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如今是我国长篇小说中最火爆的题材,而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了。

作者在完成《鬼吹灯》这个系列时,参考了大量的传统元素。

作者天下霸唱最初是一个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创作的恐怖小说写手,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突然萌发了创作一部以“盗墓”为主题的作品。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1)

因为之前对恐怖小说的创作经历,所以作者一开始也想让自己的新作品以恐怖为主,盗墓为辅,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他还研究了很多和易学风水有关的东西。

不过随着创作的深入和对玄学的了解,自己慢慢地改变了书写《鬼吹灯》的初衷,转而决心把“盗墓”这个题材发扬光大。

《鬼吹灯》系列一共有5部,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要属《龙岭迷窟》,而《龙岭迷窟》中也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细节,那就是贯穿于整本书的“841”这行数字。

841不仅是代替盒子的密码,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年份——公元前841年。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2)

但是书中并没有真正地点清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如此重要。

而作者之所以如此钟情841,也是因为在数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发生了许多了不得的大事,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

公元纪年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一直以朝代和年号来替代年份,但是这也很容易弄出混乱。

比如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执政的21年中出于政治的考量,频繁地更换年号,这也让后世很多史学家弄错了她的最终年龄,她至今享年78岁还是82岁一直争议不断。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3)

而在公元纪年的干预下,对过去历史的研究也变得更加轻松明确,因此我们可以顺利地推导出公元前841年是西周时期。

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那么你肯定不知道这个年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来就以841年为界,我国完全进入了“信史时期”。

信史时期的诞生

“信史时期”就是历史上的事件被记载得更加精确,考古学家可以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物推算出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

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事件,都只能大致地拥有一个笼统的年份。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4)

而与“信史时期”同时间发生的,就是西周厉王统治下爆发的“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厉王奔彘,这场暴乱发生的地点就在西周的都城镐京。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听到“国人”这个词语,会下意识地以为它的意思和“国民”类似,但是几千年后的我们和当时周朝人所处的环境,可是大不相同。

西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制社会。而整个社会的阶级由3种人构成,分别是贵族、自由人和奴隶。

而国人是自由人中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生活在周朝都城镐京的居民。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5)

因为奴隶制的前身是原始社会,所以这些国人的祖上大多是原始部落中的部落民众,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成为了当时的国人。

这些国人名义上是普通百姓,但实际上享有很高的权力,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田产、需要服兵役,还能够真正地参与朝政。

国人暴动的背景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庞大数量的国人也汇聚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他们的劳动供养了周朝的国君和贵族,同时也能够影响贵族们的行为和政治举措。

而到了周厉王统治时期,他昏庸无道的行径也触怒了很多的国人,因此引发了很大的不满声音。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6)

而残暴的周厉王自然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反对天下之主,于是便派出军队去封杀国人的言论。

根据记载,当时首都镐京的街道上布满了军队,国人们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出门都会受到严密的监视,一旦有人露出不满的神色,或者议论周厉王的举动,那么他就会被军队捉拿。

而周厉王的暴政还在继续,百姓身上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最终两者达到了崩溃的一个界限,所引发的就是浩浩荡荡的暴乱

据说当时整个都城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均手持棍棒农具,把周朝王宫围绕得水泄不通,而百姓的暴动很明显也让周厉王产生了恐慌。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7)

害怕的周厉王连忙下令调遣军队前来镇压,但是军队中的士兵也多出自国人,他们也对周厉王的无道行为不满已久,于是也不听从周厉王的命令。

眼看无人可用的周厉王最后只好带着一些亲信侍,从偷偷地逃离了王宫,来到山西霍州,不久之后病死在了那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而周厉王出逃后,虽然他已经失去了全部权力,但是名义上依旧是周天子,所以镐京最后并没有另立新王,而是由周朝皇族周定公和召穆公主持朝政。

鬼吹灯不摸金真的是迷信吗(鬼吹灯里反复提到公元前841年)(8)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周厉王去世,而二人执政的这一期间也被称之为“共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共和”的概念。

而正是从这个事情以后,历代周天子都不敢再模仿周厉王管束百姓言论,也是从这个事情之后,史学家对时间的记载更加精确,为我国的历史研究事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暴动也导致了周朝贵族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分割更加严重,也从而动摇了周朝的统治基础,为西周灭亡埋下了伏笔。

而这个事件也为之后所有朝代的君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醒参考,树立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统治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