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已经走到第三季,节目的播出已经两期。

如果问一个问题哪些节目让人印象深刻,那么信参加节目第一期被流水纪批“表演是折磨”、被郝雷批“不得体”,第二期信质疑音乐节目只改编改编改编没原创华语乐坛没法进步,这两个一定是看点之二,像极了刺杀与反刺杀。开始会觉得有点愕然,细想起来也就愕然转释然了。

天赐的声音几台播出(天赐的声音与人为的话题)(1)

对于任何一个综艺节目来讲,不怕有争议就怕没话题,不怕话题多就怕话题弱,话题本身就是看点,而且“毒舌评委”、“现场撕逼”也算常用招数了。到底这次是信的临场发挥还是睡得少亦或喝多了,还是节目组事先安排就像薛之谦唱的“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呢?

我觉得有些是安排的,有些是临场的,也许是顺势而为、借题发挥吧。

之所以说是安排的,理由如下:

1、信71年生人,以他的资历来看绝对是娱乐圈的老人了,就像现场张韶涵说的,她还在演偶像剧《公主小妹》的时候,信已经台上唱歌的偶像了。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早就不是个愣头青了。

2、《闪光的乐队》刚结束,信在这个节目里表现不错,被称为三高艺人:个头高、声音高、情商高。而且现场互动看,信和节目组沟通顺畅、合作愉快,和各位音乐人处的都不错。而且是以这个为基础顺势参加了《天赐的声音》,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三高资深艺人怎么可能上台去质疑整个节目呢?

3、第一场被批看起来是刺杀,信被批主要是唱完之后的剪刀手这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如果不被批其实观众不一定注意到、是完全一带而过一两秒的事。另外节目本身是录播,如果这个镜头真的影响这么大节目组完全可以做到不让镜头出现,剪辑本来就是电视台的强项,之前因为剪辑都引发过多起事件。拿这个细节做话题的嫌疑比较大

4、第二场信的突然发难提出质疑,确实显得很突然。如果真是不想要这个梗,也可以剪掉,让信找一个别的理由比如档期原因就不选择了。但保留这个桥段,而且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声音鉴赏团、音乐人嘉宾和信三方去碰撞,看起来就是想呈现这些内容吧。这个桥段天然合理、无缝衔接,上一场信因剪刀手被批、这次抛出剪刀质疑节目意义算是一报还一报啦。

5、节目播出之后,这件事被放在官方微博,可见这件事节目组不是避讳,而是恐怕大家不知道啊。

天赐的声音几台播出(天赐的声音与人为的话题)(2)

如果以上是有所安排的,哪些是临场发挥的呢?

我觉得嘉宾的反应是真实的,事先不知情,这样现场反应才逼真,要的是这种效果,大写的尴尬和面面相觑、衡量自己说不说话、说什么的拿捏状态,太真实了。如果这个不是临场的,我必须说海泉演技一级棒。但打圆场的环节应该是既有提醒也有现场发挥,而且不一定是一气呵成录制。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质疑会不会对节目有伤害?

其实呢,综艺类节目从来不怕争议,争议越大影响力越大,苦肉计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啊。

所谓质疑,一有嘉宾打圆场,让这个问题呈现了好几种不同的角度,信的言论就是一家之言;二第一场被批第二场质疑有顺理成章的感觉,比较自然;三信说的是所有电视台都在这么做,他指出的是一个行业性问题,不是针对《天赐的声音》打板子。四、或许是导演组也有想法,为以后节目变化铺路吧,或者有其他声音,只是借这个桥段呈现、解释和回应吧。是给赞助商或者领导看的、打打预防针也说不定。

一般来说,信、金润吉、梁龙等从《闪光的乐队》过来的,本身也不会安排参加太多期才对,找一些有特色的的捧捧场比较合适。参加太多一是接着上一个节目看太多了审美疲劳,闪的太多容易没电,二是影响节目本身的独立性,参加太多别人会问你到底是《闪光的乐队2》还是《天赐的声音3》。从这个角度说,信的表现不错、贡献不小啊,如果现场摔东西就更有爆发力了。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节目好看,在好看的同时如果能推动行业进步,就更加功德无量。

在推动之前,如果能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触动,也是值得点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