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课用ppt的好坏(教师不要被PPT绑架了)(1)

一支粉笔,一张口,课后留下一黑板的板书。没有PPT的那个年代,我们照样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回忆。已经被PPT绑架了很久,现在终于把它扔掉了。

一、不用PPT上课,我可以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备课上

“双减”之后,老师们纷纷吐槽比以前更忙碌了,虽然教育部多次发文,不要让与教学无关的任务进校园,但现实却一点也没有改观。上级的行政部门发来的做题、打卡等任务,我们依旧照单全收,学校哪有选择的权利?

不仅上级部门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要做,学校各部门、各条线,哪个部门没有任务?这些任务全部向老师压过来,尤其是语文兼班主任的老师。很多老师吐槽教书成了副业,备课只能见缝插针,真的一点不假,更不要说再去制作一份精美且实用的PPT了。虽然集体备课时有主备人制作PPT,但这些PPT鲜有能和自己的教学思路相吻的。二次修改耗时费力,且多数PPT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冗繁无比。大多也无非是把书上的文字复制在上面,重要的词句加红加圈而已。学生看书的效果不也是一样的吗?这些PPT漂亮倒是漂亮,实用却真不实用。与其耗费那么多精力去调整修改,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

现在上课不用PPT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文本了。

拿到一篇课文之后,先读上个4-5遍,重要的地方、有体会的地方,圈出来、写下来,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阅读心得。往往读上几遍,文章哪里重点,哪里要详讲,心里就有了数。再去看教参,发现我的想法和教材上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当然教参上想到的,我未必全想到,我想到的,教参也未必全有,两相补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二、不用PPT上课,我可以认认真真的讲解每一个生字

以前教生字的时候,只是把生字组词放在PPT上让学生去读几遍。现在没有了PPT,我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板书这些生字,为了讲清楚这些字的本义、引申义,我购买了几套图书,《小学生说文解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就是这么来的》等书,接下来我还会补充其他有关汉字的书籍。通过大量的查阅,我通透了每一个字的本意、引申义,这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如讲解“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莺”字,很多同学不解,为什么“莺”是草字头呢?通过讲解后,原来草字头不是跟草有关,草字头原来是两个火,指鸟羽毛的鲜艳的颜色。如讲“目睹”的“睹”,给学生组了很多跟睹有关的词语。如,亲耳听说或亲眼看见,叫“耳闻目睹”;显然而人人都能看见叫“有目共睹”;期待早一些看见叫“先睹为快”......

以前让学生预习时组生字词语,他们往往把参考书上面的词语照抄过来,学生也并不懂它们的意思,很多词语很生僻,没有积累的价值。通过课堂上细致地讲解以后,学生既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内涵,又丰富了积累。

三、不用PPT上课,我要更加锤炼我的语言

以前备课的时候,书上不用写这么多文字,也不用记那么多“台词”,因为有PPT兜底。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兜底,人很多时候就变懒了,不愿意记一些“台词”了,久而久之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在退化。

现在不同了,对于提问的每个问题都要烂熟于心,而且要做到语言精准。为了怕忘记或表述不清,必须把它写在书上,重要的内容讲解、引导,还要设计1~2套的方案,往往一课下来书上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样教个两轮下来,课堂的重难点都会烂熟于心的。

四、不用PPT上课,孩子的近视率也会降低很多

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室的电脑投影一体机的普及率。现在即使是落后的偏远学校,每个教室都已经配齐了一体机。

这两天听同事说,我们这里的一所家长心中的“优质学校”强制所有的学生购买平板电脑,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孩子的答题情况,甚至回家的作业也要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领导美其名曰“特色”,我们想过没有,学生每天要对着平板那么长的时间,眼睛能受得了吗?这难道不是对祖国花朵的一种荼毒吗?

科技越是进步,它越捆绑着人类。希望减少使用PPT的频率,降低孩子的近视率。(要确保近视率彻底降下来,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外,不用PPT还有诸多的好处,如,不用PPT上课,我不用担心,下一页PPT出示的内容跟我想的不一致,也不用担心PPT没有翻完......

教师上课用ppt的好坏(教师不要被PPT绑架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