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天天小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双方主要以陆军参战,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便落到了炮兵身上。

整个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出动预备炮兵2个地炮师(炮兵第1、4师)另1个团(炮兵第3师12团)、1个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3个高炮师(炮兵第65、70、72师)、队属炮兵38个地炮团、9个高炮团、29个高炮营和各军师的团营属炮兵分队,其中师属以上48个地炮团(东线31个团,西线17个团,火炮共2400余门)。总计动用各种火炮9399门(其中100毫米以上身管压制火炮为:152加榴炮216门、130加农炮72门、122加农炮144门、122榴弹炮756门),其中随战斗发展出境作战的有82个炮兵营的4400多门火炮。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将预备炮兵与各参战部队的军、师、团属炮兵重组,形成众多的军、师、团级炮兵群,灵活机动地打击越军,及时有力支援前线作战。

与中国军队相比,越军除边境各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团以下炮兵分队外,参战师属以上炮兵只有9个团(东线6个团,西线3个团,火炮共250余门)。因此,全线中国军队对越军形成5:1至10:1左右的炮兵优势,在战争全局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压着越军在打。

对越反击战真实单兵作战(对越反击战之炮兵大决斗)(1)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步兵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南、北集团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炮兵12个团另2个营,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谅山方向越军步兵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独立炮兵营,中国军队东集团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对越反击战真实单兵作战(对越反击战之炮兵大决斗)(2)

在西线,整个越北第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另6个独立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独立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仅第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炮兵7个团另2个营,加上第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炮兵5个团另1个营,投资指导微亻言314--342--5563,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第13军就集中了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强大炮火。在莱州方向,第11军炮兵群参战师属以上炮兵4个团,不算团、营属炮兵,也对当面越军的2个独立炮兵营及部分团、营炮兵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实战中,中国军队以远程炮兵和军、师、团、营、连为单位进行炮兵编成部署,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重点集中打击与伴随火炮打击相结合,以全面支援步兵进攻。远程炮火支援,以军、师、团属大口径重炮实施。其中榴弹炮弹道弯曲,用于压制越军表面阵地和摧毁越军工事;加农炮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用于消灭越军坦克、暗堡、工事和火力点;107毫米/130毫米火箭炮用于对8-1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大面积密集性杀伤,可覆盖越军表面阵地。近程炮火支援,以便于步兵分队携行的团、营、连属小口径火炮实施。其中100迫击炮、82迫击炮和60迫击炮为曲射火炮,以消灭较远处敌隐蔽工事、反斜面火力点及人员;82无坐力炮为直瞄火炮,既可以反坦克装甲车辆,也可以打击敌暗堡和火力点;40火箭筒可以近距离直射摧毁敌坦克装甲车辆、暗堡和机枪火力点。强大的炮火编成与根据实践不断改进的战术令中国炮兵如虎添翼,打得越军根本无法招架。据被俘虏的越军士兵反映,在越战中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由此可见中国军队地面炮兵的强大实力。

对越反击战真实单兵作战(对越反击战之炮兵大决斗)(3)

相较于中国军队,越军炮兵力量明显弱小,因而在战术设计上以防御为主。针对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深路窄的特点,越军将炮兵阵地一般选在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凹地和小山包上, 利用丛林、浓雾、沟谷和射击死角进行掩护,阵地隐蔽靠前多建发射阵地和预设阵地,分散用兵,梯次配置,事先标定主要防御方向的射击诸元和射击修正量,炮兵前观所与后方紧密协调,保证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都能得到及时的炮火支援。在多个炮兵团之间,越军还会事先进行战术协同。在火炮布局和运用上,越军的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一般野战炮兵团的阵地正面是3-5公里,纵深约7公里,130毫米以上火炮距前沿阵地约10公里,122榴弹炮和107火箭炮距前沿阵地约3-5公里,85加农炮和37、57高炮继续靠前;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多设阵地。炮兵连之间相隔1-3公里,一个阵地上一般布置2-4门火炮, 最多配置6门火炮,阵地中炮与炮间距为20-70米。

对越反击战真实单兵作战(对越反击战之炮兵大决斗)(4)

实战中,越军炮兵阵地隐蔽分散,弹药储备充足,大小炮结合,曲射直射并用,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实施远近交叉地炮火拦阻,同时根据炮兵前观所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弹着点。越军的野战炮兵机动良好,能逐段、逐点地实施火力支援和交替后撤。伴随火炮突出靠前,60迫击炮能运动到距前沿只有60米,82迫击炮距前沿也仅200多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伴随火炮的作用。特别是越军在分散阵地上配置的单炮和双炮,突然出手,游动狙击,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越军炮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局部战斗中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了有效拦阻,也不是好对付的。

1979年之战全程共28天,中国军队全线共发射大小炮弹883381发(相当于打了两个上甘岭战役),消耗弹药万余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据中国军队统计,越军伤亡率的91%是为炮火所致。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是战争之神”,确是至理名言。也因此,战后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发出感叹:“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