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自周朝起就为“上巳节”,而东周末年,王室势力渐衰,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国,于是就出现了群雄蜂起,诸侯国开启了激烈争霸战斗,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为霸主,形成了后世所谓的“春秋五霸”。

关于介子推及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前一天为)(1)

影视图片之晋文公逃亡

春秋时期,不光诸侯国之间争斗,在一些诸侯国内的公子们也为了夺权相互碾压,像最先称霸的“齐桓公(公子小白)”就是和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在管仲、鲍叔牙的辅佐下,国内经济、文化迅速崛起,率先在公元前681年称霸。而第二位称霸的是“晋文公(重耳)”,也是逃亡19年后才继位,这也就是传说下令烧绵山,导致介子推死亡事件的实施者,并在介子推死后为了纪念他,在清明节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许人们生火做饭,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介子推及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前一天为)(2)

影视图片

身份的转换自然引来屑小之徒的奉承,在晋文公封赏众人的时候,连那些没有跟随逃亡的人,都主动言说自己的功劳去请赏,看到此情此景,介子推非常鄙视,认为忠君行为应该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封赏,更不应该主动请赏,对于狐偃等人的“以为己力”,就和“窃人之财”的盗贼一样,自己是很难和这些人相处的。于是介子推便带着自己的目前隐居绵山,并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关于介子推及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前一天为)(3)

介子柳

据说他隐居是因为有位邻居解张(后为晋国大夫)很为介子推不平,便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为他请功封赏,介子推知道他这样做后,背着自己的母亲才往绵山深谷隐居。后晋文公看到解张信里介子推作的诗,想到介子曾为自己“割股充饥”,深感不安和愧疚,带着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苦苦寻找不着,为逼介子推下山领赏,洗刷天下对自己的忘恩之责,就下令焚山。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却宁死不出,用生命捍卫自己尊严,抱着一棵柳树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