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深冬。
水瘦山寒,远山近树一派萧条破败!
石羊河,在红柳湾显得更加清瘦无比!
祁连山,银装素裹,如长龙俯地。
一群活泛、骠悍、壮实的后生,站在石羊河旁,红柳湾间,蓝天黄土之间。
黑衣、黑裤、黑鞋、黑布裹头,衣裤紧身若时尚健美,头插两根野鸡尾毛长翎,脚蹬缀有红樱穗的黑鞋。一条红布带子系个粗大结实的牛皮大鼓,就那么斜斜地挂在后生肩头,紧紧地系在腰间。那红腰带显得醒目结实,生怕打起来脱了去,惊骇了一切;扎着红绫子的鼓槌,被后生双手牢牢地紧攥着,像壮士手中的利刃,就要披坚执锐,弓玄霹雳。脸上涂脂擦粉,眉毛粗黑翘上,脸谱样式繁多,或狰狞或疯狂或叱咤或怪异,用色泽最鲜艳的油彩打成,穿着洒脱利落——装束迥异,黑衣白扣,仿佛一群英武剽悍的古代武士,就要奔赴战场。
天地间一切似乎都静止不动,只有静,只有皑皑白雪,大地肃穆,河山静默!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贴身而束紧的大鼓,呆呆地与厚重大地,与顶着一髻白花的红柳树、沙枣树默默对视,好似从来就没有响过。
后生们则神色庄重地站在天地间默默等待——微风掠过脸颊,金阳辐照身心,一股荡气回肠的激情震撼灵魂。
破空里不知是谁,忽地传来一声断喝:嗨!顷刻间好像一切都变了,世界似乎炸了锅,四下里传来如暴雨似急风震荡四野的巨大声响: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由轻而重,由缓入急,再迅疾而嘈杂,威猛而响亮,一时间似铮鸣如流泉,若惊雷奔电;真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切让听者动容,令观者悦色,使天地惊呆,让萧条的山川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舒展起来。
吹角连营,弦翻塞外,霹雳弦惊!黑魖魖如鬼魅似魍魉,铁骑突来,如大兵压境,似蛮荒先民祭祀庆典,若荒原猎手追逐虎豹……
忽然,一声断喝。鼓槌在后生们的手中猛然定格于半空;鼓声也在猛然间消失不闻了,原先喧闹沸腾的世界,立时又静止缄默了——静得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除了沉默,还是沉默。一切的一切都静止不动了,世界之眼一眨也不眨,似乎就要酣然入睡了……
然而,再次传来又一声断喝,如晴天霹雳破空而来,后生们本来定格的双手,又从半空猛然砸下,直扑牛皮鼓面,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
世界成了声的海洋!这一次,后生们一捶起来就发了狠,忘了情,没了命,不管不顾身外的一切!双腿元气淋漓,双脚奔腾跳跃,双手铿锵威猛,双臂威猛有劲,双眼炯炯有神,双眉虎虎生威……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飓风扫过海洋,又如骤雨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长蛇一样,飞龙一样……爆发出一场壮阔豪放、惊心动魄的凉州鼓舞,带着原始气息,挟着万千雷霆之力,蹦突着,狂欢着、跳跃着,腾挪着,狂喊着!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的时序递演中狂欢开来,每一个舞步都充满了力量,荡漾着生机和活力;每一个舞步都呼呼作响,令人震撼,让人鼓舞;踩着乾坤震坎艮离巽兑的八卦方步奔腾开来,每一个舞步都活灵活现,威风凛凛;每一个舞步都让人在艺术享受中,叹为观止!忽儿呈现四面楚歌之势,忽儿展现八面威风之力,如蛟龙腾飞于湍急流水中,似飞龙翱翔在天空云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天地,鲜活了生命!
这鼓舞使冰天雪地变得妖娆而多娇,使毫无生机的寂寥天地生动而有了活力,使萧条的世界变得靓丽鲜活起来——这一切,也让冰冷的空气燥热起来,使恬静的阳光飞溅起来,使困倦的世界亢奋起来……
使人想起:长虹卧波,飞龙在天!
使人想起:金戈铁马,落日大旗,萧萧马鸣,长风万里!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就这样,捶起来就容不得停歇,容不得羁绊,容不得消闲。是挣脱缰绳的野马,是冲破坚冰的春水,是撞开束缚的野牛……
是奇伟磅礴与惊心动魄!是憋屈已久昂首九天的中华龙,充满了力量,呼呼作响,威风十足!声音鼓荡向无边田野,寂寥的田野蓦然也变成了荡气回肠的鼓面,也传来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的声响——你的耳膜里、胸腔里、灵魂里乃至整个世界,都是隆隆隆的震耳欲聋、荡气回肠的攻鼓子声音!
这群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创造了元气的西北汉子,吃五谷杂粮、喝祁连山雪水长大的年轻后生,这般雄伟壮阔,这么活跃强健、这样忘我忘情……震撼着你,灼烧着你,威逼着你,如此鲜明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世界的美好、生活的幸福……
咚叭嗒咚!咚叭嗒咚!咚叭嗒咚!愈捶愈烈!震荡着四野的鼓声,浸染着刻骨铭心的民族精神,飞扬灵动的身姿,似乎传达出透彻骨髓的生命律歌!
愈捶愈烈!如惊雷奔电的鼓声!那沉着稳健的步伐,那一往无前、冷峻刚毅的神情,那力举千钧震人心魄的忘命动作,忽儿如长龙般急冲,忽儿如龙行太极,旋走八卦,飞龙出世!
这就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的攻鼓子,这就是西部鼓魂!
攻鼓子是流传在凉州北乡的一种古代军旅出征的乐舞遗存,相传“攻鼓子”为苗庄王所创,有一次他被敌人打败后,被围困在城堡里,形势危急。此时,苗庄王急中生智,造直筒鼓内藏兵器,乔装打扮成社火队逃出城堡,趁敌人观看表演不备时,取出兵器攻打围敌,大获全胜。正是因为这次的胜利,后人们便将这种鼓舞称作“攻鼓子”作为纪念,含义是攻敌不备之意。后来流传于凉州四坝镇杨家寨,成为一种民间鼓乐舞蹈,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不断取舍、加工整理,才使得这一民间艺术之花,代代相传。
凉州乐舞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之风格迥然不同,融合了腰鼓之灵秀和太平鼓之浑厚,与汉唐军旅出征乐舞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显洒脱和豪迈。以鼓为道具,以滚法为主要击鼓表演手段,两人一对,五对一组,表演时阵法多变,舞乐和谐,干净利落,舞者时而马步对攻,时而振臂滑鼓,对攻时如龙腃虎跃,反攻时如紫燕曼剪,神情冷峻刚毅,步履沉稳矫健,从它的化妆到表演,都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体现龙之神貌,具有强烈的西部特色!
凉州乐舞的打法可用四句口诀来概括:“双手胸前画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上前踏地凭脚力,挺胸抬头身不弯。”步走龙蛇给人一种变幻莫测之神秘感,其“雄鹰展翅”“战马凌飞”“鹞子翻身”“凤凰三点头”等雄健优美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其表演特色是打起来要手到眼到神到,仪态潇洒,干净利落,稳健大方!
每年正月闹社火,或遇庙会祭祀,节日庆典之时,村民们都要自发组织起来,走村串户大打一场、热闹一番,其高潮是“会鼓子”。其场面壮观,每队都有一领队指挥,常有十几队,甚至上百队会于一处,由数十面大鼓配合掌握节奏,外加锣烘托气氛。几百人和谐统一,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游走变化配合默契,进退开合,谐调统一,似有万马千军冲杀过来,所向无敌。而阵形也随之变化,时如太极,时如虎跃,忽如雄鹰展翅、忽又如孔雀开屏、忽地又如巨龙一般冲将过来,虚虚实实,深藏玄机。似形成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如龙吟似飞龙在地,仿佛置身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嘶鸣的战马,如雷的呐喊,惊心动魄。给人以极大震撼与鼓舞,催人奋进,祈保来年丰收,物阜民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与文化部门对攻鼓子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完美,表演质量稳步提高,屡获殊荣!被称为西部鼓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应邀参加全国第四届艺术节和丝绸之路节、酒文化节,民运会等节庆文艺表演,因风格独特,气垫宏大而屡次获奖。1994年4月,甘肃省电视台拍摄的《西部之舞》,对其重点介绍并把它介绍到国外,1955年,赴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表演,获优秀节目奖。1996年在全国第六届群星艺术节民间鼓舞大赛中获“群星奖”银奖;1997年参加甘肃省首届群星艺术节并获金奖;1998年获甘肃省第二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凉州攻鼓子还参与了《西部之舞》《望长城》《八千里路云和月》《怒剑啸狂沙》等多部西部影视剧的拍摄,一路走来,凉州攻鼓子已成为西部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向外界传递着西部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鼓点声远了,又近了;汉子们的身影近了,又远了……当一切戛然而止之时,世界出奇地寂静!
使人感觉好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但你耳畔回旋着的,眼前一幕幕画面般闪现着的,心灵激荡着的,灵魂里充塞的满满当当的……都是那近在眼前,远在梦里的凉州攻鼓子!(于文华)
来源:中国甘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