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潭眭氏族谱颁谱现场
古往今来,海域内外,最能牵动人心的莫过于对自身渊源的探索和追忆。我市《云阳眭氏族谱》续编工作取得新进展,《丹阳石潭眭氏族谱》率先完成续编印制,并于4月29日上午举行了《丹阳石潭眭氏族谱》颁谱庆典。《中华眭氏通谱》主编眭煜华,丹阳市史志办、市档案局、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图书馆、开发区史志办、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颁谱庆典。而在活动现场,随着《云阳眭氏族谱》发现过程的公开,以及谱牒专家对族谱及眭氏渊源的解读,有关眭氏的多重“密码”也一一被揭开。
参天大树必有根,怀山之水必有源。眭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在中国内地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名列第五百十二位,但丹阳作为江南眭氏的发源地和主要居住地,现有眭姓居民一万多人,分布在丹阳多个镇区。而据丹阳石潭眭氏宗亲会主任眭建强介绍,古石潭三面坡岗,环抱一水潭,与古练湖相连。丹阳眭氏始祖昭符公七世祖高蹈公从董庄迁居石潭。一千多年来,子孙繁衍,枝繁叶茂,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眭氏石潭支系,眭姓作为丹阳开发区第八大姓,包括石潭、小辛、庙头等村在内的眭家族人已达有3000余人。2015年1月10日,石潭眭氏宗亲会、石潭眭氏续谱编委会启动了石潭眭氏续谱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丹阳石潭眭氏族谱》终于大功告成。
丹阳眭氏宗亲会会长眭越江介绍,丹阳之有眭姓,始于南唐。据《丹阳县志》(光绪版)记载,丹阳眭姓第一人(亦即始迁之祖)是南唐刺史眭昭符,字隆祖,赵州高邑(河北高邑县)人。为南唐进士,先曾徙居金陵,保大年间任常州刺史。南唐亡后,他怀念故国,耻作宋臣,挈家小来到丹阳,卜居于城南的董庄(横塘镇眭巷村东),开辟了丹阳眭氏一脉。丹阳城内燕子巷旧有一座规模颇大的眭氏宗祠,厅柱上挂有一副楹联:“西汉家声远,南唐世泽长”,对眭姓历史上极有影响的两个人物:西汉符节令眭弘和南唐进奏使眭昭符作了高度评价。《中国人名大辞典》共录眭姓名人4个,2个是丹阳人。《江苏艺文志·镇江卷》录眭姓8人,全是丹阳籍。《丹阳县志》(光绪版)中载眭姓进士、贡士、举人等竟达40余名。《丹阳石潭眭氏族谱》主修眭发坤介绍说,家谱,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是构建家、国、社会的文化沃土和重要基因。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那么,眭姓根在哪里?如何迁徙?“眭”姓如何读音?眭氏家训是什么?眭氏宗亲眭花琴律师2011年从美国请回了《云阳眭氏族谱》,随着“家谱返家”,不仅使丹阳眭姓族人找到了自己有案可稽的根,也找到了续谱的依据。而吉育斌、卢政、王铁牛等多位本地谱牒文史学者解读了《云阳眭氏族谱》,追溯了眭氏渊源后,拂去了洒落的历史尘埃,眭氏许多谜团也被逐一破解,变得清晰起来。
“眭”氏是蒙古后裔吗?
“眭”从哪里来?眭姓作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历史源远流长。眭姓来源的说法基本上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说法,据《元和姓纂》所载:“眭,赵大夫食采眭邑,因以为氏”。战国时,赵国有大夫食采于眭邑,其后人以眭为氏。第二种说法,眭氏,宋版《百家姓》虽未录此姓,然其成姓已久。说战国时,肥子国在山西太原以东(现昔阳县),国被灭后,国王姓圭,担心其子孙受侵轧之害累及全族,改为眭姓。可见眭姓早在2500年之前即已形成。上面所说的肥子国根据史书记载,是春秋时代肥国被晋国灭亡之后肥国国王绵皋被晋国安置的地方名称。其地址在现今的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镇。眭姓为肥子国后裔的传说,在昔阳县眭姓成员聚居的十余个村庄以及河北省赞皇县两个村庄、临城县的一个村庄、高邑县的三个村庄的眭姓子弟都是人人皆知的。第三种说法,眭姓来源于少数民族。有相当一些眭姓族人都听到过,即丹阳眭姓不是汉人,是来自蒙古草原的靼子。第四种说法,与第二种说法相近,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已故眭凤鸣先生对已发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些考证,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他撰写的《眭氏历史考证》中的第二部分“眭姓的辩白”称:眭姓之源流传最多的就是由圭姓改为眭姓。《昔阳文史资料》第一辑(关于肥子国的传说与考证)的文章中就写着:“据传说肥国是白狄人,国王姓圭,晋萄吴灭肥时,族人怕受株连,在原圭字旁加了个目字便成为眭字。现在昔阳东冶头村姓眭的人,就是肥人的后裔”。文史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第一、二种说法最为可靠。
“眭”姓读音你读对了吗?
“眭”姓到底怎么读?因为各种原因,“眭”字读音历来素有争议,从辞典中看“眭”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与规模最大的古汉语辞典《辞源》两部辞典中都有“眭”字的词目,《辞海》中定为两音,读sui(虽),读gui(桂),《辞源》中定的两音读hui(惠),读sui(虽)。但眭姓最大的聚集地在我国南方,尤其以江苏省最多,江苏人眭字都读xu(许)。丹阳市及丹徒等数县眭姓众多。镇江地区,眭姓较多,分布在镇江市区、丹阳市,两地虽然不属于一个方言区,但眭姓人士几乎都不愿意称他们Sui先生、Sui同志。他们自称姓Xu,还说不是“言午许”,而是“目圭xu”,周边群众也只好改口。眭氏世代相传,保存了古音。长期以来,这里的眭字读音非“sui”而读为“xu”。而四川、河北等地眭字也不读sui,(岳池读音为“xi”,赵县读音为“cui”)。从新浪万家姓维客网站的眭姓族人留言来看,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姓xu,而认同姓sui(虽)的极少,姓氏的读音应该遵从历史演化约定俗成。上世纪八十年代,丹阳籍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吕叔湘曾在镇江师专举办讲座,有师生递条子给他,请教眭姓是否一定要按字典上的注音读“sui”?吕老当场答复,眭姓是一个古姓,各地读音都不同,在姓氏上完全可以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读,比如可念“xu”。因此,从尊重“眭”姓多数人读音的习惯来看眭字读为xu还是多数的选择。字典、辞典上注音仅为sui是片面的(读此音的仅为山西昔阳一地)。今后应注明为多音字,作为姓时可念xu,也可念sui等等。
“眭氏家训”碰撞当今热点
眭氏家训是什么?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丹阳连续发布本地各大姓氏的家训家风令人关注,随着《云阳眭氏族谱》“家谱返家”,作为丹阳特色姓氏的眭氏家训也从族谱中找到。家训有十大条,其要义摘录如下:第一条,建德器。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意骂人。与人争忿,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无德器,虽有聪明才艺,终不足以有成。第二条,戒骄惰子弟。世上男女,从幼骄惰,长益凶狠于其亲,己有物我,不肯相下。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警惕之。第三条,兄弟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朋友之不如兄弟,非友谊薄也。义固有,所不能逮也。良朋之谊有尽,兄弟之恩终不可解。第四条,夫妇以礼相待。夫妇,人伦之始,其合以正,万福基焉。第五条,御童仆。温公之仆不贪,明道之仆不欺,皆上所感之也。第六条,戒善柔便佞。大凡有骄乐、逸游、宴乐之好,则所亲必辟善柔便佞之人。所为者必骄乐、逸游、宴乐之事,益之召益,损之来损。第七条,从仕之道。穷观士者之所为,居家能清苦,则居官能廉勤;立身有本末,则施为注措有次第。人情险峻,仕途尤甚。第八条,戒聪明者。世间多有聪明者,不免灭顶于促龄。第九条,守义理、崇勤俭、理好财。家兴贵在义理,不在富贵。人有义理,正为家兴。第十条,丧事俭办。丧事行粮瓶之类事,无益有损。
2015年11月,全市启动眭氏续谱工作后至去年底,云阳镇大圣、汉皇、花园、延陵眭巷、访仙眭家、珥陵武巷等眭姓集中居住地已完成入户调查,进入上谱资料编写工作,面广量大的全市《云阳眭氏族谱》编写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殷显春 眭一正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