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看到片头疯疯傻傻的梁朝伟出现时,我想这一定是一部大明星齐齐捧场,朝贺小宝处女作的喜剧。明星阵容很可观,演员表上除了梁朝伟,还有周润发、叶德娴、秦沛…陪我一起看电影的九零后朋友说她一个都不认识,还把周润发认成了赵本山。这似乎更确定了这是一部喜剧,至少是一部笑中有泪的喜剧。

直到电影看完,男默女泪,朋友叠声感慨:为什么好人都死完了。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1)

可是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坏人。它的主角是颠佬,即粤语里说的精神病患者。

影史上最著名的精神病患者莫过于希区柯克镜头下的那个变态佬。此后的心理恐怖电影中,他们常成为主角,如《闪灵》、《搏击俱乐部》、《沉默的羔羊》。这类电影中的精神病人的形象往往是危害社会治安的变态,谋杀、碎尸、抢小朋友的棒棒糖(误)。

在另外一些电影中,精神病患者以被救赎者的形象出现。他们在好心人、政府、社会的集体关爱之下,走向热烈的新生活。或者是像《雨人》那样,傻人有傻福,比正常人还过得惬意。

前者是砒霜,后者是鸡汤。而这部《颠佬正传》让我们看到的是现实。它反映的不是一两个或恐怖或暖心的个例,而是通过几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来反映整个群体。

影片让叶德娴饰演的记者伴随慈善社工徐先生(冯淬帆饰演)走入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徐先生和这些流浪者、精神病患者打交道有二十多年了,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一直在努力帮助他们康复。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2)

开篇是充满希望的,徐先生帮助警察成功劝阻了在菜市场持刀发癫的阿狗(梁朝伟)。当别人都用和正常人交流的方式来劝说阿狗时,徐生生打开他哆啦A梦般的大口袋,拿出一样样的“玩具”和阿狗对话,最后用一个成龙公仔换走了阿狗手上的刀。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3)

拾废品为生的三姑婆,会利用过路的车去压扁易拉罐,会自己搭建铁皮小屋。呈现三姑婆小屋的这一组镜头简直五彩斑斓,挂满叮叮当当的易拉罐,有色、有声,甚至有一种装置艺术的美感。这是三姑婆自己的童话世界,不为人所知所理解。三姑婆聪明、健谈,自力更生,但是在受到惊吓、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也会伤人。记者本想采访三姑婆,结果惊吓到三姑婆,被她拿剪刀追杀。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4)

菜市场、垃圾堆,这些场景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极为微小的地方,它脏、乱、差,它拉不上台面。正如生活在这里的边缘人群一样被人们忽视、甚至歧视。

以上两个小故事可谓寓教于乐,既展现了精神病人的生活状况,又告诉我们如何与精神病人友好相处。主创人员在前期一定是做足了采编工作,才使得镜头下的人与事如此真实、充满生活气息,为观众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癫佬正传》中精神病人不是穷凶极恶的坏蛋,也不是等待救助的软弱者,更不是扼住命运喉咙的励志专家。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病的时候和我们在街边在公交车上碰到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发病时就会做出很多危险、甚至是极端暴力的行为。

导演没有美化,没有辩护,就这样真实呈现。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鲜血淋淋的现实。虽然影像是残酷的,但镜头背后的人文关怀因为真实而显得诚挚、厚重。尔冬升对现实、真实的这种追求,在之后的《早熟》、《门徒》等影片中也得到了继承,把大摩羯严肃认真、坚持不懈的品质贯穿始终。可惜《我是路人甲》却掺入了鸡汤,我想他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玻璃心观众。好在有《颠佬正传》,让我看到了导演的初心,所以我坚信他会把追求真实的风格坚持下去。

《颠佬正传》中第三个出场的是周润发饰演的垃圾佬阿松,住在垃圾堆里。阿松和一名智障女子结婚,生了一儿一女,并自己抚养。当然,他这些行为都是社工反对的,但阿松并不听劝。结果,他给儿子患肝病的儿子乱吃药,还活埋了儿子。当大家找到他儿子尸体的时候,阿松悲痛欲绝,毫不知晓自己对儿子做了什么。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5)

阿松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社工的无奈,他们想要去帮助精神病人,但很多精神病人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帮助,他们的家人也不认为精神上的疾病就是病,以至于酿成悲剧。这些惨剧,使社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时常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放弃。好人好事,在新闻里看着感人,谁又知道背后的委屈呢?

最难能可贵,也最真实的是,这部电影中的社工并不是高大全的刻板形象。他们会抱怨自己的工作,会因为连续受到挫折而怀疑自己,会有恐惧,会有退缩。《癫佬正传》中没有圣人,在社工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人性中坚韧的一面和脆弱的一面在博弈。

社工面对的精神病人,是真实的每一个人,不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新闻和段子。一般人可能会觉得,精神病人因为思维和常人不一样,所以就不会有常人的痛苦,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应该很快乐。如果是理想中的美丽新世界,可能确实如此。但目前的事实是:精神病人会被歧视、被排斥、被欺负,他们的内心是很痛苦的,而他们却不能像常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不断被误解。即使康复了,也会因为周围人的眼光而病情复发。

秦沛扮演的阿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凭借这个角色,秦沛获得了1987年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让观众看到一个表演层次丰富的他)导演用了占影片一半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大明星再多,重头戏还是留给亲哥哥。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6)

阿全是徐先生负责的案例中恢复得最好的一个,他接受治疗康复后,和母亲住在一起,邻居不知道他的过去,一直相安无事。阿全和妻子离异后,儿子判给了妻子,他每个月只能探视一次,因此他多次悄悄跑到幼儿园看望儿子。

记者同情阿全的遭遇,自作主张发表了关于他的报导。结果,非但没有为阿全博得同情,反而让阿全的邻居群起驱逐他。阿全先是惊恐、躲避,在看到母亲被邻居殴打的时候持刀反击。一批人受伤了,另一批人又像潮水般包围住阿全。

怪谁呢?怪记者没有提前征求社工的意见?怪邻居的愚昧无知?还是怪这个社会从来没有教育过人们如何去尊重弱势群体。可即使教育了又能怎样,人性都是利己的,没人愿意有危险倾向的人生活在自己身边。

阿全拿着刀,逃进幼儿园。他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也想着见儿子一面。在孩子们的歌声中,阿全平静下来,警方的营救行动也展开了。我以为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却被进度条狠狠打脸。

愤怒的群众敲打幼儿园大门的声音,使阿全再度受到惊吓,他把刀挥向了无辜的老师和孩子……

观众不禁会思考:杀人凶手究竟是疯子阿全,还是义愤填膺的看客?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凶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了解了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待精神病人的眼光或许会有所变化,而不再是调侃他们一句“精神病人思维广,弱智儿童欢乐多”。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7)

沉重的心已经沉到地底,然而导演都还在挖坑。开场时出现的阿狗又发疯了,这次他企图自杀。徐先生赶到菜市场,再一次成功地劝阻了阿狗,但在这时一名记者的闪光灯刺激了阿狗,他拿起刀乱砍,徐先生死在他的刀下。这一幕就是我那位九零后朋友感慨的:为什么好人到最后都要死!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8)

不该死的死了,而谁又该死呢?鸡汤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可以用爱化解,但现实却是一道铁幕,把希望隔绝在外面。导演说,请大明星来演这些底层小人物,是为了缓解观众直面现实时的不适。但这部影片仍然让人心痛,当你以为人类已经强大到可以飞天遁地的时候,你却发现其实人类无力到根本无法帮助到身边那些弱势群体。并且,在我们身边,其实没有几个像徐先生这样善良勇敢的社工。

影片中,精神病人手上的刀挥向每个观众的心,这是我们不曾体验过的别人的生活。初出茅庐的尔冬升关注到了社会中这个阴暗角落,看到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个选题令人敬佩。我想,他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心中一定满是愤懑,越拍越对这个社会灰心,最后借角色之手将刀挥向整个社会。如果不是有这样真实的电影,我们恐怕难以了解这些人群的真实生活;如果我们不了解,就很有可能造成误解,误解会使悲剧循环上演。

影片中的徐先生是真实存在的,片尾的鸣谢字幕中出现了他的名字,还在影片结尾安排女记者继承了徐先生的事业。这是潘多拉魔盒中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希望被锁在魔盒中,但它至少存在,只要能找到钥匙,它就会飞出来。

癫佬正传全纪录(我就是这样的精神病)(9)

邑人电影院

欢迎关注,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shawtonlee_film

纯原创 . 深挖掘 . 涨姿势

投稿、合作,请加po主xtlee0213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本文影片;

其他资源,请回复片名,必当竭力奉上;

欢迎转载,请提前通知,以便修改白名单;

尊重正版,请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