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非是“文之彰”乃为“心之迹”

焦红军

散文可谓是一种人书俱老的文体,换而言之,当人老到只能靠写点散文打发时光的时间,散文其社会意义,散文的形式与内涵已经超出了它本身所定义的文体意义,这也绝非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干体”散文所能涵盖的。这是我在读军队转业干部、威海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石志新的“威海乡下市井人物系列”时候所想到的。

石志新的乡下市井人物系列由几篇随笔作品组成,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虽然千把字左右,但读来带给我们的启示却不小。像《老家那一张张熟悉的老脸》粗看题目起得粗俗了点,老家老脸,略显重复。但是读了文章,你便会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文章除了写作者作为一个常年在外的“工作人”回到农村家里的感觉,还写了潍坊农村的老老小小、风俗习惯、交往人情,如述家常,如说白话,读后不觉轻松,却感沉重。一个离乡游子对农村农民农业的衰败、对家乡要走向何处去、对父老乡亲纷纷凋落的朴素的情感,颇有身未动心已远之感,不知不觉浸润其中。散文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作者生活修炼的过程。散文写作不是“文之彰”,而是“心之迹”,这就是通过阅读石志新的乡下市井人物系列《老家那一张张熟悉的老脸》所带给我们的崭新的感受和启示。

《在亲戚家里过中秋》是作者的亲历,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好多人觉得这都是一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没有什么价值,不好意思写,更不要说涉及到人情世故,写不好怕丢人,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石志新却能够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写出了生活的真,还以幽默的方式,诙谐的语言,写出了生活的情,道出了生活的趣。文章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我是上午11点赶到他们家的,做了八个菜,有个芸豆土豆是专为我做的,妻侄女知道我平日里喜欢吃素,况且,前段时间血糖还有点高。

吃饭的时候,我问侄女婿,你做的莲藕挺好吃的,我怎么一做就变黑了。

一听我说莲藕,侄女婿忽然想起忘记做莲藕了,他马上进厨房,不大一会儿,一盘凉拌莲藕就端上了,不愧是在部队做过炊事班长的人,做菜一点也不发愁。”

从这段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除了说话做事直白,透着当年浓浓的军人之风,还有一点幽默、狡黠的处事风格,让人会心一笑。这是文章的直笔,这样的直笔,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和敢于写出来的。

《能饶人处且饶人》是石志新写的关于老屋屡受邻居装修,造成房屋漏水受损的故事。我们不从具体情况做评价,从石志新的《能饶人处且饶人》文章题目来说,作者既有面对现实的不堪的一面,也有敢于承担、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努力,体现了一个人类宜居城市居民的美好品质和行为方式,无论从社会角度出发还是从写作自身来讲,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个年龄已经有60多岁,刚刚步入写作之门的石志新来讲,都是锋芒初露、可圈可点的。

——《黄海散文》总编点评

在亲戚家里过中秋

文|石志新

这个中秋,我是在高区侄女家过的,准确地说,是在妻侄女家过的。

妻子在外地做生意很忙,尤其是过节更忙,离中秋还有很长时间,她就跟我说, 女儿单位过节很忙回不去,我也回不去,你到小燕(妻侄女)家去和她们一块过中秋吧,我俩就这样说好了。

妻侄女二十多年前,就住在我家看女儿,那时我在部队服役,侄女婿当时是部队的一名专业军士,我家就在军营大院内,侄女和侄女婿经常见面,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慢慢地两个人互生情愫,在我们的撮合下,就成了一家人。

妻侄女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没有我们,她也来不到威海,继而成家立业,她从心眼里十分感激我们。

她是打心眼里愿意我去她家过中秋,当妻子和她说这事后,她爽口答应了下来,从内心讲,若是去别人家过中秋,我还考虑考虑,去她家,我二话不说。

中秋节的前两天,妻侄女两口子都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多住几天,尤其是妻侄女,还特意问我喜欢吃什么,我只能客气地说随便,不要特意为我准备。

妻侄女在高区新买的房子不大,加上孩子毕业后正在家复习考研,住是肯定不住,我也就是吃顿午饭。

我是上午11点赶到他们家的,做了八个菜,有个芸豆土豆是专为我做的,妻侄女知道我平日里喜欢吃素,况且,前段时间血糖还有点高。

吃饭的时候,我问侄女婿,你做的莲藕挺好吃的,我怎么一做就变黑了。

一听我说莲藕,妻侄女婿忽然想起,忘记做莲藕了,他马上进厨房,不大一会儿,一盘凉拌莲藕就端上了,不愧是在部队做过炊事班长的人,做菜一点也不发愁。

侄女婿是安徽人,他们老家的池塘里莲藕很多,小时候,他都生吃过莲藕,在他们老家,红白公事的宴席上,凉拌莲藕是必上的一道菜。

事实上,就是威海大大小小的酒店里,凉拌莲藕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菜。

说起吃莲藕的好处,侄女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一大堆,我津津有味地听着,没想到文化不高的他,脑子里实用知识却不少。

他对我讲,我做莲藕之所以发黑,是铁锅用水榨的时候,没加醋,铁锅里水热后,如果不加点醋,莲藕与铁锅会起化学反应,过水后的莲藕自然变黑。

原来如此,我在心里暗暗佩服。吃了一顿饭,学了一个招如何做莲藕,这一趟没白去。

我自以为学历比他高,学的书本知识比他高,没想到在实用知识方面,在妻侄女婿面前,我还是个学生。

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知识,有理论知识,不和实践相结合,也等于零,从妻侄女家回来,我思考了很多。

威海老故事(石志新威海乡下市井人物系列)(1)

作者简介:石志新,籍贯:山东青州,笔名:一泓清水、白浪,军队转业干部,现供职于威海某行政事业单位,威海市作协会员,威海市音协会员,2021年5月,参加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职工原创诗歌散文摄影征文,其诗歌《百年沧桑》获二等奖;参加由威海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主办,市文旅局、市文联、威海日报社协办的“清廉之路·你我同行”之“如诗如歌”文学作品征文,其散文《女支书宋占华二三事》荣获一等奖。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海洋报》《经理日报》《齐鲁晚报》以及微信平台等发表言论、征文、通讯、小说、散文等800余篇,歌曲处女作《开着小车游中国》已在腾讯、优酷发行。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