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七夕之时,有一幅照片上了热搜,引网友狂赞:照片中一家三代——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儿子媳妇一起合照情侣照。这波狗粮撒得真叫好,充分展现了家庭中爱情与亲情的完美融合,让人看见男女双方爱情的浪漫,记住了爱情得以延续的美好,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一段婚姻缔结后“外来媳妇”融入丈夫原生家庭的和谐场面。浓浓爱意似纽带如暖流在家庭成员间流淌,真是羡煞旁人!

结婚前有没有必要拍情侣照(三代一起合照情侣照)(1)

当然,我们倾慕的即是人们追求的。可是现实中并非都如此美好。远的有陆游唐婉的“东风恶”,近的有王亚平般不能融合的过期劣质“双面胶”。因为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种种信息诉求不对称,婚姻中被爱人父母挑剔与指责、干扰与控制、排斥与冷落等种种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爱人原生家庭中找到自我舒适的位置成为稳定新生家庭的必然课题。

2,

话说到此,也许有人嗤之以鼻:这也是事儿嘛,哪个家庭没有矛盾?

只要我牢牢抓住爱人的心,我们感情好就一切OK了;

又或者生米已成熟饭,结婚后就好了;

他们是不了解我,了解了就好了;

我不是亲生的,孙子总是亲生的吧,有了孩子就好了;

大不了我乖一点,听话一些呀;

又不一起生活,影响不会大;

感情最重要,我老公(老婆)对我好就行……

只能说这些想法很天真,不过是对伴侣父母以及今后自己可能面对的状况的认识误区。因为

婚后你、伴侣、伴侣父母之间结成的是一种三角关系,三方面总会有一些力道撕扯,结果是,要么结成稳定三角关系,要么就是崩溃!不信你可以想象一下三角的位置变化。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他的著作《原生家庭婚恋版:如何应对爱人父母的挑剔侵扰或排斥》中以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模式拆解了有毒父母的五种类型,并剖析了它们的特征、行为模式、心理动因及应对方法,帮人们更科学理性的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让婚姻更稳固。

她在书中指出,无论古今中外婆媳(翁婿)关系都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新成员的加入不会让一个本身有问题的家庭变得更好,却可能让一个看似和睦的家庭暴露出严重问题。

结婚前有没有必要拍情侣照(三代一起合照情侣照)(2)

3,

苏珊在书中将以各种方式攻击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侣的父母称之为“有毒的父母”.他总结了五种类型:

一,批评型。喜欢挑三拣四,拿你与别人对比、指责。往往会放大你的缺点和问题。或者捏造事实、刻意贬低。其目的就是显示自我自身优越性。

二,占有型。他们倒是乐意承认你的优点,但是目的是占有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入侵你的生活,过度索取。

三,控制型。这类父母,目标对准的是自己的子女。掌控家庭之中的权利,对子女子女不放手。

四,惹事型。根本不关心你的婚姻,却常常将你也卷入他们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五,拒绝型。内心对你是封闭的、冷酷无情的,总想拆散你们的婚姻,否则有可能一起逐出家门。

这些有毒父母显然表现有所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模糊边界,不尊重你作为家庭成员应有的权利,对于新生家庭的建立以及与原生家庭的融合有很大的威胁。

4,

当然有问题就有应对策略。细读苏珊的《原生家庭婚恋版》不难发现,作为一名有着优秀咨询经验的作者更了解遇到此类问题的读者的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她在文中第二部分详细罗列了各种情况下,守护婚姻应采取的应对姿态:

一,接受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对自己、伴侣以及伴侣的父母做不切实际的期望。要知道进入与原生家庭是将旧问题暴露在新的关键期而已,而它的形成却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也不大可能朝夕改变。最好的态度,还是接受现实,从长计议。

二,转移关注点。要学会放慢脚步理性思考,专注于自己在闹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做了什么?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承担主要责任?避免反应不足或过度,看清是否存在受害者心态,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

三,明确立场,设定界限。在这特别的三角关系中,其实就是互相争夺地盘,入侵或防御的较量。有时候必须明确每个角色的权利责任。最好的方法,还是直面问题,多进行非防御性沟通。

四,爱而坚定,力争伴侣支持。多向伴侣诉说,只描述事件与感受,减少道德性评判或指责性批评,一起分析可能的影响及后果。爱得坚定,但是要讲原则。

五,最后一步。本书最出人意料之外,可能就在这里。当伴侣的原生家庭带来太大且不可修补的问题时,不如放手,各自安好。想一想,如果捆绑的痛苦,难以承受,这也确实对于很多家庭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总之,本书比较详细、全面解读如何在爱人家庭中找到令自己舒适的位置。角度新,专业性强,这在众多原生家庭的文作之中,也是独树一帜了。#打开眼界##心理学书单推荐##一起对抗拖延症#@头条小组@头条心理

结婚前有没有必要拍情侣照(三代一起合照情侣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