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在金庸的小说里是很特别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中的宏大场面和厚重历史感,也没有《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中生死相许、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江湖,是一个被架空了的时空,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主人公就像《西游记》中那个从石头缝蹦出来的孙猴子,在一片厮杀中很突兀地跳出来,被丢进架空的江湖里,凭着自己的本能,一次次打怪升级后,最终获得了绝世武功,如花美眷。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

纵观石破天的奇遇,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常人难以理解的奇遇,就是在于幼时母亲对他的影响,使他不仅获得很强的生存能力,更对世事有着一种大智若愚的通透:

小丐摇头道:“我不求人家的。”谢烟客心中一凛,忙问:“为什么不求人?”小丐道:“我妈妈常跟我说:‘狗杂种,你这一生一世,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没用,反惹得人家讨厌,给人家心里瞧不起。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2)

这个什么江湖规矩、什么长幼尊卑、什么尔虞我诈都不懂的穷小子、傻小子,自始自终都保持着善良、谦逊和单纯。但又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懂,才能获得这一份飘然的保持,才能不必考虑得到和失去,心境简单又容易满足,所以获得了命运的厚爱。

然而,与石破天相反的是,故事中的另外几个重要人物之所以陷入悲剧,恰恰就在于,他们坠入求而不得的泥潭,明明往前或者退后一步就可以解脱,却偏要沉沦其中,苦苦挣扎也无法醒悟,直到命运最后留给他们一个残酷的背影。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3)

一、梅芳姑:过度执着,是毁灭自己和他人的地狱

梅芳姑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最不像主角的女主角,她最开始出现是在石破天的叙述中,儿子向她讨吃的,她反而狠狠打他,最后更是一言不发,丢下儿子一去不返,也不理会他是死是活,十足一个性格乖僻、行事古怪的乡下颠婆子。

而在石清、闵柔口中,梅芳姑更是不折不扣的女魔头,她苦苦求爱石清而不得,一怒之下,竟然抢走了他们的孩子,还回来的,却是一个孩子的尸首,难怪两人十五六年来,一直念念不忘要找她报仇,为此不惜冒着不顾江湖道义的风险,去抢夺玄铁令。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4)

故事一直到了接近尾声时,梅芳姑才现身,她面目奇丑臃肿,满脸怨恨,动不动就是一句“我爱杀谁,便杀了谁,又有什么道理?”

心如蛇蝎,貌比无盐,这样的梅芳姑,实在令人生不起一丝好感,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间翻到二十年前,当时的梅芳姑又是什么模样?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5)

梅芳姑道:“当年我的容貌,和闵柔到底谁更美?”

石清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掌,踌躇半晌,道:“二十年前,你是武林中出名的美女,内子容貌虽然不恶,却不及你。”

梅芳姑又问:“当年我的武功和闵柔相比,是谁高强?”

石清道:“…你武功兼修丁梅二家之所长,当时内子未得上清观剑学的真谛,自是逊你一筹。”

梅芳姑又问:“然则文学一途,又是谁高?”梅芳姑冷笑道:“想来针线之巧,烹饪之精,我是不及这位闵家妹子了。”

石清仍是摇头,道:“内子一不会补衣,二不会裁衫,连炒鸡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6)

小说在闵柔出场时,用尽了烘托手段,她容貌美丽,穿着美人标志性的一袭白衣(金庸小说里的美人都是穿着白衣的,例如王语嫣、小龙女都是白衣胜雪),剑术高超,温柔优雅,在石破天眼里,就像白衣观音娘娘般好看。

然而,二十年前的闵柔在梅芳姑面前,就像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乡下丫头,容貌文采、裁剪烹饪,没一样拿得出手。所以当石清选了闵柔而不是她时,难怪梅芳姑既愤怒,又不甘心。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7)

爱情也许是这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东西,一个不爱,你再努力也没有用,因为你能决定的所有不过是自己,但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交流,你就算变得再强,如何能替别人决定他对你的态度?

可惜,梅芳姑没有想通这一点,求而不得后,她先是彻底毁灭了石清夫妇的幸福,让他们以为一个儿子被自己杀死,接着又自毁容貌,带着情敌的儿子告别江湖,隐居深山。

日夜对着一张酷似他的脸,这无疑是漫长岁月加在自己身上的一点点凌迟,二十年来,闵柔还是一头乌发,她却已头发灰白,性情大变,她自己活在地狱,也把自己爱过的人拽入地狱,而这一切,就是她那一点“得不到”的不甘之心在作怪。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8)

二、闵柔:用一切弥补失去,注定失望。

石破天与石中玉是一对孪生兄弟,从遗传基因上来讲,应该有99%的相似,然而成年后,他们的行为却大相径庭。

如果说石破天的行为是“纯善”,那么石中玉的行为就是“纯恶”了,他在父母身边调皮,石清不得已将他送入雪山派,可他在雪山派却随随便便就伤了两个侍女,更是对年仅13岁的小师妹意图强奸,逼得她几乎跳崖自尽,以一己之力搅得雪山派天翻地覆。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9)

当了长乐帮帮主之后,他更是胡作非为,帮众的妻子女儿看上了也要下手,明明答应要作为帮主去侠客岛一行,却偷偷溜走躲在扬州妓院里不肯出来。被张三李四揪出来后眼看逃不了,又不惜让情人丁当温言软语哄骗石破天替他去送死。

被谢烟客误认为石破天后,他索性骗谢烟客杀尽雪山派满门。

荒淫好色、言而无信、心狠手辣,石中玉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恶,而这一切的源头又在哪里?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0)

石清叹了口气,道:“师妹,玉儿为什么会变成这等模样,你可知道么?”闵柔道:“你……你又怪我太宠了他。”说了这句话,眼泪扑簌簌地流下。

石清道:“你对玉儿本已太好,自从坚儿被人害死,你对玉儿更加千依百顺。我见他小小年纪,便已顽劣异常,碍着你在眼前,我实在难以管教,这才硬着心肠送他上凌霄城来。岂知他本性太坏,反累得我夫妇无面目见雪山派的诸君。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1)

闵柔的一个儿子没了,她就将自己全部的宠爱放在仅剩的一个儿子身上,石清的一笔风流债招来如此大祸,又用对妻子行为的忍让来弥补妻子她儿子的痛苦,尽管他很清楚这是不对的,两股力量交汇在一起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只有容忍没规则的爱。

没有规则的溺爱,有时候甚至比冷漠还可怕,它构建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让孩子无法形成健康自恋,在他成年后,会采取各种原始的防御机制拒绝承认现实,沉迷于原始的自我满足方式,石中玉的行为恰恰符合了这一点。

而父母两人出自于不同动机的弥补心理,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2)

三、“侠客岛”之众人:过分沉迷于“得到”,往往失去

不管是“侠客岛”上的主人,还是他们教出来的一帮徒弟,甚至被请上侠客岛的众位掌门,他们懂得比石破天多、经验值比他丰富,而他们绞尽脑汁数十年都未参破的秘密,却被石破天一个不识字的少年在几个月内融会贯通,这究竟是“主角光环”还是金庸先生有意开的玩笑?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3)

龙岛主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原来这许许多多注释文字,每一句都在故意导人误入歧途。可是参研图谱之人,又有哪一个肯不去钻研注解?”石破天奇道:“岛主你说那许多字都是没用的?”龙岛主道:“非但无用,而且大大有害。倘若没这些注解,我二人的无数心血,又何至尽数虚耗,数十年苦苦思索,多少总该有些进益罢。

一众武林高手心里都是秘笈,忘了故乡,忘了家人,忘了自己的来处与归途,恰恰陷入了“得到”的魔障,而石破天一心念着阿秀要早点回去,只是实在劝不动白自在,闲来无事才会闹着玩一般看那图画,却在无意中参破了天机。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4)

根据心理学上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过高,反而会对结果起到阻碍作用。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人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正常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说,如果你过于执着于结果,动机强度太大,最后的结果反而不会很好。换句话说,你越期待结果,越会达不到。

所以,当你对于结果的执念到了影响思考的地步时,不妨暂时松弛下来,稍微“放”一下,说不定会有更好的体验。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5)

结语:

在《藏龙卧虎》中李慕白说过:“你握紧拳头,手里什么都没有。你松开十指,却能拥有整整个世界。”

同样的,西方也有一句话:“幸福就像猫和它的尾巴,当猫追着尾巴跑的时候,它却在不停地原地打转,但当猫决定要努力向前时,幸福却又一直跟在它的后面! ”

这两句话,都说的是“得到”和“失去”的辩证关系,它们就像一体两面的双面镜,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关于侠客行的感悟(侠客行求而不得)(16)

而《侠客行》中蕴含的,也是这样的哲理。金庸在后记中也提到:“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爱生恨的妒情。”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当你发现,爱走入一条死胡同时,不妨松开双手,还自己,也还爱一个自由,说不定,你会发现你其实可以不必压抑自己,亦不必自伤自哀,放弃执念后的世界,天高云阔、无比自由。

我是@爱电影爱读书的猫,看情感故事,品百味人生,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