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义薄云天,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正义之气直上高空。也用以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义薄云天出自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从小我们便听说,做人要讲义气,在大家的印象中大英雄往往也是很讲义气的。然而义气也要分场合与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将它用于正道。

01

诸葛亮就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人,不负刘备托孤的任务帮助刘禅建功立业,为蜀国鞠躬尽瘁。哪怕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也未曾起过谋逆心思。帮刘备打天下时诸葛亮也是全力以赴,《三国志》中写道“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这样的品质不禁使我等向往啊。

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那时的人们便已开始拜关公了。不同服饰颜色的关公也有不同寓意,通常来说分红袍与绿袍关公且有这么个不成文的规矩,红袍关公由衙差们拜,而绿袍则是江湖中人拜。除此之外,还分金袍关公和无袍关公,其中的讲究和学问可不少。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1)

▲关帝庙

唐代开始,便有“咏三国诗”,到明清又有“三国说唱”。不过大家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以为它们均为一类。非也,真正的三国分别是魏汉吴而不是魏蜀吴。自宋代以后,民间主流是尊刘贬曹,也是在这一时期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更加完善了。由于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华夏各地的沟通交流常存在出入。是以,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域对关羽的形象描写皆不相同。后人根据历史,将关羽的形象大致分为四类。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红袍关公、绿袍关公、金袍关公、无袍关公。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2)

▲关羽剧照

02

在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关羽曾被丞相曹操代表大汉天子赐予红色战袍。一来着红袍代表为朝廷效力办正统差事,二来求关老爷的庇佑,于是衙差们将红袍关羽视作供奉对象。直到明朝之后,才有关羽穿绿袍一说。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三国演义》出版发行;二是元末才有江湖。游侠这个名称一度被视为贬义词,明以前基本没什么正经的江湖门派。朱元璋曾明令禁止秘密结社,然而越被压迫反抗的力量也就越大,反而催生了许多组织。之后的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湖的规模就慢慢扩大了。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3)

▲红袍关公

关羽豪侠尚义的形象更是深入身心,成了众多江湖客的崇拜对象。义气,在江湖中是十分重要的,关羽弃曹归刘的举动恰好就符合江湖中人讲义气的行事作风。当时的“三国”中关羽放弃朝廷使命改换绿袍,代表着他对兄长讲义气、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因此,江湖中人拜绿袍关公。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4)

▲绿袍关公

03

再来说金袍关公,也叫财神关公,是现如今最常见的一种。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讲究,只要是关公就拜,哪管什么红衣绿衣,也闹出不少笑话。不过民间传说五花八门,这也在情理之中。关公之所以还被当作武财神,实则是商人们希望威风凛凛的关羽可以震慑宵小之辈以保护商铺不被偷盗。传说中的关羽不仅为人光明磊落不做鸡鸣狗盗之事,更是富甲一方。所以金袍关公也被部分商人视为招财的象征,寄托了他们渴望生意兴隆的愿望。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5)

▲财神关公

04

至于无袍关公,向来只出现在个别区域。那个地方的关公大约是身着常服,只是不披战袍罢了。在当下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道具组常出现供错关公的纰漏。比如衙差们供奉着绿袍关公煞有介事,而江湖客供着红袍关公,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商家们倒好分辨,黄灿灿的战袍象征财运,少有出错。实际上就算这样做,也不能完全算错。毕竟从古至今,衙差们少不得与江湖打交道,大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关羽的服饰颜色如何,也并不打紧。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怀着虔诚的心和美好寄托去供奉,向往着关羽身上各种优良的品质。

关公供奉讲究(拜关公也有讲究)(6)

▲关公雕像

尽管真实的关羽不一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但民间传说与书籍中赋予他的一些特征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过在学习中,我们也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只跟从好的那一部分。现如今是法治社会,我们既不能像关羽那样奋勇杀敌,也不能一味追求讲义气而背叛国家。带着思考与个人理智的判断去学习,才能真正的学有所成啊。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宋书·谢灵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