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惟演这个人,在宋初的政坛上,名声很不好。

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父亲钱俶是吴越国第五任国王,不过也是最后一任。‍‍迫于宋朝强大的军事压力,钱俶纳土归顺,当时钱惟演只有一岁‍‍。

钱家住进了汴京城豪华的礼贤宅,钱俶被封为邓王,‍‍小钱算是跟着老子沾光,被封为右屯卫将军。

杭州八大家欧阳修 他是王族后裔一生名声狼藉(1)

这都是虚职。以宋太宗赵光义偏狭的性格,只会把钱氏家族像肥猪一样圈养在豪宅里,想出头?门儿都没有。‍

不过,世界永远充满变化。二十年后,赵光义死了,宋真宗赵恒开始执政,风华正茂的钱惟演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他凭着博学多才,进入了学士院,成为皇上秘书班子的成员。起草文件时他常常一挥而就,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

‍‍

2

宋真宗赵恒三十岁当上皇上,宰相李沆‍‍隔三差五地告诫他,哪里又出现什么灾异,这是上天警告皇上犯错了,该如何如何反省。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吓得宋真宗一天到晚如履薄冰,结果天下大治。

有一天,宋真宗看到上奏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咸平圣政录》‍‍。咸平是他的年号,看书名就这么清新脱俗,再一看内容,‍‍主要‍‍记录自己执政以来,‍‍在他的治国理念下,‍‍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如何蒸蒸日上,如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杭州八大家欧阳修 他是王族后裔一生名声狼藉(2)

宋真宗心中大喜,一看‍‍作者,是钱惟演,哦,小钱还是很有政治觉悟滴。

这个马屁拍得相当成功。从此宋真宗对他青眼有加,并让他参与编纂大型政治历史百科全书《册府元龟》。

3

当时文坛最有名望的大咖叫杨亿,是皇上身边头号笔杆子。

小钱跟随杨亿编纂《册府元龟》。闲暇之余,他们一起切磋学问,写诗唱和。他们以李商隐为宗师,写诗追求文辞精美、寓意深奥,主要写上层的歌舞升平,文人的感悟伤怀。杨亿把这些诗整理起来,编成诗集叫做《西昆酬唱集》。

他们几个人学问深、地位高、名气大,因此,《西昆酬唱集》一经问世,就迅速风靡全国,成为最负盛名的诗集,钱惟演也一举成为文坛的超级偶像。

诗集里收录小钱这么一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风格:

绮霞初结处,珠露未晞时。

宝树宁三尺,华灯更九枝。

亭亭方自喜,黯黯却成悲。

欲作飞烟散,犹怜返照迟。

诗文层层雕琢,辞章华丽,气度俨然,却看不到诗人的真情实感。不过这确实代表当时宋诗的最高水准,而苏轼要三十年之后才出生。

当个文坛领袖,不是小钱的人生目标,他对人说过:“使我得于黄纸尽处押一个字,足矣”。意思就是,让我当一天宰相过过瘾,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钱惟演仕途很顺利,算得上官运亨通。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小钱变成老钱,而职务变成枢密副使、工部尚书。

距离宣麻拜相已经不远,那就再加把劲吧。

4

宋真宗晚年得了重病,据说是严重的风湿病,还经常神志不清。皇后刘娥协助料理朝政,逐步掌握了大权。

当时朝廷有两大重臣,一个是寇准,反对皇后独揽大权;一个是丁谓,坚定不移地支持皇后执政。

一场最高层的权利斗争开始了。老钱和丁谓是儿女亲家,他又把妹妹嫁给刘皇后的哥哥(其实是前夫)刘美,他自然站在刘皇后和丁谓的一边。

杭州八大家欧阳修 他是王族后裔一生名声狼藉(3)

寇准建提议让太子监国,选择大臣辅政,并明确表态:“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在丁谓与寇准的角逐中,老钱积极参与打压寇准,称寇准为“逆准”。

一番明枪暗箭之后,刘皇后获胜,寇准被赶出朝堂,发配到遥远的雷州。但斗争没有结束,刘皇后和丁谓一开始是合作,现在两个人又开始争夺权力,这一次丁谓是输家,也被赶出朝堂。

老钱是个机灵人,见丁谓失势,赶紧调转枪头,对他落井下石。

老钱还在打着如意算盘,以为丁谓一倒台,冯拯就能上位宰相,他一直支持冯拯,冯拯也会支持他当次相。

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品。在驱逐寇准、驱逐丁谓的斗争中,老钱一味投机,既没人品又没官品。次相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会轮到一个名声狼藉的墙头草?

更何况冯拯也是权谋场上的老手,他其实很厌恶老钱,上奏说:“钱惟演的妹妹嫁给皇后的哥哥刘美,钱惟演作为外戚,不应该待在朝廷中枢,应该外放出去。”

‍老钱就这样被调离出帝都。后来他又请求到洛阳工作,得到允许,‍‍他到洛阳主持河南府的工作。

5

‍‍在洛阳,远离最高层的尔虞我诈,老钱心态反而平和起来,‍对洛阳的青年才俊,他‍‍大力提携。

当时的洛阳,谢绛担任通判,梅尧臣担任主簿,尹洙担任参军,新科进士欧阳修担任文书。老钱拿出自己的宅子,‍‍让他们组织诗会,‍‍把文学氛围搞得红红火火。

这是当时宋朝最顶级的文人集会,数年之后,这些人都将在政坛或文坛上大展拳脚,大放异彩。

‍‍老钱十分宽待这些青年才俊。有一次,谢绛和‍‍欧阳修要去嵩山玩,到达龙门时下起了雪。老钱派人带着厨师和歌姬‍‍跟随,并传话说:“登山辛苦,两位可以在山上多留一阵赏雪,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急忙赶回去。”

杭州八大家欧阳修 他是王族后裔一生名声狼藉(4)

因此,尽管老钱名声狼藉,‍‍欧阳修还是‍‍一直在说他的好话,‍‍比如写诗称颂老钱:

“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

以后老钱调离洛阳,欧阳修作词饯行: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6

相比与朝臣勾心斗角,老钱明显更擅长与文士谈诗论文。不过他依然感叹:“平生不足者,不得于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他还念念不忘宰相梦,遗憾没有以宰相的名义签署文件,至于签署什么文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宰相的名义去签字。

刘皇后死后,‍‍老钱又琢磨着如何讨好宋仁宗。‍‍宋仁宗的生母不是刘皇后,而是一名姓李的妃子。老钱揣测上意,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让‍‍刘李两位太后,‍‍并配真宗庙室。

‍‍宋仁宗当然高兴,‍‍但是御史弹劾老钱妄议‍‍宗庙制度,‍‍而且政治上一贯投机,这种人绝对不可重要。

杭州八大家欧阳修 他是王族后裔一生名声狼藉(5)

宋仁宗刚刚亲政,还缺少底气,就顺应众意,贬谪了老钱。老钱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他被派到湖北的随州任职。

此时的老钱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深感难有东山再起之日,心情变得低落悲观,天天借酒消愁。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老钱虽然没有品尝“百凶”,但是晚年被贬到随州,对他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随州,他写了这么一首《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宋初的词坛,还是以政府高官为主导,他们既想写词来抒情达意,又放不开架子,写起词来还属于老干部体。

老钱这首《木兰花》摆脱了老干部体。“绿杨芳草几时休”跟李后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有几分相似,都是看到美好事物,反而生出惆怅。

李后主是眼前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而老钱则是眼前万物勃勃生机让他感伤自己日渐衰老,因此,“泪眼愁肠先已断”。

词的最后一句:“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以前生病厌恶喝酒,现在既然时日无多,也就不管了,还惟恐酒喝得不够多。

明朝的李攀龙称赞说:“(这首词)妙处俱在末结语传神。”

另一位大才子杨慎则觉得太直白,不如宋祁那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来得委婉。

老钱一生油滑,写诗写词都带着厚厚保护壳,文辞优美但缺少真诚。而这首词是他不够优美却最真诚的作品。他喝酒的时候,每每吟诵这首词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他府中有个老妪,曾是他父亲的歌姬。老妪听了这首词说,先王临死前写过一首挽歌《木兰花》,现在相公这首《木兰花》跟先王很像,莫非相公也时日无多?

果然,老钱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7

老钱死后,需要定谥号。他口碑太差,谥号被定为“文墨”,敏而好学曰文,贪而败官曰墨。

这是一个明显带有侮辱性的谥号。老钱的儿子们着急了,提出上诉。老钱虽然一贯滑头、一贯投机,但是并没有贪污证据。

宋仁宗也觉得过分了,把谥号改为文思,思是追悔前过的意思。就是说老钱虽然政治上犯过错,但是他有悔过的表现,还算是个好同志。

又过了十几年,宋仁宗已经掌握住大权,为生母争取到了皇太后的名号,与刘太后并配宋真宗太庙。这个方案钱惟演早就提过啊,看来老钱还是厉害的,到处押宝终于押对一次。

老钱的儿子趁机提出再次为父亲修改谥号,商定后改为文僖,小心畏忌曰僖。

其实这个谥号还是蛮符合老钱的。他一生虽然处处投机,到处结亲家,但是骨子里透着胆小怕事。他的政治才干、气魄、手段比起寇准与丁谓,差的不是一两个段位。大错他是不敢犯的,大功他是没能力创建的。他归根结底只是个文人,错在官迷心窍。

好在还有欧阳修为他点赞,说他“官简将相,阶、勋、品皆第一”。

老钱对欧阳修有栽培之恩,欧阳修推动了宋朝整体的文化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钱政绩平平,但在文化建设方面是有贡献的。

更何况,在诗坛上他是西昆体的骨干人物,在竞争激烈的宋词中,他留下了一席之地。他若是能超脱一点,也不会搞得自己生前身后名声狼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