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华书店,没有人会陌生。在许多人的阅读记忆里,“新华书店”是绕不开的文化符号。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广州第一家新华书店、73岁的广州北京路新华书店迎来升级改造后的首日复业,正式恢复对外营业。
而路过的人们发现,与印象中单一、同质化突出的“旧貌”不同,复业后的北京路新华书店换上了岭南特色明显、功能多元的“新颜”。
“数十年如一日”的新华书店,变了。
而这,只是个开始。
旧时光
“凡是读书的人,他都往这个地方来”
成立于1949年11月,于1951年3月迁到现址的北京路新华书店,是几代老广不可或缺的记忆。
已经退休的刘家荣每次路过北京路新华书店时,总会走进来看看。1957年出生的他对书有着很深的情感,“小时候要买到心仪的书籍并不容易,也因此对书怀着神圣的情感,看书之前一定要用香皂洗手。”
刘家荣家中两面墙上的书柜堆满了书,其中有不少便是购自北京路新华书店。“一直在这里买,小孩出生之后,我们都是带小孩到儿童书店买连环画,都买了很多书。”
担任广州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的律师汪翊,是北京路新华书店的另一名老顾客。与刘家荣相似,青少年时期图书缺乏的社会环境,更加深了他对书籍的渴求。上世纪80年代,到中山大学求学的他经常在周末从中大码头乘船至天字码头,再行至北京路新华书店寻书购书。
“当时人们获取知识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书店。当时广州的书店并不多。”汪翊回忆起当时人们在书店通宵排队抢书的情景,“当时的北京路可以走车的,排队买书的队伍把交通都堵塞了,就为了买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翻译过来的优秀文学作品。”
汪翊也不例外,通宵排队买了一本《唐诗小札》。“这里可以说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网红打卡点。凡是读书的人,他都往这个地方来。”
唐文彬在北京路新华书店已经工作了15年。“我从1986年进入新华书店,2006年左右从当时的东山区新华书店调到北京路新华书店,那个时候我专门负责音像进货和销售工作。当时的音像产品包括了一些音带、黑胶唱片、VCD和CD。”
“但经过时代变迁,有些东西消失了。淘汰的东西对我们来讲,有些就很可惜。”唐文彬说,但此次升级改造后的北京路新华书店仍在2楼保留了音像制品区域,也保留了如唐文彬一样的人们的情怀。
焕新颜
“从书店1.0‘跳级’书店3.0”
变化的不只是音像品市场。随着时代变迁,线上售书、电子阅读、以及近年来的疫情,走进实体书店的人变少了。
但十几二十年未有大动作的国营老字号新华书店,却在此时迎来了转机。
2020年,配合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北京路书店开展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此次升级将新华书店从书店的1.0版本‘跳级’到书店的3.0版本。”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燕芬是这次升级改造的“主操刀者”,“我们从传统的图书销售商店,转向现代多元业态的服务型书店,定位为新型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
内外兼“修”,此次转型升级改得彻底。
从外观上,北京路新华书店一改以往狭长的布局、单调的装饰,以岭南特色重塑店面风格。原先逼仄狭长的空间借鉴西关大屋“前庭后院”的布局,切分为三进院落,正厅打通天井,悬挂兼具现代感与古朴感的印章设计吊灯。岭南特色的“镬耳山墙”图案融入墙壁喷画、标示牌设计之中。
连接一楼与二楼的瓦片墙楼梯,这是何燕芬最为喜爱之处。“羊”字图案的瓦当砖铺满整面墙,上嵌广州特色地标的铜板介绍,小幅度的回旋让拾级而上者脚步微缓,在悠闲停留中感受广州岭南文化。
升级后的书店从功能布局上来看,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综合空间。
花街粤书吧是此次升级改造增加的最大亮点。其一楼与越秀区图书馆的合作,作为一个新型阅读空间向公众开放,在这里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借阅。二楼则作为广州市非遗工作站的活动场所,陈列岭南非遗文创,也可作为传习空间。
“我们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有合作。”何燕芬希望一些公益阅读、小型的阅读服务也放在这里。
书店的升级也伴随着读者服务的升级。科技感提升也是北京路新华书店复业后给人们带来的惊喜。正门处设置了自助收款系统,熟悉操作的年轻读者可以快速自主埋单,新增设的导购机器人,可以在4万种图书中,带顾客找到他需要的那一本。
新开始
从“千店一面”到“千店千面”
一楼收银台后的大幅铜雕,也是何燕芬的心血。铜雕将清末民初北京路书坊一条街街景和第一家新华书店当时的场景结合在一起。
时空变幻,北京路的“书文化”却始终绵延。
“年逾古稀”的北京路新华书店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发展,也是广州书店发展史里的典型代表,它的变革传递出广州市新华书店求变的信号。
“我进来的时候,书店处于比较辉煌的年代,那个时候书店是文化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单位,当然现在也是,但是它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何燕芬在新华书店也已经工作了30个年头,从基层岗位做到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比她更了解这里。
“可能很多人认为新华书店它就是一个面孔,但其实,近两三年新华书店都在不断改造升级,我们定位为千店千面,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周边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这是我们近两三年最大的一个变化。”
“我们在广州的新华书店目前布局有24家,再加上广购是超过了30家,服务网络可以深入到社区、深入到人们身边。结合人们追求便利舒适的需求,我们一定要考虑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在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外,北京路步行街还集中了儿童书店、集雅斋、科技书店、古籍书店、岭南书店5家隶属于广州市新华书店集团的书店。“6家书店我们将把它们重新划分和定位。”在何燕芬的心里,北京路新华书店的升级改造,为构建“北京路书店群”、打造广州“新文道”开了一个好头。
“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岭南新韵为特色,儿童书店则会调整为和腾讯合作的亲子阅读体验空间,科技书店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体验式文化生活馆,目前正在装修的古籍书店,着力于向年轻人推广古籍文化,旁边我们也做了新型的以茶文化空间为主导体验的书店。”何燕芬说。剩下的集雅斋在过去一直以书画产品为主导的,未来也将以美学以及美术为主打方向。
从“千店一面”到“千店千面”、从单一书店到书店群,从售书商店到综合文化服务平台,新华书店的角色在悄然改变。
应势而为、吐故纳新,新华书店曾陪伴一代又一代国人成长又老去,新一代又在它的陪伴下出生和成长。而它曾陪伴过的人们,也将陪它一起走入新的旅程。
来源 | 南方 客户端(文字/脚本 郑慧梓摄影 梁钜聪配音 钟晓宇剪辑余妍玲)
来源: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