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小白上岸经验分享(零基础成功上岸国考秘籍)(1)

考前两个多月,如何复习?时代欢迎你!!!

【引言】:2016年参加国考。还有两个多月考试,给大家讲讲应试经验。最近正在整理以前使用的资料,对各个板块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讲解,会不断发给大家共享,请关注。

【言语理解与表达】:国考真题要反复研究,真题自有其命题套路所在。片段阅读,掌握结构分析法和主体分析法即可。结构无外乎就是:论证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和转折结构,细细把握,一旦能提高准确率,速度也就跟着上去了。主体分析可以协助结构分析使用,可以做到又快又准。逻辑填空,掌握两种大方法:对应理解和词语辨析。对应一定要找到关键词,就可以一击即中。理解需要把握整个文段的意思才能确定答案。词语辨析有5个知识点:语法的功能、适用范围、程度、色彩、搭配。在对国考真题全面掌握的情况,可以把联考真题当做联系来做。联考真题接近国考,价值较高。但地方真题可以少用,毕竟与国考命题差距不小。模拟题慎用,无论质量还是解析都不合人意,只会误导你的复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在大纲里每年都有,但近几年已经不考了。但也不要放弃,可以把以前的真题拿来练习,否则一旦再考,会让你措手不及。数学运算是很多人头疼的题型,需要选一本教材系统地学习。这个过程不应该放在这个阶段,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这个阶段就要疯狂地刷真题了,国考真题远远不够,联考地方公考特别是北京的真题都要刷。国考、联考和北京的的真题都刷到。其他地方的真题做近3年的即可。数学运算有两大块:技巧和题型。技巧如:奇偶性、整除、特殊值、十字交叉、列举、方程等。常见题型有:溶液、路程、利润、抽屉原理、概率、数列、排列组合、牛吃草、年龄、日期、几何等。几何问题和最大最小的极端问题比较难,力所不能及的朋友可以放弃的。极端问题按照往年的规律,一般最大的就选第二大的,最小的就选第二小的,这不是答案规律,但可以参考。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一点不难!绝对不能放弃!一题也不能放弃!常用速算技巧有:估算、直除、插值、化同还有一些常考的公式,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按题型来分,资料分析有:计算型、比较型和查找型。计算型有4大概念:增长、比重、倍数和平均数,具体有:1已知末期、增长量,求基期;2已知末期、增长率,求基期;3已知末期、增长率,求增长量;4已知增长量、末期,求增长率;5先求基期、末期,再求增长率;6用公式法,求增长率;7先求基期,再求比重;8直接求比重;9先求部分或总体,再求比重;10求比重差值;11用公式法,判断比重变化;12已知部分、比重,求整体;13已知整体、比重,求部分;14求倍数;14求平均数;15直接加减。考前一个月,把国考、联考、北京08-14年的真题反复做5遍,做题时一定要计时,5道题保持在5分钟以内。地方真题就不要做了,和国考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图形推理】:如果你的图形不好,一定不要全放弃,因为国考图形很简单。要是放弃,可以把比较难的立体空间题型放弃,抓好平面图形。图形推理不要搞题海战术,否则只会坠入云雾之中,茫然摸不清方向。教材不必细看,他们规律分解的太多太细。联考和地方真题也不必做,因为规律会多得让你没法触摸。只需要把历年真题按照规律排列一下,就会发现国考命题人有其偏好,无外乎就是:对称、点连接线连接、图形个数、特殊元素、空间、组成部分、位置、垂直、封闭性、直线和曲线、平移、旋转、翻转等等。考试时,完全可以用排除法,一个规律不可能考察两次的。

【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这两块比较简单,不必做大量的练习题。定义判断千方法万方法都是扯淡!只需一种方法:排除法!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看一遍,抓住定义里的关键词,一一排除,绝不要只看到一个选项就直接秒杀,这是靠不住的。定义判断只需把08-14年真题做几遍即可。类比推理不难,掌握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把选项带入排除。这几年有一个趋势:开始考察文化常识。注意!!!

【逻辑判断】:包括推理和论证。推理一般是假言推理,有时会夹杂联言和选言推理,2道题目左右。分析推理1道左右,费时间,可以放弃。论证是重点,一般有7道题目。论证有3大关系:证明关系(论据和论点);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条件关系(手段和目的)。常考13大考点:1三大错误(偷换概念、模棱两可、无效类比);2证明关系之概念差异;3证明关系之弱化或强化论据对论点的支撑作用;4证明关系之否定或肯定论据;5证明关系之否定或肯定论点;6因果关系之是否有它因;7因果关系之是否此因;8因果关系之是否因果倒置;9因果关系之有无因果关系;10条件关系之手段是否可行;11条件关系之手段是否必要;12条件关系之目的能否达到;13条件关系之结果是否有效。

【常识】:常识不要复习了。国考常识天马行空,无迹可寻。尤其是13年和14年的真题。13年以前,时政热点、中央政策、法律是重点,13年之后消失匿迹。还有一个趋势:物理化学生物→文化历史→地理天文法制史。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法律会不会重占鳌头呢?如果大家想复习常识,请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中字头和国字头的会议和政策文件,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报告等;2)法制史和法理学,这是13年和14年的法律重点;3)13年和14年新出台或新修改的法律;4)民法和行政法,这是法律里最重要的;5)天文地理,其实是无从复习的;6)时政背后的内容,直接考时政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时政背后的东西可圈可点,比如:14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大可能考,但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了!

【引言】:国考申论复习,如果基础较好,可以把国考联考真题全部细细研究。不管你是报考哪个类别,不要区分省部级和地市级,而应等量齐观。大纲有能力区分,但命题人根本没去区分。国考申论真题可以细分为十大种题型:1归纳概括;2概括或分析原因;3语句理解;4观点论证;5名词解释;6提出对策;7启示;8准公文写作;9小文章写作;10议论文写作。

【说明】:本篇总论(上)共有6个专题,主讲申论客观题。申论写作,即准公文写作、小文章写作、议论文写作,放在申论篇总论(下)。所选真题均为国考真题,只是对题目作简要分析,不是答案。详细作答,会在后面系列专题一一详解,请大家持续关注。

【专题一】:归纳概括(一)归纳和概括不是表达重复的同义词归纳是对概括的进一步抽象,而概括相对具体。请看两道真题:【例题1】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例题2】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简析】:这两道题都是按照所给资料顺序来概括问题。【真题1】只需要把问题一一列出即可,但【真题2】就必须归纳出提领句。

(二)归纳概括的步骤1)摘抄。多抄关键词,如:动宾结构、专有名词;少抄形容词、副词、修饰词;禁抄句子。2)整合。重复的剔除;相同的用规范;具体的变抽象。3)分类。国考常用的逻辑结构:资料顺序;主体;行为;领域。4)归纳。归纳出一句能涵盖后面要点内容的提领句。在具体操作中,摘抄和整合往往同时进行,分类和归纳齐头并进,但能做到分类这一步的已是少数,能归纳的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人都停留在摘抄上了,甚至还有很多人连抄都不会!

(三)真题例解【例题】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简析】:可按资料顺序来分类,5段材料可以归纳出6个缺失:1轻松感缺失;2公平感缺失;3安全感缺失;4幸福感缺失;5归属感缺失;6同情感缺失。

【例题】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一题(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简析】:可从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政府政策、学生和家长4个主体进行分类。

【例题】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一题:“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简析】:按行为可分类为:1、加强领导,会议推进。2、成立机构,改善设施。3、上下联动,分类服务。4、建设队伍,培训人才。5、宣传教育,信息公开。

【专题二】:语句理解

(一)答题步骤1、理解字面意思2、分析原因、影响等。3、提出抽象对策。理解是起头,分析是主体,对策是补充。

(二)真题例解【例题】2010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二):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简析】:1、理解。海洋污染危害极大、后果严重。2、分析。具体到本题就是分析影响:1)鱼儿:灭绝。2)海洋:生命毁灭,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国土存亡。3)人类:身体健康,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3、对策。一句抽象的对策即可: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注意】:本题要求结合具体事例。【例题】2011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一):“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简析】:1、理解。“三善”指什么?2、分析原因。内因:水沙关系;外因:人类活动。3、分析影响。正面:华北平原;负面:水旱灾害。4、对策。一是尊重;二是利用。

【专题三】:观点论证(一)答题步骤1、表态。正确、错误,偏颇、合理,支持、反对。2、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正向论证,反向论证等。3、立论。如果是反驳错误观点,还需提出正确观点。4、对策。提出抽象对策。【注意】:表态是起头,论证是主体,对策是补充。

(二)真题例解【例题】2012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二题:“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简析】:1、表态。错误,片面、绝对,只看到表面现象。2、理论论证。1)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需要道德。2)任何市场经济都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3)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克服。3、事实论证1)企业:同仁堂等。2)个人:孙氏兄弟、最美妈妈等。4、立论。内因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外因政府监管不到位。5、对策。道德建设 政府监管。

【专题四】:名词解释

(一)答题步骤把答题要素写齐即可。1、内涵2、外延:具体表现3、特点、原因、影响【注意】:内涵和外延是必备要素;特点、原因、影响根据资料内容来写;对策可有可无,若写可简单一两句抽象的对策。

(二)真题例解【例题】2010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一):“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简析】:1、内涵:海洋生命毁灭、功能丧失。2、外延:1)自然生命:海洋生物锐减、资源枯竭、灾害频发、自我净化能力丧失等。2)经济社会生命:渔民谋生机会,北方社会经济生命线等。

【例题】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二题: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简析】:1、内涵:……的社会心理。2、外延:跟风热,依赖专家系统,期待权威,反科学主义等。3、原因:社会转型,高度发展;世界面貌不完整;信息芜杂、不对称等。4、影响: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生存能力下降,个人无意义感,心态浮躁,社会迷失等。

【专题五】:提出对策国考真题对策基本上是微观对策,宏观对策几乎见不到。不要迷信所谓的“万能八条”,更何况“万能八条”根本算不上对策,充其量只是文件里的有关要求。

(一)提对策的角度1、针对问题2、针对原因3、从主体角度4、从行政程序角度

(二)真题例解【例题】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简析】:存在的问题有:1、市区养殖业迁移问题;2、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问题;3、污染转移,垃圾,建筑垃圾填海;4、“景观治理”问题;5、郊区不宜居,宜居范围问题;6、发展定位,产业规划问题;7、市民环保意识问题。提对策,必须针对以上具体问题,不能凭空想象或乱套“万能八条”。

【例题】2011年国考地市级: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简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有:1、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政策大规模推广;2、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3、生源减少,学龄儿童随外出务工家长异地就读;4、办学成本高;5、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学校经费紧张;6、不具备并校条件。提对策,必须针对以上原因,不能凭空想象或乱套“万能八条”。

【专题六】:启示国考启示题目屡试不爽,至少隔年必考,成为国考申论的特色题目。从国考真题的研究中可以窥见,基本上是总结做法或提出对策,成为对策题的变种。

【例题】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二题: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简析】:三个案例,三层启示:菊儿胡同:改造创新;上海豫园:文化综合;枫泾镇:原真性、整体性保护。

【例题】2013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法国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简析】:主要做法有:1、政府主导;2、立法保护;3、市场竞争4、社会参与;5、文化外交;6、贸易限制;7、文化自觉。

国考小白上岸经验分享(零基础成功上岸国考秘籍)(2)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群386174859,报考指南微信公众号sdlb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