往北至中原路的这段夜市,仍然被大家习惯的称为劳动路夜市。这段夜市在近三十年的历程中,托起了无数追梦的摊主拼搏的希望,沉淀着几代新乡人的记忆与情怀,更记录了一个城市走向繁华的变迁史。

劳动街夜市形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与自由路一起,是新乡第一批自发形成的夜市市场,从一开始这里就成了新乡夜市的一张名片。

但劳动路修建之初的70年代,流动的摊贩主要集中在劳动桥南一带,摊主也主要是一些南方的商人。大家会拿着自家的粮票来这里换一些诸如塑料盆、暖水壶、席子等生活用品。

后来随着劳动桥附近的中原纱厂、棉织厂、漂染厂等的发展,慢慢地在这一代自发形成了许多卖服装卖布匹的摊位。同样的随着这些工厂的退出,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工人们无处施展抱负。

于是在9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这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劳动桥往北至中原路一段,成为了一个特批的夜市市场。

于是,久经沙场的老摊主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有了练摊的机会,加之当年没有网购,大型的商圈也甚少,以摆地摊为主的劳动街夜市,成为当时人气最旺的地方。

至此二十多年来,劳动街夜市在一代代新乡人的盛宠之下,极度辉煌。虽然中间经历了90年代后期的劳动街拓宽工程及2016年的重修劳动桥,让劳动街夜市暂时退出一段时间。但如今的绚烂归来,便是劳动街夜市经久不衰的实力证明。

与东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邵公桥相比,修于1975年的劳动桥显得时尚了很多。

当年市政府共投资了34.39万元,新修建的劳动桥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长60.08米,宽20米。一空净跨45米,是卫河上跨度最大的桥。由市政工程队施工,1977年竣工。该桥的兴建缓解了市区胜利路、和平路车流人流的高度集中。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9)

2016年通车的劳动桥

2015年,因运营时限较长,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劳动桥拆除重建。2016年 1月4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根据规划,在劳动桥原址上修建新桥。新劳动桥为三跨20米简支梁桥,设计荷载为城-A级,桥宽30.5米,其中车行道24米,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

设计的新劳动桥既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又增加了桥梁宽度,使其与劳动街宽度匹配。满足卫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本次新桥较老桥有所抬高。在设计时充分挖掘新乡历史文化,取意于"新乡八景",通过桥梁栏杆以图文形式刻画,并以市花石榴花点缀,使新劳动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为新乡市再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0)

尚书牌坊

老新乡人都知道,曾经作为新乡北城门所在地的劳动桥头,南侧有一座“尚书坊”。是新乡3座牌坊中品位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可惜1960年扩路时将其拆除。

除了历史,念念不忘的还有美食,吃货们在这个并不大的桥头可以轻松的说出葛记烩面、高汤扁粉菜、粉浆饭、东东麻辣烫、豆沫、秋菊杂粮馍、山野菜杂面条等几十种美食。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1)

而我最惦念的是老胡家的丸子汤。其实与周边几家具有一二十年历史的早晚餐店铺相比,这家只有五六年历史的店铺算是后起之秀了。但深谙其道的肉食爱好者,已经把这里列为了早餐的打卡圣地。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2)

用羊骨头熬制的汤头,来做出一碗地道的牛肉丸汤,再配上香菜、蒜泥,如果爱吃辣椒,挖一勺红椒面放到汤里,再将面饼泡到碗里。在这干冷的早上喝上这么一碗丸子汤,真真的是暖到心头啊。

劳动桥往南依次跨越平原路、东大街西大街人民路健康路、金穗大道,至此中街就到头了。而这段大概两公里的路程因为始终位于新乡多个商圈的中心,一直都是劳动街最繁华的地带。比如,与平原路交叉口的中国移动营业厅、温州商业街,与人民路交叉口附近的胖东来、健康路交叉口的人民公园。这些地方对咱们新乡人来说都是最熟悉不过的标志性建筑了。

和平路小学是这段区域唯一的一所学校。但如果你因此以为劳动路上学校不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南街

由金穗大道开始进入的劳动南街,这附近集中了新乡市第一中学、新乡市第十中学两所新乡市老牌名牌中学,还有与之相对的劳动街小学。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3)

臧营桥五岔路口

过了学校,就是这个有名的臧营桥五岔路口了。在2000年,由新乡市市政工程处施工,一座横跨河渠两岸,宽34米、长30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惊艳出世。

一座桥,贯通了向阳路,劳动路,黄河大道三条主干道。这就是我们现在眼前的这座臧营桥。旁边的那个不起眼的老桥是在1953年人民胜利渠开渠之后,修建的一座木桥,当时这座桥还没有名字,人们习惯称之为引黄桥。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4)

桥头往南大约一百米的劳动南街,那可是一处位置绝佳的美食天堂。臧营桥烧鸡、张记熟肉、5号米皮、果木烤鸭等等。

而2016年开业的新悦城,作为南区唯一的大型综合商业体,以质优价廉著称,是周边居民最爱逛的地方。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5)

过了科隆大道,历经4年精心打造、万众期待的新乡国际五金机电城也于今年夏季正式开业了。这是在新乡专业市场经历洗牌后建设的一个专业且配套设施完善的五金机电城。给劳动南街带来一片新的欣欣向荣的商业景象。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6)

机电城对面的光彩大市场,于2007年9月正式开业。这是一个集批发、采购、零售、展览、商务洽谈为一体的多业态立体组合的商贸中心。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7)

劳动赵定桥

南边是于2016年开工、2017年竣工的劳动赵定桥。桥长21.04米。

桥下的赵定河西起人民胜利渠,全长14.7公里。是新乡市连接东南区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高新区,直接汇入定国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赵定河也由曾经的市郊的一条灌溉沟渠变为了穿越新城区的主要河流。如今的赵定河两岸绿水成荫、绿意葱葱、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8)

再往南,附近的新乡人都知道,有一个因为劳动街的修建而被分成了两个校区的学校——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学院,修建劳动街后,现在分立在劳动街东西两侧。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19)

贾屯污水处理厂

过了以汽车和物流为主的南环后,劳动街经过御龙湾温泉度假村、李村建材广场和一些新的住宅小区后,以贾屯污水处理厂为标志,就到了南尽头。

结语

如果说北街是一位深沉的老者,那么中街就是富豪的中年人,而南街更像是一个茁壮成长的青年。

武汉久违的落日余晖(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20)

整条街就像一根针线,穿起了一座城市过去的影子和现在的姿态。

千年的河,六十多年的路,虽然长不过十公里,可故事多多,只待有心人的发现。

(总监:李国强 马新华 主编:刘树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