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鼎立,一般以魏国或者蜀国为正统(蜀国指刘备建立的汉,一般人都以蜀国代称,这里沿用),然而三分天下最后归晋。人气最高的蜀国和实力最强的魏国,最后都没有完成统一三国的使命,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偶然因素,那便是一场雨。可以说,三国最逆天的一场雨,成就了司马懿,气死了曹真,耗死了诸葛亮。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并不愿意偏安益州,而是积极北伐。在前两次北伐中,诸葛亮虽然对曹魏没有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但也令魏国朝野震动。魏国大司马曹真作为曹丕的托孤重臣,又是魏明帝曹叡的叔叔,咽不下被小小蜀国进攻的耻辱,毅然决定伐蜀。

诸葛亮哪一战差点烧死司马懿(三国最逆天的一场雨)(1)

为了彻底给自己的侄子清除边患,曹真这一次是动真格了,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诸葛亮、将蜀国置于死地。于是,曹真在得到曹叡的授权后,大举伐蜀。曹真伐蜀,共分三路大军。其中,曹真选择了长安到汉中最近的子午谷(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建议的奇兵路线);令司马懿从汉水进军,会师南郑;令雍州刺史郭淮带领曹魏的西北边军从斜谷或者武威进军。

这一次,三路人马伐蜀,声势浩大,蜀国震动。对于曹真的伐蜀,蜀汉丞相诸葛亮早有心理准备。在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就在汉中修建了汉城和乐城,增强了汉中的防卫。由于曹魏人多,诸葛亮害怕军力不足,又从永安都督李严手中调走了2万人马到汉中布防。诸葛亮严阵以待,就等曹真三路大军到来。两军都士气高昂,魏国和蜀国之间一场大规模的决战一触即发。

诸葛亮哪一战差点烧死司马懿(三国最逆天的一场雨)(2)

从双方的决心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看,蜀国和魏国都将此次大战作为了扭转乾坤的定鼎之战。蜀国举国之兵聚于汉中,魏国倾西部边军、中央军和荆州军南征,动用了魏国一大半的兵力。在曹真眼里,这场大战,胜券在握。而在诸葛亮心中,这一场早有准备的阵地防守大战也成为了他逆转强弱的唯一机会。如果能再次创造如赤壁之战一样的战国,攻占长安以西不在话下。

诸葛亮哪一战差点烧死司马懿(三国最逆天的一场雨)(3)

然而,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那一年的子午谷,没有给曹真好运,而是送了魏军连续一个月的大雨。这场雨,冲毁了子午谷无数栈道,曹真在子午谷艰难前行。原本半个月就能走完的路程,曹真足足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由于曹真所率主力大军的失利,三路大军会师南郑的计划成为泡影。曹真输给了天气,不得已退兵。也不知道是在大雨中行军月余而生病,还是因为伐蜀大计泡汤而生气,反正曹真回去后就生了重病而卧床不起,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呜。

诸葛亮哪一战差点烧死司马懿(三国最逆天的一场雨)(4)

诸葛亮这边虽然解除了汉中的险情,但心中也是无比的失落。蜀国和魏国实力相差太大,仅仅是占据几座魏国的城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大量的杀伤魏国的有生力量,才有可能攻占陇西,才有可能逐步与魏国争天下。可惜,一场大雨,魏蜀之间的大战停歇,断送了这种可能。后来,诸葛亮不得不亲赴五丈原,在曹魏境内寻找战机,被司马懿活活耗死。

而这场雨,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司马懿。由于这场大雨,伐蜀计划搁浅,曹真既没有灭掉蜀国,消除魏国的边患,而自己也因此丧命。曹魏为了抵御诸葛亮,不得不对司马懿委以重任。司马懿得以手握重权,为他日后夺取曹魏江山做了铺垫。由于这场逆天的大雨,司马懿得以笑到了最后。

三国最逆天的大雨,成就了司马懿,气死了曹真,耗死了诸葛亮。如果没有这场雨,那么历史将会如何走,曹魏和蜀汉的命运又如何,恐怕也无人能知。那么,你们觉得要是没有这场雨,蜀魏大战,到底谁能获胜呢?欢迎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