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虹口,港粤人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开埠初期的上海,开放兼容、百废待兴,深深吸引了敢闯天下的港粤人。

据文献资料记载,晚清民初,上海粤籍人口约为六到七万,大多居住在虹口。他们在此发家兴业,领风气之先,成为助推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孙中山与扆虹园

孙中山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旅沪广东人多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在孙中山先生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夕,广东同乡会为他设宴庆祝,位置就在今潮8弄旁的武进路453-457号扆虹园。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

▲1911年12月30日,孙中山出席广东旅沪各团体在扆虹园举行的宴会

扆虹园为粤籍富商赵岐峰所建,又名赵家花园,是当时沪上闻名的公共空间。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2)

▲扆虹园赵岐峰公像堂外观(第二进)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3)

▲扆虹园楼台(第四进)

1912年7月22日,孙中山再次造访扆虹园,并在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为他安排的欢迎大会上演讲,演说铁路对中国经济和国防的重要性。

1913年4月,孙中山第三次造访扆虹园,出席全国铁道协会成立一周年大会,其间就中国铁路建设发表讲话,并与会议代表在花园合影。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4)

▲孙中山当年在扆虹园参加欢迎宴会。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是与旅沪广东同乡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旅沪广东人在上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旅沪广东绅商士民曾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其革命事业,以同乡中有孙中山这样的伟人为荣。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5)

▲未来,“扆虹园”将作为上海文学馆的一部分焕然新生。

广东佳丽在虹口踏入影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虹口境内曾先后有过31家电影院,占据着上海电影业的半壁江山。在北四川路石库门,也走出了中国影坛公认的巨星——胡蝶、阮玲玉。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6)

▲虹口大戏院遗址

胡蝶与阮玲玉的成长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祖籍均为广东,都出生在广东人聚居的虹口,并在虹口开始了自己辉煌的电影生涯。

1907年,胡蝶出生于虹口提篮桥辅庆里,幼年时随父亲到外地生活,1924年,17岁的胡蝶和家人回到上海,不久迁至四川北路余庆坊居住。从1924年到1932年,胡蝶全家一直居住在虹口,也是在这段时间内,胡蝶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当时,市民阶层对演员行当的认识并不清晰,而从广东走向上海大舞台的胡蝶敢于冲破成见,成为中国第一批电影演员。

1928年,胡蝶主演《火烧红莲寺》,受到观众喜爱。1931年,胡蝶主演了中国首部蜡盘发音片《歌女红牡丹》,公映后轰动全国。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7)

▲胡蝶(1907-1989)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8)

▲四川北路余庆坊内的胡蝶旧居

被誉为“无冕影后”的阮玲玉于1910年在虹口朱家木桥祥安里出生,曾居住在四川路同仁里、鸿庆坊,海宁路东德兴里等多处。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9)

▲阮玲玉(1910—1935)

才华横溢的广东佳丽们流淌着南国灼热的血液,为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也为中国的艺术史谱写了一段女性的传奇。

老舍、冰心为《良友》画报撰稿

在中国近代出版业,《良友》画报是不得不提的一章。你知道吗?这份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份生活类的大型画报是在虹口起步的。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0)

▲1934年12月1日,第99期良友画报封面(阮玲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虹口乃至上海出版业最辉煌发达的时期。在北四川路,广东台山人伍联德创办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并出版销售《良友》画报。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1)

▲良友创办人伍联德先生(1900-1972),广东台山人。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2)

▲1930年代良友在上海北四川路上的店面。

《良友》画报摄影技术精湛,时尚理念先锋,还拥有丰富及时的国内外社会文化信息,因此一经发售迅速蹿红。

画报在巅峰时销售达4万余册,在国内赢得甚高的地位,老舍、郁达夫、冰心等著名的文化人都曾为《良友》撰文写稿。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3)

▲1992年香港《良友》杂志第95期封面,以当红明星刘德华为封面。

有人这样评价《良友》画报: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不嫌其高深,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4)

▲今虹口四川北路上的塘沽路海宁路路口间就是良友公司旧址所在地。

这样的《良友》逐渐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华人界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画报,全球发行遍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做到了良友读者遍天下。

另一位广东巨商徐润也在虹口创下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第一”。1882年,徐润在东长治路师善里创办了“同文书局”。主要翻印古善本、古籍字画和碑帖,是中国第一家近代石板印刷图书出版机构。

走向东南亚的“双喜”牌香烟

由广东爱国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中国早期烟草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们的烟草公司总部便设于如今的虹口东大名路。

1905年,有感于“烟草一项国人吸者日众”,简照南与其弟简玉阶在香港设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5)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旧址(今高阳大楼)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6)

▲简照南(1870-1922) 简玉阶(1875-1957)

几年间,随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香港出品的卷烟受到沪上吸烟者欢迎,简氏兄弟认为在沪设厂远比从南方将卷烟运往各地方便,于是兄弟俩相继来沪筹办烟厂。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7)

▲1928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本部及分厂落成于东大名路817—871号(今高阳大楼)。1918年,改分厂为总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年盈利高达百万元。

1932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烟厂生产卷烟10万箱,占上海60家华商卷烟厂总量的19%。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8)

▲1936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上海虹口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港粤人士与虹口的故事)(19)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位于邓脱路(今丹徒路)的大门(摄于1937年)

在多个历史阶段,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不仅顶住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和倾轧,其生产的“双喜”牌香烟还远销东南亚各国,“飞马”“白鸽”“大联珠”等品牌蜚声海内外,影响绵延至今。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上海开埠以来的百年间,港粤人士在虹口这块土地上打拼和生活,为虹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积极开拓、耕耘。

如今,虹口迎来了全新的坐标系——“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世界会客厅、浦西新地标”。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北外滩开发建设已全面起势成势,正阔步迎来开发建设的澎湃大潮。未来,北外滩将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的姿态全新亮相。

在这片蝶变腾飞的热土上,虹口像百年前一样,欢迎八方来客,在这里实现价值、施展才干,共同见证北外滩创造奇迹。

与虹口再续前缘,正逢其时!

来源:上海虹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