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寿瓜、丰收瓜、洋瓜、合手瓜、捧瓜、土耳瓜、棚瓜、虎儿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15年传入中国,在中国江南一带都有种植,以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台湾最多。佛手瓜清脆,含有丰富营养。每千克鲜瓜中含蛋白质5克、脂肪1克、纤维素30克、碳水化合物77克,还含有维生素C220毫克,核黄素0.1毫克,含钙500毫克、磷320毫克、铁40毫克。佛手瓜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浙江佛手瓜种植方法和时间(佛手瓜的采收及储藏)(1)

1、嫩梢的采收

佛手瓜定植后约50天,当植株长出3条侧蔓时即可开始采摘嫩梢,采摘长度一般是从心叶处往下第三节叶腋处摘下茎蔓,长约15厘米,带2~3片叶。每两天可采收1次,每亩产量约400公斤。

2、嫩卷须及块根采收

佛手瓜的嫩卷须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用开水浸烫后可凉拌或汤食,清脆可口,风味独特,是宴席上难得的高档蔬菜。在旺盛生长期及时采摘嫩卷须,可以提高果实的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收入。采收后,用湿布包裹,储藏于2~5℃的环境里,可储藏5~7天。在一年生栽培的地区,果实采收完后,可挖取地下块根供食用。

3、果实的采收

一般花后15~20天即可分批采收嫩瓜。采摘不宜过晚,否则瓜皮变厚,影响口感。采摘时要轻拿轻放,并将瓜柄在瓜基部剪断,然后用纸逐个包好,装筐上市。

4、留种

留种的佛手瓜应选生长势强、耐热、结瓜多的植株。种瓜为主蔓第一或第二雌花结的果,做种用的瓜要待其充分生长成熟后才能采收,要求果实无病虫害,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正常瓜。当入选瓜的果皮表面发黄时,选晴天采收,收获时不能碰伤果皮,采收后置于8~10℃条件下储藏。此期间定时翻缸检查,发现烂瓜要拿走,一般可存放4个月左右。

5、果实的储藏

佛手瓜极耐储存,储藏温度以3~5℃为宜,温度超过10℃则呼吸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快,甚至会导致种子出现生根发芽现象,商品品质下降。佛手瓜因皮薄且角质化程度低而易失水,所以,85%~95%的相对湿度对其儲藏较为有利。另外,5%~8%氧气和3%~5%二氧化碳对佛手瓜的成熟衰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保持其良好的品质和延长储藏期。

佛手瓜多在常温条件下采用缸藏、沟藏、窖藏等方式储藏。只要入储产品的质量高,储藏设施合理,管理措施得当,就容易保证储藏效果。如果在冷藏库内保证适宜的低温,并结合使用果疏塑料保鲜袋或者用0.03毫米厚聚乙烯薄膜包装,储藏保鲜效果会更好。

佛手瓜入储前必须进行精心挑选,剔除伤病瓜和过嫩瓜;将瓜放在冷凉通风的场所2~3天,使瓜散失部分田间热;在冷库采用塑料袋包装储藏时,必须在冷库中将瓜体温度降至5℃左右,才能将瓜装入塑料袋;为了减少佛手瓜腐烂病的发生,入储前可用800倍多菌灵药液浸泡大约1分钟,捞出沥干后即可储藏。储藏期间如发现佛手瓜已长出胚根,应及早掐去。不影响食用品质留种的种瓜或光胚,利用沙层积储藏。

来源:中国农产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