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据《江西日报》消息,至8月22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仅为575平方公里,大片湿地裸露成大草原,湿地功能持续退化。

7月以来高温天数明显增多,鄱阳湖、洞庭湖水体萎缩。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中心利用高空卫星对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湖体面积明显“缩水”,当前水体面积缩水到600平方公里以内。至8月22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仅为575平方公里,大片湿地裸露成大草原,湿地功能持续退化。而据央视新闻消息,4月份湖体面积将近4000平方公里。

商业遥感应用企业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利用鄱阳湖、洞庭湖最新卫星影像及去年同期影像,对比两湖水位变化情况。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1)

2021年7月15日与2022年7月15日鄱阳湖遥感影像对比图,图片来自四象科技

对比鄱阳湖2021年7月15日与2022年7月15日卫星遥感影像,鄱阳湖在今年7月15日的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明显下降。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2)

2021年8月4日与2022年8月4日鄱阳湖遥感影像对比图,图片来自四象科技

对比鄱阳湖2021年8月4日与2022年8月4日卫星遥感影像,今年8月4日的水位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3)

2021年7月15日与2022年8月19日鄱阳湖遥感影像对比图,图片来自四象科技

对比2022年7月15日、8月4日和8月19日的卫星遥感影像发现,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4)

吉林一号卫星2021年7月14日和2022年8月8日拍摄的鄱阳湖对比图,图片来自“吉林一号”微信公众号

吉林一号卫星影像同样显示,鄱阳湖水体面积较往年同期出现大幅缩减。对比吉林一号卫星分别于2021年7月14日和2022年8月8日拍摄的鄱阳湖,可以发现2022年8月的鄱阳湖水位较去年同期明显偏低,湖底露出。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5)

2021年7月11日与2022年7月11日洞庭湖遥感影像对比图,图片来自四象科技

对比洞庭湖2021年7月11日与2022年7月11日影像,洞庭湖在今年7月11日的水位与去年同期无明显下降。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6)

2022年7月31日与2022年8月17日洞庭湖遥感影像对比图,图片来自四象科技

但对比2022年7月11日、7月31日和8月17日的洞庭湖影像发现,洞庭湖水位大幅下降。

鄱阳湖历史最低水体面积(洞庭湖水体萎缩)(7)

吉林一号卫星2021年8月31日和2022年8月6日拍摄的洞庭湖遥感影像对比,图片来自“吉林一号”微信公众号

对比吉林一号卫星分别于2021年8月31日和2022年8月6日拍摄的洞庭湖,可以发现2022年8月的洞庭湖水位较去年同期明显偏低,露出湖底。

据央视新闻消息,7月以来高温天数明显增多,气象干旱蔓延加剧,今年已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当前鄱阳湖枯水形势十分严峻。据《江西日报》8月23日消息,8月6日、8月19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相继跌破12米、10米,进入枯水期、低枯水期,时间之早均创下历史最新纪录,并且还在朝着极枯水位持续下跌。至8月22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仅为575平方公里,大片湿地裸露成大草原,湿地功能持续退化,沉水植物大量死亡,鱼类栖息地、繁育场大幅缩减,越冬候鸟食物堪忧,江豚搁浅风险剧增。

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江西省长叶建春强调,鄱阳湖旱情不但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也严重损害生态环境。要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监测枯水水情对供水、水质、湿地、候鸟、水生生物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分析,科学研究,推动各种有力有效措施尽快落实,尽最大努力把旱情对群众生产生活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让鄱阳湖这个全球重要湿地、全国最大淡水湖成为永远造福人民、护佑生态的母亲湖。

责任编辑:吴跃伟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徐亦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