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再愿意去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喜乐忧闷,也或者是说,不知该去和谁分享这些才好。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1)

“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子期身死,伯牙绝弦,此生不负鼓琴。这样的感人故事似乎只能存在于传说,人间能得几回闻?

经常会听到一些大学生发出感叹,“交友满天下,知己有一人?”很多人在读大学的时候会拼了命的去参加各种活动,各种聚会,赶各种酒场饭局,为的就是能交往更多的人。可四年下来临毕业的时候,才发现通讯录里连一个知心的人都没能留下,徒为伤怀的毕业季再添一抹感伤。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

“越长大越孤单。”儿时无忧无虑,长大后可不就得有点追求?孤独似乎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南宋时期生活的岳飞就曾作词感慨过,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千古只出了这么一个岳鹏举,欲以一己单薄之身,立志踏破大宋“山缺”,雪故国之耻辱。奈何知音少,还有那些“旧山老松竹”,不仅不做国之栋梁该做的事,还处处阻碍志士报国,最终令一代民族英雄身陨于“莫须有”之下。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3)

千百年来的爱国者数之不尽,鲁迅先生必然能算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周树人,虽经历半生坎坷,但却比岳飞要幸运太多,他将心事付于文学,虽应者寥寥,但好在还求得一知己。

在当初那个人民愚昧,社会动荡的年代,鲁迅先生为唤起人们的斗志,创作了大量讽刺性的文章,很多文人怕被其牵连,于是拼命跟他划清界限,贬低鲁迅先生只是个“杂感家”,甚至还有人攻击他是“封建余孽”,人人都怕跟他扯上关系。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4)

然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翟秋白先生,偏偏不愿与俗世同流合污,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先生的“杂感文学”写下极高评价,并且立场坚定的与他站在一起,文中曾提到这样一句话,

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

笼罩在白色恐怖阴云下的日子里,两人相互扶持,为推动革命事业并肩作战。翟秋白遭灾时,鲁迅全力救助,为他妥善安排容身之地。令人胆战心惊的时代背景下,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翟秋白曾于上海秘密会见过鲁迅先生,两人本就是志同道合文学战士,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临分别时,鲁迅先生写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联子送给翟秋白。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5)

我相信这样的一对知己当初不光对彼此有过实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扶持才是最可贵的,如果没有翟秋白的惺惺相惜,鲁迅先生或许未必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从不会去羡慕那些场合不断,酒友众多的人,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愿意拥有一两个能静下心来深度交流的朋友。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6)

知己是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人,是友情的最高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降落在你心灵最准确的地方,漫漫人生路,独自走过是件何等残忍的事情?

知己的心扉是永远为对方敞开的,随时为你准备着灵魂上的慰藉,是你在经受沉重打击后,心灵深处藏着的那点点温暖之火,能让你收拾好心情,再上路去勇攀高峰。

人生若能得到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7)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生难求一知己。

每个人都是遥远天边上的一点微星,自顾自的散发出羸弱的光芒,努力寻找着那个能跟自己产生共鸣的灵魂。

但愿天下人,沉浮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