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等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马斯洛人本主义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马斯洛人本主义观(人本主义理论汇总梳理)

马斯洛人本主义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等。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心理学的科学观:人文科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强调对人的经验,特别是对那些体现人类真正本性的特殊领域进行研究;强调问题中心,反对方法中心。他们还认为心理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涉及了人的价值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对象论

在研究对象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通过对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的研究,来揭示人类所具有的本性、潜能和价值等。

3.心理学的方法论

(1) 问题中心的方法论原则:主张先有问题后有方法,也就是问题中心论。

(2) 折中融合的方法论原则;

(3) 具体研究方法:马斯洛的整体分析法、罗杰斯的现象学方法

二、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1. 需要论

(1)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需求是高级需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低层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较高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②各种需要出现的顺序并不是那么机械、刻板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出现, 这种满足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百分之百满足,也就是说各种需要的消失和出现不是突然的、跳跃的过程,而是连续不断、重叠式的推进。

(3) 低层需要与高层需要的差异:

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低层次需要出现的早,高层次需要出现的迟;

②在个体发有过程中,低层次需要出现的早,高层次需要出现的迟;

③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对人的生存更为重要;

④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能获得积极而持久的感受;

⑤高级需要相对于低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条件;

⑥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更躯体化、部位化。

2. 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就是指一个人力求变成他应该变成的样子,即将我们潜在的能力、天资、素质等全部发挥出来。假定我们每个人内部都先天地存在着一个应该成为的理想状态,并且我们在现实上真正的达到了这个理想状态,就说我们已经自我实现了。

3. 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是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豁达与极乐的瞬时的心理体验。通过这种体验,个体超越了自我,感知到了事件和客体的本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产生突然性、程度强烈性、感受完美性、保持短暂性、存在普遍性。

4. 两种认知论

(1) 缺失性认知:当一个人处于自我实现之间的任意一个需要水平上时,其认知必然受到 这种需要所控制和指引,认知作为一个工具和手段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服务的。

(2) 存在性认知:当一个人处于高峰体验或者自我实现的状态时,其基本需要完全得到了满足,此时他的认知就不再是为需要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也就排除了个人偏好,能够真实全面地透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客观特征。

三、罗杰斯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 自我论

(1) 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罗杰斯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的产生始于经验,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独特的知觉、看法、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包括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是指真实存在中的自我,是个人目前的真实状况;理想自我是指期望中的自我。两者的一致性程度可作为个体心理和谐的标志。

(2) 自我实现倾向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动机,即自我实现倾向自我实现倾向在生理上表现为追求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或能使有机体更健康的食物、水以及空气等,在心理上表现为使机体的潜能充分地发挥。

(3) 两种积极关注

①条件性积极关注:如果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儿童需要的满足提出了附加条件,只有儿童的反应和行为符合成人的标准时,才能获得积极关注,这种关注就是条件性积极关注。

②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如果父母和周围人对儿童这种需要的满足不提出任何附加条件,即不管儿童的行为是好是坏、是否符合成人标准,都能得到周围人的积极关注,这种关注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4) 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又称功能充分发挥者,具有五个特征:①对经验的保持开放;②存在的生活方式;

③信任自己的有机体;④自由感;⑤创造性。

2. 心理治疗观:来访者中心治疗,又称为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3. 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四、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1. 贡献

(1) 首次将人的本性和价值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

(2) 提出主客观两种研究范式相结合的新方法论。

(3) 强调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局限

(1) 具有自然主义的烙印。

(2) 渗透着个人本位主义精神。

(3) 缺乏实证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