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高看楼下要多大摄像头(一座路灯挂十几个摄像头)(1)

“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要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近日,在复旦大学与联想联合举办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智慧城市主题论坛”上,学界和产业界的嘉宾都提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要以人为本,推动智慧城市创新、持续、高效发展。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介绍说,中国历来重视城市规划与管理,智慧城市最接近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期,数量超过500个,居全球之最。

那么,“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认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新模式就是强调利用我们的计算机、利用我们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完成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提升。以当前最主导或者最主流的说法,是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建立新型城市”。

凌鸿认为,“智慧城市”是进行词,因为与技术紧密相关,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时期讨论有不同的意思。眼下,各界已经了解了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关系,所以智慧城市已经走过第一阶段。而智慧城市第二阶段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寻找到实实在在的能够落地、能够产生效果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他认为,技术的落地既可以是“大而全”的,也可以是“小而美”的,但关键要制定标准,完成信息对接,建立适合长期发展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

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林纯洁认为,现在的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建立在各种传感器上,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再经过数据处理,变成决策方式,催生了整个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更加开放也更加公平的信息平台,让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在可控范围内接触各种数据和信息,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不仅仅只有管理部门,(建立开放的信息平台)这样可以提升城市整体效率”。当然,在打通数据孤岛、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也有个关键的问题,即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控以及公平获得。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戴炜也观察到,打通不同部门的隔阂、实现数据整合是智慧城市发展到第二阶段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举例来说,眼下不少城市和地区引入了智慧路灯——将路灯作为载体,安装各种传感器或物联网设备,抓取各种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数据信息。但如果不解决数据孤岛,会出现“一座路灯挂十几个摄像头”的情形,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少见。“我看过最夸张的,大约有二三十个高清摄像头,但是隶属于不同部门,有城管、交通、环保等。不同的部门管不同的高清摄像头,但实际上后台用的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他认为,如果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那么一个十字路口只要用两三个高清摄像头就可以了,“物联网技术使得硬件已经不再是智慧城市的发展瓶颈,而瓶颈在于能否进行管理架构的突破”。

联想数据中心中国区首席架构师毕巍则从应用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可以从城市的“小场景”推动新技术和新方式落地,因为相对于“大而全”,小场景的技术更加成熟、解决的问题更有针对性、资金投入也相对更低。他举例说,在联想的智慧城市实践中,有一个项目是与某地政府进行智慧水务探索,“本来,该地区的进水输水管道漏水率为20%,但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用了一年时间,漏水率降低到4%。政府觉得这样的投入很值得,花费不大却改善了城市的营商环境”。还有一个例子是联想与其投资的深圳智慧交通研究院在苏州姑苏区打造的智慧交通项目,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得该地区在旅游高峰期的拥堵率下降了20%。他说,这些小场景决策速度快、见效明显,所以更容易为政府部门所接受。应用场景的积少成多,最终能构建出完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戴炜也介绍,联想在参与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有两个案例为智慧城市的场景挖掘和应用落地提供了参考。一个是“雪亮工程”,由联想为上海市政府提供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还可向全国复制推广。另一个是“数据溯源系统”,联想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信息溯源平台,贯穿了帝王蟹源头、运输、暂养、物流、销售的全链条,为食品信息安全管理乃至进口生鲜税收监督提供了可靠、可追溯的依据,既有利于政府管理,又让百姓吃得放心。

栏目主编:任翀 文字编辑:任翀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