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正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
4月22日,在西安市临潼区雨金街道照渠村的西安市蕃茄研究所里,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200多名工人们正忙着授粉。
64岁的赵军贤看着长势喜人的小番茄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又一头扎进绿叶黄花中。在她眼里,小番茄就是“金豆豆”。
“国外种子论粒卖,国产种子按斤卖。”作为番茄育种专家、西安市蕃茄研究所所长赵军贤不禁感慨。回想起1984年春天,她无意间种植了国外黑珍珠香瓜的那次经历,不仅让她鼓起了腰包,更让她对新品种种子的“威力”另眼相看。
“好果子价格高,好种子的收益岂不是更大?”没多久,一心想种“最值钱种子”的赵军贤引起了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专家的注意,邀请她来生产番茄种子。从此,赵军贤全身心地转向番茄制种领域。
番茄制种可是个既讲科技,又费人力的活计。“番茄育种,有时比照顾孩子还费工夫,特别是遴选品种的过程,必须要纯手工处理。”赵军贤说。
每年的3月至7月,是赵军贤最忙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扎在研究所,遴选种子、人工授粉、鉴定实验,丝毫不敢停歇。一个番茄品种从开始培育到最终通过审定,一般要经历十年左右的时间。为缩短育种时间,尽早培养出优质番茄品种,8月至12月,她还要把番茄种子带到广东、广西等地的育种点进行繁育。
“过去,国内的小番茄种子被来自荷兰、日本的洋品种垄断。价格高,不仅大幅增加种植户成本,还严重压缩本土种业生存发展空间。”在科研过程中最让赵军贤得意的,是经过六年时间不断改良培育出来可以“串采”的“粉提”小番茄品种,耐储运、抗病强、效益高。
“串采”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也让番茄产业有了“临潼智造”。“如果论个卖,一斤只能卖6元左右,而一串一起卖,一斤就可以卖到10元以上,平均每亩地多赚5000多元。”赵军贤说。
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培育,赵军贤的小番茄“粉提一号”和“粉提二号”相继获得国家专利,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也广受欢迎。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事关粮食安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是今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赵军贤介绍,目前他们十多人的科研育种团队,每年都会投入3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新品种创新培育。
小小一粒种,牵动着人心,孕育着希望。在临潼区穆寨、小金等山区,临潼区组织蕃茄研究科研团队多次进山了解当地情况,引导山区群众从事番茄生产,并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发放学习资料,辅导栽培技术。20多年来,研究所累计为周边群众免费提供的种子、种苗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企业垫付资金达200余万元,帮助群众5000多户(次),增加群众收入500多万元,番茄也成为陕南、关中等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其中来自渭南市大荔县的种植户张全勇,得到赵军贤优质番茄种子后,已发展了400余亩番茄苗圃基地,每亩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了让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菜篮子”“米袋子”更丰富,在临潼,除了赵军贤,还有一大批农业科技专家也投身于番茄良种创新研究中。
“目前,全区番茄制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产番茄种子3万公斤以上,已形成了12家以生产、育种、研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番茄制种公司。”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范相辉介绍,临潼区目前已有金棚、秦皇、西优、长丰、群兴、毛粉、西粉、樱桃等40多个优质番茄品种,其中小番茄粉果品种的制种约占全国45%的市场。
如今,临潼区虽然番茄部分品种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但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种子研发和销售。以西安市蕃茄研究所为代表的一些机构正尝试向番茄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将番茄制品加工、番茄休闲旅游纳进来,变简单的制种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我们将以打造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机遇,加快培育做强‘粮食、蔬菜、奶畜’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做优‘石榴、番茄制种、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范相辉说,临潼区将围绕西安(临潼)番茄种业(智慧谷)产业园建设,创建番茄技术核心保护区、现代农业展示区、文化宣传推广区,建立番茄种业研究研发中心、高标准育种智能温室、小番茄博物馆、智慧农业展示温室。同时启动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包括产业园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周边住户及门店景区化打造、周边农田景观化打造以及驻地雨金街办照渠村、夏柳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全力将现代番茄种业打造成为临潼产业转型新亮点、乡村振兴新引擎、美丽乡村新名片。
作者:王三合
编辑:诗 薇
责编:程 方
审核:王 琨 静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