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人生》是阿根廷动画短片,整部短片只有7分钟,里面没有一句台词,但所表达的内容却犀利得发人深省。
这部2008年上映的短片至今已在全世界获得102个奖项,其中包括2009年ANIMA-科多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9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9年利尔达拉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这些奖项足以说明这部短片的实力和魅力。
影片讲述了一个秃头男人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后到公司上班的过程。不同的是,他家里的镜子、台灯、衣架、餐桌餐椅等工具,全部是由人完成,就连载他去公司上班的出租车也是人,本以为他是社会上的大人物,没想他却是一个公司门口踏脚的门垫。就像那些计程车、台灯、衣架一样,是一个被雇佣者。
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不少人觉得这部短片像个恐怖片,画面色调灰暗单一,没有音乐没有台词,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却让人细思极恐。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有细思极恐的感受,就是因为影片所展示的东西太真实,赤裸裸的映射和讽刺了现实社会。
短片除了单调、冷漠、机械这些元素之外,里面其实隐含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从观影角度总结下短片告诉我们的那些道理,以及我对短片的现实思考。
1、社会大机器中,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被人服务又服务于人。
影片中,秃头男人家里由人构成的台灯、衣架、镜子等等都是被他雇佣为他所服务,而路灯、出租车、电梯等等公共场所的工具人,被社会每一个人需要的人雇佣着。秃头男人到了工作场所以后,身份也从雇佣者变成了被雇佣者,他的角色是一个门垫。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劳动购买了家居用品,而这些台灯、衣架等所有的家居用品,都是由人来设计和制造,包括出租车、电梯、桌子椅子等,一切离不开人的创造。
只是影片用更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链条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社会这个大机器才能有序运转。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每一个人都是服务者,同时又是被服务者。
例如:在公司里我们是雇员,我们要去服务我们的客户。离开公司以后,我们又是被服务对象,享受着社会带给我们衣食住行的便利与方便。
社会学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利益交换。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年也出现了很多高级的概念,例如事业合伙人,用合作代替了原来了雇佣,在我看来,这种转换仅仅是利益分配规则变化了,但其价值交换的本质未变。
我们服务他人来获取收入,是为了维持更好的生活,为了换取他人更好的服务。
2、长期处在单调枯燥环境下,做着机械性重复动作,人将变得麻木和僵化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说到,“发达工业社会文明中的人们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短片中,所有的人都被工具化,不管是秃头男人的门垫,还是出租车、红绿灯,都在机械性地工作。他们的表情麻木、冷漠,没有思想,没有交流。
这种状态,给人传递的信号是压抑和枯燥。
相关研究表明:人长期做单调的事情,如:学一样东西,开车,车间包装。大脑的精神会变得麻木,且不会由人的意志转换。因为若大脑判断做事情A是安全的,不断重复做事情A,大脑就会认为其一直是安全的,从而进入麻痹状态。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受邀去参观南方一个大型电子厂,这个工厂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条流水线上密密麻麻都是员工。
复杂的制造程序经过技术拆解,到了员工身上就变成极其简单的动作。据听说,有的员工一个动作就重复了三年。
我在现场看到了很多动作娴熟,但眼神呆滞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些动作已成为机械性工作,不需要动脑不需思考就能完成。
被机械化的人生是悲哀的,长期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每天重复着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动作。想想这是多可怕的事,时间久了思维变得迟钝,甚至灵魂都会麻木。
多年前某公司的“十三连跳”在当时引发社会轰动,背后的深层原因至今仍让人深思。
就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那样,夏洛尔和其他工人,像螺丝一样钉在了流水线上,无法离开半步,在这里,人成了工具。
现实社会中,如果人没有了思考,没有了语言交流,和短片里那些麻木的工具人又有什么区别?
3、不必羡慕别人表面的光鲜,背后的辛酸只是你没看到而已
短片里的秃头男人,看上去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最后才发现他也不过是一个任人踩踏的门垫而已。从结果来看他甚至还不如为他提供服务的工具人活得光鲜。
现实中哪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但别人光鲜的背后,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我们是看不到的。
前两天看到新闻,新东方俞敏洪在创业初期为了做业务喝酒差点把自己“喝死”。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连续4次创业失败,曾难过得失声痛哭。
他们是所谓金字塔顶尖的那部分人,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越高,越需要服务更多人。背后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
不经历磨难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活好自己。珍惜当下,珍惜拥有。
这部7分钟的短片,整体色调灰暗、单一,但它展现的内容却是现实的、犀利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接下来说说它带给我的现实思考。
1、无论所处的环境怎样,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选择自由的权利。
短片最后有个神来之笔,秃头男人家里那个台灯的工具人,思考了两秒后,将台灯罩狠狠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我认为,这才是导演想在这部短片中传达的真正思想,也是这部短片的精华所在。
托尔斯泰说:"文明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人和工具、机器的不同在于人有思想,有精神世界。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如果忽视了人的精神世界,社会就会变成短片中那个样子。如果人没有了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个人也都成了短片中的工具人。
虽然人在庞大的社会机器面前微不足道,但作为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着选择自由的权利。
每一个都应该像那个台灯人一样,勇于打破思想的枷锁,去获取心灵的自由。
纵然处境让你无可奈何,但无论怎样,作为一个有完整思想的人,都不应该丧失自我,需保持打破现状的勇气,勇于做回自己。
2、无论何时,人都不能丧失感知爱和温暖的能力。
短片中的人们工作时一丝不苟,但麻木不仁,他们没有任何情感,他们的世界是冰冷的,可怕的是,他们已经感知不到这种冰冷,因为他们都活成了工具,没有思想。
苏格拉底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因此他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由此可见,人需要社交,需要被尊重、被认可,需要向这个社会传递、接收爱和温暖。
这段时间全国都在驰援湖北抗击疫情,这期间我们听到看到了太多感动人心的故事,正是这些人这些事,传达着人间大爱,让我们在疫情肆虐的时期,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爱。
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具有感知爱,感知温暖的能力。如此,这个社会才是有温度有色彩的。
总结
浓缩的就是精华。一部好的影片不在于时长,而在于它的内容能带给你多少思考。
《雇佣人生》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虽然只有7分钟,却足够你思考很久很久。
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重身份,都有多重标签,既服务别人,又被别人服务。
只是短片和现实的不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温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