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200年的历史长河里,东莞这座城市有两次名声大噪,一次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一次是2014年的“扫黄打非”。
东莞虎门大桥
前者离我们太过遥远,且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近代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虎门”就在东莞。
而东莞真正被世人熟知并了解,是加诸在它身上的、充满了强烈诱惑意味的各色标签:桃色之都、灯红酒绿、男人天堂,以及被戏称为色情业“ISO”行业标准的“莞式服务”。
这些标签带来的冲击力,让人们逐渐忘了东莞曾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之都”的地位。
那么东莞是如何从“世界工厂”发展为“桃色之都”的呢?
世界工厂
1978年的时候,东莞市还只是一个县,全县11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84%。
当时全国有三个农业产量最高的县,第一是吉林榆树,第二是江苏吴县,第三就是广东东莞。
东莞县每年向国家上交粮食4.2亿到4.5亿公斤,是真正的粮食大县。
然而现在即使到东莞最偏僻的村庄,也很难找到长着作物的农田。因为曾经的那些土地都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和各种星级酒店取代了。
而取代的原因,正是首先汇聚在广东省的“改革开放的春风”。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东莞并没有像深圳那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
我们看一下东莞的地理位置就不难理解,它的北面是广州,南面是深圳,离香港也只有不到两小时的路程,虎门港更是直通珠海澳门。
在四面都被发达城市包围的情况下,经济政策的惠利很难向这个小城镇倾斜。
于是在广州、深圳、香港的三面夹击下,地理环境成了东莞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东莞的经济发展只能甘当绿叶。
要想在“强敌环伺”的处境下突围,就必须要出奇招。
而眼看自己的邻居——广州和深圳发展得越来越迅猛,夹在两者中间的东莞却难以望其项背,于是为了尽快发展东莞经济,东莞政府下令各镇各村出奇招进行招商引资,凡是能招来企业在东莞投资设厂的,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能获得上万元的奖励。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三十元左右,所以那时候的上万元可谓一笔巨款。
于是在这样的奖励之下,东莞的许多农民都撂下锄头,想方设法地去招徕投资商。
他们的目标大多集中在港商和台商身上,因为东莞毗邻港澳台,是著名的侨乡,那些港商的祖籍很多都来自东莞,于是东莞便依靠这种人文地理优势和香港经济优势的结合,大力引进香港资本。
他们有时候会带一盒白米饭,在火车站待上整整一天,一看到那些来往的香港商客,便迎上去恳请他们到东莞进行实地考察。
而各村镇的政府也会竭尽全力为这些港商提供便利和款待。更有甚者为了招商引资,不惜在半夜坐着“小木盆”偷渡到香港去谈判。
在这一代人筚路蓝缕地艰苦奋斗下,东莞终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商。
一时之间,服装业、家具业、电子产业等各类制造业在东莞遍地开花,工厂像树林一样密集。
再加上当年改革开放后人口管制的相对松动,也使得内陆地区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动到东部或沿海地区就业,为东莞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不过作为一个外资引进型城市,东莞引进外资的方式比较独特,只有土地属于东莞,其他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管理、技术都来自外地,成为全国独有的现象。
这也形成了东莞的产业特色——东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并协助企业聘请工人,加上订单也来自海外,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这种特点衍生出了另一个既便捷省力又能快速牟利的行业,那就是本地人只需要通过出租土地就可以雷打不动的获得暴利。
由于大批投资者来到东莞投资设厂,那些曾经的农耕土地就变成了工业用地,而这些土地就被政府出租给了那些投资者,而获得的租金则和村民进行分成。
在八十年代,单是租金分红,东莞部分村镇的村民每年就可以拿到1.3万元左右的分成。
就这样,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东莞的耕地逐年减少,厂房逐年增加。
厂房增加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也随之增多,外来人口多就势必要租房,于是东莞的本地居民便纷纷扩大自家住宅,有的甚至扩建成一座座高楼,将之分成数十或上百个房间,出租给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充当宿舍。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有些人家仅租金每个月就能收入四五万元,这个收入水平哪怕放到现在都碾压了绝大多数人,何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北京的房价每平米也才1600元左右。
到了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的制造业都陷入了低迷,人力、土地等成本增加,资金链紧张,而东莞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和厂房低廉的租金便吸引了这些外资的目光。
于是世界五百强的一些企业纷纷将产业从台湾、日本、韩国等地转移到东莞,尤其是台湾的电子制造业,一时之间,杜邦、索尼、诺基亚、菲利普等国际大企业纷纷入驻东莞,到九十年代末,东莞便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业基地之一,当时有句俗语叫“东莞堵车,世界缺货”,意思是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堵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东莞“世界工厂”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在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东莞之后,早年下海闯荡的本地包工头也开始回乡投资房地产,并购置了大片土地。
由于东莞位于深圳和广州之间,在这两座城市来往穿梭的港商和台商,都必须经过东莞。
为了留住这些商人,那些房地产商们纷纷开始建造酒店,酒店一方面可以发挥它的基本功效,留宿客人;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商业谈判的场地。
于是一座座星级酒店拔地而起,从1996到2006年的10年间,东莞的星级酒店从十几家发展到了近百家,其中五星级酒店多达16家,当时全国一共就250家五星级酒店,东莞一地就占到了全国的5%,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是中国星级饭店最多的地级市,其五星级酒店的密度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在有些镇,方圆3公里就有20多家星级酒店。当时还有人调侃道:“东莞没有路,只有酒店”。你若在东莞坐出租车,如果告诉司机去某某路,他都会摇摇头说不清楚,但你一提酒店名,他马上就能知道怎么走。
别看东莞的酒店很多,这些酒店的入住率却相当高,200多个房间每日爆满,两三年就能回本。
“桃色之都”
只是发达的酒店业却孕育了一个异样的果实,那就是色情业。
东莞与诸多经济高度发达、消费高度发达的城市临近,直接成为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色情产业本身无法脱离服务业的范畴,临近发达地区又不是重点的一线城市,让东莞不但拥有客源,且享受了相对宽松的政治关注。
尤其是东莞数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常年的“性压抑”,更是直接催生了特殊服务的消费需求。
而金融危机带来的工厂倒闭,使得本身就处于人口过剩的东莞市,在岗位供应方面更加紧缺,不少女性迫于生活从事特殊服务,进一步壮大了东莞的第三产业。
还有一部分年轻女性则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下,不愿意从事工厂的辛苦工作,也逐渐开始投身到相对轻松又来钱快的服务业。“兼职厂妹”便由此而来。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造就了特殊服务业能够在东莞发展的土壤。
而来往于此地的港商和台商,往往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再加上他们所在的地区,这些行业往往半合法化,并没有管控的那么严格。
所以作为特殊服务业的常客,一般的服务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于是那些拥有特殊服务业的酒店便前往日本、泰国等地学习经验,将那些国家的“特殊业务”的精华融合起来,形成了东莞特有的服务项目。
莞式FW的特点是流程标准化,一般都是由“经理”领着一批又一批的从业者让顾客挑选。
由于该行业在东莞泛滥,出于竞争的需要,服务客人的“XJ”在入职前都会经过专门的培训,包括专业的舞蹈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如不能主动询问客人信息、不能主动索要小费、不能和同事抢客人、被选中不能拒绝客人等。
而在服务开始前,桑拿经理会让“XJ们”穿着性感地坐在圆形的旋转台上,有时甚至全裸地在T台上走猫步,以供顾客选择。
顾客选中后,那些从业者便需要在两小时内提供15到30种特殊服务,其中每一项的服务都极为严格,细致到开头的艳舞、从业者的面部表情以及顾客“满意”的次数等等,都会作为服务结束后评分的依据。
所谓的“评分”是指酒店要求顾客在服务结束后对“XJ”进行十余个细节的评分。
这是因为酒店将“XJ们”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一般来说,等级是看“XJ”身上的腰牌,比如“6”开头的就是600元,“9”开头的就是900元,等级越高出台费也越高。
如果顾客不满意,那么“XJ”就会得到很低的评分,这样不仅会被罚款,还影响她的“升级”。
而原来就在高等级的“XJ”如果被扣分太多,也会被降级。所以只有升到更高的级别或一直维持在更高的级别,每次“出台”的费用才会越高。
而为了拿到更高的出台费,这些“XJ”对待客人就会格外的礼貌尽心,以求在服务结束后拿到更高的评分。
而发达的特殊服务也催生了一整条结构完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如给“XJ”们提供化妆、美甲、美发、服饰、首饰以及“特殊用品”的“商业配套体系”,给顾客提供出行及“导向”作用的交通行业,刚性需求的餐饮行业,以及介绍特殊服务的短信服务业,都依赖于该行业生存。
比如一家只有2平米、卖廉价首饰的小店,每月收入的净利润就能达到6000元以上;
还有一家狭小的、几乎只有一个柜台的店面,上面的招牌上写着“修眉10元、化妆15元、盘发10元、修指甲10元、指甲抛光20元……”,而这样的一个小店一天的收益就能达到上千元。
还有出租车司机,他们也最喜欢那些收入高、出手大方的“XJ们”,她们从来不讲价,一上车都是十几几十块的给,而为那些有特殊服务的酒店和会所介绍生意,他还能收到上百的回扣。
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以出口为主的东莞代工制造业遭受冲击,大量大型代工厂陆续转移、压缩规模,甚至关闭。
结果在2009年第一季度,东莞经济创下了负增长2.5%的增速。
然而制造业遇冷,“粉色”产业却回春,酒店业的投资势头依然上扬,各大酒店继续扩大规模,服务也更加细致周到。
关于东莞的传说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猎艳者”们都被东莞的神秘所吸引,想要到此一探究竟。
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再次带动了东莞下滑的经济,据媒体2011年的报道,东莞的特殊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500亿,是当年全年 GDP 的 14%,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
于是东莞作为“性都”、“春城”的印象深深地印在了国人的思维中,而“莞式服务”也成了当地的一种文化特色。
然而临渊履冰,终不长久。
桃色产业无论带来多大的利益,都是违法犯罪,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丢失和社会风气败坏的问题,其庞大产业链背后的黑色交易才是毒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问题,更不要说背后隐藏着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黑洞了。
扫黄打非
2014年2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数十分钟的专题节目,内容是记者在东莞隐蔽拍摄的10多家娱乐场所色情服务的画面,其中的“裸舞选秀”、“T台选妃”震撼了全中国,一时间东莞“黄流”席卷大江南北。
随即,广东省在东莞等地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扫黄行动。
专项整治仅开始3天,就查处涉黄场所187间,抓获嫌疑人员920人。随后更是展开了更大力度的“扫黄打非”。
大批酒店和会所暂停营业,特殊服务业从此一蹶不振,那些见证了东莞“粉色经济”从鼎盛辉煌到残败衰落的星级酒店,也逐渐回归到了正常的营业。
它们有的改成了养老院,有的改成了养花钓鱼的休闲山庄,“一代传奇”就此消逝了……
正在回归的正面形象
不过东莞的经济在经过短暂的低迷后,还是很快完成了产业升级和转型,例如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云计算、生物技术等行业正在东莞崛起,2019年,东莞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大关,这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海南省的经济总量,其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二,在珠三角排第一,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最高排位。
东莞曾经作为“世界工厂”的正面形象正在回归,只是东莞现如今的真实形象与被外界描绘出来的形象,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只能说这是一个还没有被人完全认识的城市,它还有无数的细节等待被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