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取快递猝死快递公司该担责吗(搬22斤快递爬楼79岁老人猝死)(1)

近日,重庆一位79岁的老人因为快递员未送货上门,结果在搬运上楼途中不幸猝死,引发热议。

79岁老人抱22斤快递上楼猝死

监控视频显示,11月21日下午16点整,老人到达路边取件。1分钟后老人抱着快递缓步返回,16点03分到达一楼歇息,16点06分抱着快递上楼。

死者女儿何女士称,当时母亲看到父亲倒在了4楼和5楼的楼梯间转角处,快递就丢在地上,120救护人员随即赶到在楼道内急救,但遗憾的是,老人抢救无效死亡。医生开具的死亡证明显示,老人死亡原因为呼吸、心跳停止。

该事件引发的争议点在于:死者家属称,快递员应该送货上门,快递重22斤,配送方式为送货上楼。但快递公司却表示,老人主动表明下楼取货。而针对这个争议,不少网民认为,快递员通话中并未主动表明要将快递送上楼,才有了之后的老人自行下楼取货。同时,在看到老人后,也并没有表示要帮忙送货上楼。而送货上门,本是快递员应该履行的合同义务。

快递公司回应:符合流程,已派人对接

12月3日,快递公司回应称,快递员与客户电话沟通时,客户明确表明主动下楼取货,快递员的操作符合公司流程,公司已派人与家属沟通对接。

对此,网友不满,认为这不仅是不合乎流程,快递公司的回应也很冷血。网民开始讨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快递就不再送货上门,不懂得为什么要顾客承担这个成本。

当然也有网民认为,原来一个快递十几块钱,现在一个快递成本甚至低到两三块钱也包邮,你说怎么让别人送上门呢?其实都不容易,建议快递分两种,一种是送到家的,快递费可以适当多收一点。这样估计还合理一点。

而在微博关于#老人取件猝死快递公司该不该担责#的投票中,超过半数的网民认为应该。截至记者发稿,2.9万人参与投票,1.6万人认为应该担责,本就应该送货上门。 综合澎湃新闻、辽沈晚报等

快评

用户的理解不应被轻贱

更不应借此道德绑架客户

“79岁老人抱22斤快递上楼猝死”一事的争论焦点在于:快递员是否履行了合同中的义务。

证据显示,老人的确曾表示自己主动下楼,似乎符合客户主动免除义务的流程。但快递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例?通话期间,快递员未明确表示自己应送货上楼。可不论客户知道与否,快递员都有告知客户其规定享有的权益和服务的职责。何况对方是一位高龄老人,默许“对方知道”的借口更不合常理,此快递员明显存在失职的情况。快递员在前面的程序中未尽其责,那么后面流程的正当性也就无法保证。

另外,快递员在与老人沟通的过程中,闪烁其词,称自己在垃圾桶旁边。其言外之意不难理解,快递员并不想主动履行义务,将职责搪塞了过去,可见其职业道德素质并不高。且快递员在看到老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货物却有22斤之重时,不管是从情理还是应尽的义务来看,都应帮老人一把。快递员却没有主动搭手,其为人处事实在有些冷漠、自私,令人失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从事快递行业人员认知的加深和接触率的提高,社会对快递员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在快递员送错包裹、弄丢包裹等情况下,不少人会选择体谅快递人员的艰辛,包容他们的错误。但理解不应该被轻贱,成为快递员失职、公司服务质量下滑的理由。更不应该借此道德绑架客户,理所当然地将本应尽到的职责推诿给客户。

不久前,上海就发生一起快递员当面踩碎客户快递的事件,可事件的起因也只是快递员自己的工作失误。快递频频引发的争端,逐渐暴露出快递平台在快速扩张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快递量迅速增加,快递人员的配置却未跟上,常常是外聘或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的应对方式虽然保证了效率,却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平台若是马马虎虎,快递员给客户带来的不快体验,最终伤害的还是公司形象。在这起事件中,快递公司既然违反了相关合同义务,就应主动担责、赔偿损失,以弥补错误。

客户选择包容是出于情理,快递公司更应珍惜客户所创造的宽容环境,抓住机会、迅速成长,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用户黏度。重视员工的培训,注重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服务态度和质量,规范化员工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明确相应的流程。同时应该为用户提供畅通的投诉渠道,主动解决客户的问题。当然,快递员也应该严格自身的要求,敷衍了事、推诿搪塞的态度难以得到客户的“好评”认可,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一单才能回馈客户的选择和信任。 严心雨/文(重庆大学)

来源: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