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最大最全(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如何炼成的)(1)

5月28日,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南京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的《知识与风骨——吴象水新闻作品选》出版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是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这本书集结了吴象水40年间记录义乌从创建到崛起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全过程,3000多篇新闻报道既见证了义乌市场建设发展,也对建设发展义乌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义乌小商品最大最全(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如何炼成的)(2)

吴象水是南京大学文学院1978届校友,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浙江义乌,曾经先后以中国经济时报、人民日报和中国商报记者的身份,持续调研和报道义乌小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情况,被誉为“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人”,以“小”察“大”,从“小商品”看“大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表示,这体现了他作为新闻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同时改革开发的大好时代环境,也给了个人极大“用武之地”,特别是提供了最优的新闻素材。

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响应上级号召,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并出资在县城稠城镇朱店街两侧搭起上可遮雨、下可摆摊的“露天市场”,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吴象水自此落笔,发表在1982年11月5日出版的《浙江日报》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查报告》第一个率先详尽系统地报道了义乌这个当时全国最大、后来是东南亚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商品集散过程。后义乌历经二、三、四、五代市场,每一个重要时刻吴象水均未缺席,全程进行鼓与呼。出版座谈会上,第十三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志海表示,吴象水具有历史的使命感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正面宣传报道,不仅为提高义乌市场的知名度做出显著成绩,而且通过报道,对建设发展义乌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义乌小商品最大最全(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如何炼成的)(3)

今年是义乌市场创办40周年。据义乌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赵文阁介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背景下,义乌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繁荣,整体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稳中有进,同时稳中有忧。今年前4个月,市场主要运行指标总体符合预期,继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未来,吴象水有很多深入思考,一些观点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义乌市场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比如,‘小商品贸易要树品牌,小商品贸易是义乌传统优势,要继续提升竞争力’‘要向大商品贸易发展’‘电子商务要做活’等等,我们也不会停下前行的步伐,将循着世界贸易潮流和自身发展趋势,继承创新,迭代发展,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体系和国际贸易履约服务体系,加速向第六代市场转型”,赵文阁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刘佳)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