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都对死亡避之唯恐不及,并坚持狂热地追求“长生不老”之法。传说中的仙丹、不老泉、点金石、圣杯,这些传说中可以使所有者长生不老的“圣物”,从古至今都在被全世界的人类所追崇。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1)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很久之前就将目光聚焦在一些长寿动物身上,意图找到它们的“长生秘诀”,并努力效仿。例如,曾有人宣称学习龟鳖的“吐纳之术”就可以有效地延长自己的寿命;还有人将这些“长寿”动物直接吃下肚子,以换来体魄强壮。如今,远离死亡更是演变成了一个价值1.4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庞大产业。这些资金被用于研究自然界生命力最强的生物,试图从基因学的角度出发,将它们长生不老的秘诀转移到人类身上。

一只名叫Ming的北极圆蛤是现在已知的最长寿的动物,它的寿命“年轮”清晰地印刻在外壳上,它今年已经507岁高龄了。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2)

即使在度过了超过五个世纪的年岁后,Ming仍然拥有各种生命正在延续的迹象:觅食、代谢,以及繁殖。它是如何存活如此之久呢?答案是圆蛤已经掌握了控制细胞衰亡的关键因素。英国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Ming这样的动物可以减少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在新陈代谢中,细胞(特别是细胞内负责产生能量的线粒体)会不断地产生自由基,这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原子团极易与细胞成分反应,损坏生物膜系统和其他细胞结构,并引起蛋白质失去活性,引起基因突变以及细胞的变形、衰老和凋亡。而这些长寿的动物正是可以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延长机体细胞的活性。

鸟类同样也拥有这种“驻颜秘术”。例如,鸽子的代谢速度是老鼠的三倍,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们遭受自由基的伤害也是老鼠的三倍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在代谢中鸽子产生的自由基数量只是老鼠的十分之一。一只好运的老鼠可以活到2~3年,而一只鸽子也许可以存活10~15年之久。几乎所有的鸟类都拥有这种延缓衰老的能力。此外,蝙蝠、陆龟和海龟等动物都进化出了相似的“秘术”。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3)

显然,这些动物已经成为动物界的“超级英雄”,它们的特殊能力就是让自己衰老的速度减慢,这在自然界中,貌似也是最了不起的“超能力”了。因此,这些生物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追求长生的人类最感兴趣的生物。不过,科学家们关注的可不仅仅是它们,还有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的原始生物也被列入了研究行列,用于探索如何使人类更为健康的生活,以便活得更长久。

例如,通过一个为期4年的试验,美国波莫纳学院生物学家丹尼尔·马尔特内兹发现,水螅这种只有几个毫米大的微小原始生物,在实验结束的最后仍然和刚出生时一样,保持着不变的活力和生命特性,其主躯干处似乎拥有永久自我更新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水螅根本没有出现衰老的迹象,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身体老化、繁殖力降低以及死亡率增加等“衰老”问题。这种最为原始的生物,真正地实现了“长生不老”。而根据丹尼尔的研究,水螅的长生秘诀来源于干细胞。它们的身体主要是由干细胞构成的,干细胞可以持续分化,所以水螅的身体就可以持续更新。不论水螅身体哪部分损伤,干细胞都可以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细胞,迅速完成修复。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4)

拥有神奇的“长生不老术”的生物中还包括一种名叫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物。它的玄奥之处在于:当饥饿时这种线虫的身体发育将停滞,而当恢复进食后,又会进入正常发育,但这时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将显著延长,并很可能延长2~3倍。此外,还有一些软体动物,例如一些珍珠蚌的幼体会寄生在鲑鱼的鳃中,它们会向宿主鱼注入一些抗衰老的蛋白,让宿主活得更加健康和长寿,免于遭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扰。另一种名为灯塔水母更是创造了“返老还童”的奇迹。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5)

它们并不像其他水母那样在产完卵后就静静死去,相反,灯塔水母会重新回到幼体时代,就这样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生命,因此这种水母也被称为“本杰明巴顿水母”(电影《返老还童》的主角,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这些存在于自然界的自然之谜,都正在被研究者们努力破解当中。

在自然界中,其他的物种又是怎样看待“死亡”这一过程的呢?大象似乎会为同伴死亡而感到悲伤,也许黑猩猩和海豚也具有相似的感情。电视和网络上也有大量关于饲主死去后,宠物如何陷入深深悲伤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觉得这些动物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但在自然学者朱尔斯·霍华德眼中,动物并不完全像我们人类想象的那样惧怕和思考死亡这个概念。也许只有人类会热衷于探索死亡,并试图让自己远离死亡。

但是,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全是让人作呕的吗?是否有一些死亡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呢?其实,我们对死亡抱有太多的偏见。

对于整个大自然来说,死亡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也是众多生命的开始。如果没有上百万只蚊子的死亡,我们的世界中就不会出现蜻蜓;如果没有上千只蜻蜓的死亡,也就不会有蜂虎(以蜻蜓、甲虫等为食的一类鸟类)、燕隼或阿穆尔隼等鸟类的出现。可以说,我们平日喜爱的狮子、虎、北极熊、海豹、鲨鱼和企鹅这些奇妙的大型动物得以存在于自然界中,都离不开死亡的帮助。

地球上有没有长生不老动物(那些能长生不老)(6)

死亡将整个自然界完整地串联了起来。如果没有动植物和真菌尸体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土壤也不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土壤,而上面也很难生长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动物们也就失去了最理想的栖息之所,以及很多基本的食物来源……食物链将会一层层地断开直至崩塌,而人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当然,死亡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如果不是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层沉积,我们也不会有煤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显然,人类社会和工业化的进程也正是建立在死亡之上的,但我们似乎一直都在忽略这一事实。

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历程是在死亡的基础上书写而成的。我们放眼所及的也是建立在死亡上的生的景象。虽然人类还在不断地追求长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得到让人足够惊奇的“生命讯息”。但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现在也应当是我们更加正视“死亡”的时刻。“死亡”与“新生”,这两个词不是对立的,而是生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