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以下说法,基本上都是从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摘录整理而来,其中略有增删改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龙的传人 炎黄子孙?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龙的传人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炎黄子孙

说明:以下说法,基本上都是从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摘录整理而来,其中略有增删改变。

【1】自从天地生出人类之后,人类就懵懵懂懂地生活着,无知无识,不知天地之别,虽然生为人形,但一切行为跟禽兽也咩有多少区别。直到盘古氏判明了天地之别,由此而使人类明确了自己所处的地位,人之上有天,人之下有地,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这是关于人类地位、天地人三者关系、人类的职责的巨大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开端,那么,一切文明、文化都无从说起。这就是所谓的“盘古开天辟地”。

【2】此后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千年、多少万年,也不知道曾经有过多少个族群,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其中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对人类文明的功德是无法估算的。使人类知道了建造房屋,是有巢氏之功;使人类知道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结绳记事的方法,并开始观测天象,则是燧人氏之德。为什么说有巢氏有功、燧人氏有德呢?功是有形迹和数量的,德是超越形迹和数量的。燕子、蜂蚁也能筑巢,所以,人类能建造房屋并非区别于禽兽的关键所在,但能有益于人类;观天象、察天文,是“明天道”必不可缺的前提,所以,观天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文化,它已经超越了“形而下”的“器”,而开始向“形而上”的“道”迈进。

【3】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大约在距今1.2万-9000年前,燧人氏部落的族众在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地区及其南部的湟水流域、甘肃东部的六盘山地区得到很大发展,允姓、风姓、婼姓三族繁衍最快,从而又分化出众多分支,其中最重要的有: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燧人氏后裔的活动中心或观象祭天中心有三个:第一是古昆仑山脉(《山海经》中称之为“群玉之山”)主体的合黎山、龙首山,第二是湟中拉脊山,第三是六盘山。昆仑山上居住着九个以虎为神物的氏族,与后来的伏羲氏有渊源关系。昆仑山西部是“弇山”,又称“弇兹山”,在这一带居住的人,其宗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称为“弇兹氏”,分为青蛇部和红蛇部两支。在弇州西部的瓜州(允州),有华胥氏族群,是又华氏和胥氏联姻而成,他们在合黎山、拉脊善建立观测天象的八索绳表。此后,华胥氏在甘肃天水秦安地区化育出伏羲氏族。伏羲氏和女娲氏时代联姻,合成一族,以龙为宗神,后来,他们逐渐向东、向南迁徙。伏羲氏后裔又与雷泽氏联姻,其神物为龙人合体,后代称为“龙的传人”。他们有的仍然居住在允州、雍州,有的继续迁徙,或到了青藏高原而成为藏民,或到了山东兖州。盘瓠氏逐渐成为后来的羌人或藏民。

【4】燧人氏的后裔之中,后来最为兴盛的是伏羲氏,可以称之为“燧人伏羲族团”。这个族团主要分为两路,南路主要是黑虎支,北路是白虎支和牛羊支,其中的伏羲一族首先学会畜牧养殖、培植牧草和莱麦(野生麦),当他们来到中原的时候,把这一切传到了中原。中华民族把伏羲氏共认为人文初祖、百王之先,称之为“泰一”、“太乙”、“羲皇”。伏羲氏时代,从距今(2012年)9736年,到7020年,前后有77代君主。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最主要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的培植,莱麦的引种和改良;第二,“造书契”,即文字的发明与推广;第三,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遵照《河图》《洛书》创制《连山易》,明立天道,用于指导治国;第四,校订历法,以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始以寅月为正月,创制和确立天干地支,并且形成了天人交通的专职人员-巫觋(女为巫,男为觋);第五,开始设立以龙为名的各级官职,并制订婚嫁礼仪;第六,创造出琴瑟等乐器,并以《扶来》为国乐,遵奉天地之道、礼乐治国的原则得以确立。伏羲氏以木德王。

【5】距今大约7412年之后,洪水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在华北临海的伏羲、太昊-少昊东夷族群,被迫向南、向西、向北迁徙;居住在古昆仑山一带的燧人-赫胥-伏羲西羌族群,被迫向南迁徙。东夷族群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黄帝-天黿氏;西羌族群的始祖是太昊-少昊氏、蚩尤氏。他们共同的始祖则是燧人-华胥-伏羲女娲氏。伏羲氏时代的男巫群体形成了有典氏,女巫群体形成了有蟜氏。有典氏娶有蟜氏之女附宝,生下黄帝,姓姬,成为天黿氏首领,以黿鱼(鳖类)为标志,“黄”字即源于“黿”字。有典氏君主娶有蟜氏之女任姒,生下炎帝魁隗氏(也叫连山氏);又一位有典氏君主娶有蟜氏之女女登,生下炎帝烈山氏。也就是说,黄帝天黿氏和炎帝都是有典氏与有蟜氏联姻所生,魁隗氏和烈山氏分别是炎帝族群中的两代君主之号。有蟜氏的女登族善于种植粟、黍、稷等庄家,女登嫁个炎帝,把这种技术也带给了炎帝部落,后来,烈山氏在华山、王屋山、太行山南麓分化出了神农氏氏族,一直发展到鲁西、豫北,兴盛于山东曲阜。

【6】炎帝和神农氏是两支

,同时并存,各有君主世系。第一支,炎帝魁隗氏,也叫连山氏,继承伏羲氏《连山易》,但改用火名来设置官职,各种官职都与天上星宿相对应,分别是春官大火(对应心宿二)、夏官鹑火(对应荧惑火星)、秋官西火(对应参宿和觜宿)、冬官北火(对应辰星水星),中官中火(对应太一极星);他们承袭伏羲氏测算天象之法,擅长勾股历算;为了使百姓互通有无,而设立了“日中为市”的方式,就是在中午的时候设立集市进行交易。炎帝以火德王,传承燧人氏钻燧取火之法,火种流传于天下;制订太阳历,发现太阳之中有日乌(三足鸟);制订荧惑火星历,重视对南方朱雀七宿的观测;发明刀耕火种之法,以刀割草木加以焚烧,以草木灰做肥料,以耒耜耕种;发明烧陶之法,创造彩陶礼器文明;用陶器作模范铸造工具,融化石头做成琉璃;在风俗上,以红色为贵,崇尚黑色,施行火葬。炎帝时代的世系如下:第一世是炎帝(生于距今7015年),第二世是炎居(6977年),第三世是节并(6941年),第四世是戏(6829年),第五世是祝融(6783年),第六世是共工(6742年),第七世后土(6698年),第八世是唭鸣(6678年),第九世是夸父(6645年),第十世是祝融氏的赤召(6664年),第十一世是共工氏的墙夷(6628年),第十二是夸父族的捷个(6605年)、第十三世是夸父族的大笪(da2,6537年),第十四世(末世)是大汉族的戈(6566年生,6517年卒),炎帝时代结束。

【7】第二支,烈山氏(也叫厉山氏),本是盘瓠族后裔,身在有典氏中的大典族中,娶有蟜氏之女,生下儿子名叫“柱”,居住在伊川,因此也叫伊耆氏,担任大典氏的司天大巫、柱下史,能养殖百谷和百蔬,并且以此教导百姓,因此也被尊为稷官田正,守候在羊角华表柱前面,功德很大,在世时人们称之为农官,死后被尊称为神农,由此而确立神农氏之名。柱生下长子名石耳和次子名农。农以及其后的两代都是作为炎帝时代之下的田正,对炎帝时代的农耕繁荣贡献很大,但都不在君主之位。在炎帝的第五世,祝融和共工相争为君,祝融获胜;其后,共工夺会失地,而成为炎帝时代第六世君主,从此以后,炎帝族内乱,柱的孙子临魁得到人们拥戴而称帝,向上追封一位而称之为神农。炎帝虽然没有从此灭亡,但是,炎帝百姓却有很多归附神农,炎帝名存实亡,分裂为东西两部。但是,炎帝和神农的后裔从此冲突不断。神农氏时代,继承炎帝时代的火德太阳历;继《连山易》之后,创立《归藏易》,重视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之道;重视对东方青龙七宿的观测,制订出兼顾日月运行的阴阳合历(后称为夏历),并确定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耕;考察万物的性味,用来养生治病,编成《神农本草经》,后世经李时珍增订成为ie《本草纲目》。神农氏世系如下:第一世是神农(生于距今6785年),第二世是临魁(6758年),第三世是帝承(6713年),第四世是帝明(6675年),第五世是帝宜(6650年),第六世是帝来(6613年),第七世是帝克(6585年),第八世(末世)是榆罔(生于距今6573年,卒于6496年),神农氏时代结束。

【8】神农氏时代,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在炎帝时代中期开始,因为祝融氏和共工氏争位,已经开始了乱象,而神农氏本来是炎帝之下的田正,虽然得到天下许多人的拥戴,但祝融与共工等族的一些人却认为神农氏是夺权篡位。炎帝部落分裂为东西两部之后,西部称谓炎帝本部,以华山为中心,祭祀炎帝诸祖先;东部为神农氏本部,在太行山南麓,开始时与祝融、共工相邻而居,后来到了博山、历山等地,建都于陈留,再后来又到了大庭氏共工的故居曲阜,最后称霸于三苗九黎。蚩尤拥戴炎帝,视神农氏为敌,他们把神农氏所崇奉的三足乌蔑称为“黑乌鸦”,把神农氏驱逐出了三苗九黎,灭掉了神农氏的很多支裔,迫使神农氏退回了陈留。

【9】蚩尤属于东夷的人方,是人方的阳夷、风夷中的黑蛇支,是伏羲氏的后裔修族的嫡系传人,所以姓风,以枫香树为社树。“蚩”字又多重涵义,一事指修族黑蛇部的栖息之地,是一种土城;二是华胥氏、赫胥氏“步天”的观测天象方式,丈量土地时,以指为寸,以掌为尺(一掌五寸,两掌一尺),以步作里程(一步六尺),立表竿测天象为步天;三是由“虫”和“止”构成,“虫”是蛇之象,“止”是日光和鸟首所构成的首领所戴的皇冠之形;四是后来在蚩尤被灭之后所加的意思,即丑陋。“尤”字也有多重涵义,一是与所尊崇的蛇相对应,“虫”、“尤”、“九”都来自《山海经》中的“肥遗”;二是蚩尤后裔的三苗的象征,表示三个分支,他们当初主要生活在冀州一带;三是“異”的意思,是其首领的所戴的皇冠上的三道五根鸟羽加上人形而构成的,“田”字来自“苗”、“冀”、“翼”,其中的“艹”、“北”、“羽”都是从鸟羽变化而来,“共”字则是人体的形状;四是后来所产生的“最”的意思。蚩尤还继承了女娲氏黑虎族对黑虎的崇拜,把与“黑蛇”相关联的“九”、与“黑虎”“黑牛”、“黑羊”相关联的“黎”联系在一起,于是,蚩尤又可以称为“九黎”。他们在所生活的地方,经常使用黑色水牛来犁地耕田,种植黍稻,黑水牛还可以作为涉水的坐骑,用牛角作为攻击敌人的武器,因此,蚩尤九黎族人又尊崇水牛为圣牛。他们在作战时,身披牛皮,头戴牛头,远远望去,好比是牛首人身,有四目(人的两目加上牛或羊的两目)、六手(人的两手加上牛或羊的四足)、八手八足两首(三层牛皮有六手六足三首,加上人的两手两足为八手八足,有两张牛皮去掉牛首留一个,加上人自己的头颅便是两首)。三苗可以从先祖三苗、蚩尤三苗和今之三苗这三方面来说。先祖三苗应该是从祁连山、古昆仑山而进入了大地湾的;蚩尤三苗包括银平坝的张姓苗支、金平坝的杨姓苗支、锡平坝的罗姓或李姓苗支,后来在与轩辕黄帝交战中,张姓和杨姓失败,剩余的三苗九黎族人向南迁徙;今之三苗主要有生活在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的东部苗支,生活在贵州西北部的中部苗支,还有生活在云南的西部苗支。

【10】蚩尤完善了二十八星宿体系,把伏羲女娲时代的绳表观测法改变为髀骨纪历法,将“天主”和“人主”同一,设立了“八主”,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而蚩尤自身为兵主,长官其它七主。奠定了筑城的规制和方法的基础,用夯筑基,用版垒墙,屋有明堂,城有城郊,以祭坛为城镇中心。发明了水田牛耕的水稻耕作方式,并在兴修水利方面很有造诣,发明了舟船以便交通;把把有八十一个分支的一的三苗九黎组成了一个统一的东夷联盟。制订了中国最早的刑罚——五刑,如割鼻、割耳、刺面等,用来惩罚罪犯。使族人采矿石与水砂炼制金属,创造了金属兵器,如剑、矛、戟,还制作了铠甲、头盔等物,因而有“食沙石子”、“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之说。首次举行会盟大典,有了注重武力而称帝号的严格形式:角牴斗牛(大概是通过公牛相斗或人与牛相斗,以得胜者为帝),履虎尾(大概是脚踏老虎尾巴以示获胜),执铜钺(手持铜制的斧钺以示威武),践帝位(登上帝君之位),号帝尤(大概是最早自定帝号者),全称“灵威仰苍帝”(通天达地位灵,冶金制兵执钺为威,仰观俯察传天数为仰,承袭东方太昊之德为苍),而且还横戈明志。首次设计制作了合“天、地、日、月、时、人、神、宗、祀、巫、军”于一体的皇冠——“異”,像玉钺之形,上游太阳鸟,上弧像天穹,中间凸起像天中心(天齐),下弧像斧钺威仪;天齐两侧共插八支羽毛以象八方,戴二十四个羽绒球以象二十四节气;三颗红宝石镶嵌为望月,望月两侧各有蚩尤族徽;另外还有灵台红日纹、表示领土社稷的“田”字纹、表示祖先的十个箭头。在冀州北部设立天文灵台中心,开辟了冀州西部汝水上游流域。总之,蚩尤氏的这些“贡献”,与伏羲氏、炎帝所奉行的正道不同,可谓霸道的做法。蚩尤始祖的世系如下:第一世是虺(huī生于距今6611年),第二世是吼(6590年),第三世是尤(蚩尤,6560年),第四世是蚩啄(6547年),第五世是回虻(6526年),第六世是{上Υ下Ω}(6487年),第七世是{上山下几}(生于6463年,卒于6407年),蚩尤称君的时代到此结束。

【11】在7000多年前,轩辕氏发祥于甘肃天水轩辕谷,之后,与炎帝同在秦安大地湾生活。前文说过,。有典氏娶有蟜氏之女附宝,生下黄帝,姓姬,成为天黿氏首领,以黿鱼(鳖类)为标志,“黄”字即源于“黿”字。“姬”字的有半部分是龟的侧视之象,“黄”字是龟的平视之象。黄帝氏族的世系如下:第一世枪术(生于距今7126年——此前的年数都少加了10年,以下改正),第二世茴芒(7080年),第三世赤哲(7050年),第四世少典氏的大回(7015年),以上四世属于少典氏黄姬氏天黿,即轩辕氏阶段;第五世黄夷(6977年),第六世大{上艹下号}(6937年),第七世节{辶 茴}(6896年),第八世{上艹下号}泽(6852年),第九世葛应(6805年),第十世回祥(6780年),第十一世昌奎(6737年),第十二世象{上艹下女}(6693年),第十三世连邦(6640年),第十四世邦{上为三个十字,下为“共”字下的两点}(6591年),以上十世属于姬姓黄夷时期。第十五世芒(6515年),第十六世蔡(6518年),第十七世豕(6479年),第十八世本(6454年),第十九世常(6442年),第二十世号(6408年),以上五世属于黄帝称帝之后的涿鹿轩辕黄帝时期;第二十一世咁(6366年),第二十二世转葺(6340年),第二十三世贯俞(6317年),以上四世属于灵宝有熊黄帝时期;第二十四世{上为“丰”字去掉一横,下为“心”}文(6295年),第二十五世成契(6258年),第二十六世芊{上刀下木}(6218年),以上三世属于帝鸿缙云时期;第二十七世汇阳(6176年),第二十八世昌{上艹下块}(6146年),第二十九世(末世)号次(生于6113年,卒于6061年),但是,在距今6065年的时候,少昊取代号次为帝,黄帝时代结束,三皇时代进入到五帝时代。

【12】在三皇时代里,伏羲氏继燧人氏之后自然兴起,炎帝和神农氏也是继伏羲氏之后自然兴盛,但是,黄帝轩辕氏取代神农氏则是通过武功方式,与后世所不同的,一是黄帝轩辕氏不是以夺天下为目的,而是应神农氏之请而来帮助神农氏的;二是最终不是轩辕氏逼迫神农氏让位,而是神农氏自愿禅让给黄帝轩辕氏。距今大约6600到6500年间,黄河下游洪水泛滥,蚩尤氏的三苗九黎为了逃避水灾而离开冀州平原,向西部和南部山地迁移;神农氏末代君主榆罔因为同样的原因,也部分的不由陈留,开始向西迁移。神农氏在迁移的过程中,与属于炎帝后裔的共工、夸父族发生了冲突,神农氏获胜,占据了共工的领地伊川常羊山、空桑(曲阜),于是,共工和夸父族联合蚩尤,要收复失地,神农氏失败。在此情况下,神农氏请求北方的天黿轩辕氏出兵相救,当时轩辕氏君主是第十二世当位,轩辕氏出兵,先后花费了大约百年的时间,先后在涿鹿和阪泉打败了蚩尤,又打败了夸父,天下重新得到了统一和平静。在距今6528年的时候,轩辕氏第十五世芒在釜山会盟,神农氏榆罔禅让帝位给轩辕氏芒,芒称帝而降榆罔为诸侯,分封在洛水的卢氏城。榆罔不接受,迁徙到了湖北。从此,炎帝后裔的各族遗民、神农氏的各族遗民都统一到了黄帝轩辕氏之下,所以,中华民族的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13】轩辕氏黄帝统一天下之前的百年大战,是在两大军事联盟之间展开的。一方是黄帝、神农氏联军,另一方是炎帝、蚩尤、夸父、少昊、风伯雨师、句龙联军。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个过程。第一阶段,神农轩辕结盟胜共工。榆罔在桑干河流域找到了轩辕氏首领。当时,轩辕氏族民生活安定,与很多氏族结盟,其中有以熊、罴、虎、豹、貔、貅等兽类为神物的氏族,还有以雕、鹖、鹰、鸮、鸱、隼等禽类为神物的氏族;轩辕氏又任贤举能,以风后为相,以力牧(又叫力黑)、鬼臾区为将,以单盈才、太山稽为大监国师,以陶冉为进言之官,以果童掌管历法。轩辕首领听到榆罔的请求,感叹“君危于上,民不安于夏;主失国,臣再嫁”,于是,决定“率兵以征不享,平定天下”。陶冉进言说:“兵凶战危,好战争者,其结果多凶。可是,如果不争也不能成功,为何不争?今天下大争,时至矣!”于是,轩辕决定与神农结盟。轩辕出兵,先攻伐共工族张姓之地,三战而胜,共工失去洋河,东徙赤城。轩辕安定下神农族民,出兵拥戴神农,号令诸侯,征伐于天下,诸侯多有宾从者。轩辕暂摄天子之事,挥师南下。在神农北上求援的时候,夸父、共工联军,驱逐神农心切,带兵北上追赶,蚩尤也派兵随后追击,在山西天镇,与轩辕神农联军交战,寡不敌众而失败,向南退却。轩辕神农联军又在洪涛山打败共工,行军所至,后土等部落归从轩辕。轩辕继续南下,接连获胜。神农回师心切,班师到榆次,进入了共工的领地。蚩尤派人到涿鹿与少昊联系。

【14】第二阶段,轩辕神农联军挫败而议和。炎帝蚩尤联军在初次失败之后,改用诱敌深入之计。夸父、蚩尤的后续大军从华山进入山西汾水,收复失地,少昊又从北方攻击轩辕领地,把轩辕神农联军围困在了太行山中。蚩尤明天道,识风雨,能呼风唤雨、吹烟喷雾,使轩辕军队不辨方向,所以,轩辕与蚩尤九战九败,三年未克。轩辕听取泰山稽和陶冉之言,与炎帝蚩尤联军议和,撤军回师,以桑干河为界,互不侵犯,七年无战事。此后,轩辕氏辞别大臣,上博望山学习天道,而大臣们加强训练,打造兵器,造指南车,以待战机。神农氏依附轩辕氏,又假意与蚩尤通好,把女儿嫁给蚩尤首领,其目的在于探察蚩尤各方面的情况。蚩尤夸父未敢懈怠,备加警惕,但把重点放在了开垦涿鹿、怀来土地上了。

【15】第三阶段,涿鹿之野再交战,轩辕神农又失败。轩辕氏修道三年之后,又经过几年军事训练,决定越过桑干河,偷袭夸父蚩尤领地。警备森严的蚩尤军民弩箭齐发,轩辕偷袭失败。之后,神农军在釜山与西灵山的炎帝夸父军对峙,轩辕军在轩辕丘(今黄帝城)与蚩尤城、蚩尤寨的三苗九黎对峙。轩辕军攻城不下,要从涿鹿之野的沟壑攻打蚩尤城,仗势兵多将广,打开了西南门,双方展开血战。蚩尤鸣金收兵,轩辕不知是计,下令追赶,中了蚩尤埋伏,兵士全部阵亡。蚩尤军趁上午大雾而反攻轩辕城,轩辕上午不敢出战,下午大雾散后,亲自击鼓督战,军队进入像迷宫一样的沟壑,风后再高处立旗定向,凭借指南车才逐渐接近蚩尤城。轩辕担心蚩尤火攻,不敢在高处扎寨,就在沟底安营。蚩尤的同盟军风伯观天象而得知其后三日有大风雨,命全军连夜制作蓑衣。次日,蚩尤指挥,风伯雨师作法降雨,顿时天昏地暗,暴雨如注,天地不辨,山洪和泥石流俱下,轩辕军打乱,自相践踏,来不及逃脱的被淹死,侥幸逃脱的又被蚩尤兵长矛长竿刺死,大雨三日,轩辕再次惨败。

【16】第四阶段,应龙、旱魃反攻,水淹蚩尤城。轩辕军被水淹之后,长久不敢出战。轩辕麾下的旱魃主张旱攻,士公吏建议水攻,句龙提出筑堤蓄水,再决堤防水,水淹蚩尤。轩辕同意了句龙的提议,设下计谋。应龙带人扮作蚩尤人,进入灵山河谷堵截河水,派人秘密坚守并观察蓄水水位。雨师发现河水明显减少,报告蚩尤,但未发现问题。恰好连降暴雨,所以,蓄水速度很快。轩辕下令驻守在轩辕丘的军队撤离。蚩尤人兴奋地大摆酒宴庆祝胜利。轩辕当夜下令决堤放水,蚩尤城的军民或在酣睡中被淹死,或在酣饮中成鬼魂,侥幸逃亡者甚少。消息传到蚩尤寨,急忙鸣鼓报警,抢救幸存生还者。忽然间喊声大作,轩辕军举着松明火把,从四面山岗冲向蚩尤城,逢人便杀,尸横遍野。蚩尤在蚩尤北寨指挥将士,与轩辕军激战,并连夜飞报桃花寨的夸父,请求支援。在激战之中,蚩尤将领陆危杀掉了轩辕军的猰貐(ya4yu3),而轩辕军则杀了蚩尤的九位君长,掳走了一些蚩尤兄弟。直到天亮,轩辕撤兵而去,蚩尤城血水横流,蚩尤发誓报仇。

【17】第五阶段,阪泉大战,蚩尤大破火牛阵。夸父援军闻讯,急行军赶往蚩尤城,但中途被轩辕军阻截在轩辕丘西南,蚩尤军的向导引导夸父来到了阪泉之野。轩辕派兵抢占了阪泉之野冬眠的高地,使夸父无法前往涿鹿之野。轩辕又派遣虎豹熊罴貔貅六军,自己坐在中军帐,排成了七旗阵。神农军在涿鹿之野获得了一只白鹿,因为其祖先曾经在白鹿原获得过一只白鹿而兴盛起来,所以,神农就把白鹿供奉在了中军帐里,认为自己得此神物,涿鹿必然能攻克,他们随后赶到了阪泉之野。夸父率三千精兵冲入七旗阵,展开激战。蚩尤的向导在混战中夺得一匹飞马,疾驰奔向蚩尤军大营报信,蚩尤使八十一兄弟中剩下的七十二位组成敢死队,冲入七旗阵,把夸父盟军解救了出来。轩辕虽然获胜,但怕中埋伏而不敢追击。蚩尤、夸父、少昊、风伯雨师等族兵会合,由蚩尤作为总指挥,然后分兵三路,左路军夸父,右路军少昊,中路军蚩尤,风伯雨师跟随蚩尤为左右大监。左右两路负责转移百姓,守卫祭祀中心,调运粮草,中路军则想要夺取轩辕丘。轩辕的将帅力牧和大奎献计使用火牛阵,选角大的牛,将火把绑在牛尾上,驱牛直冲蚩尤军营。蚩尤命兵卒用戟勾牛足,用矛刺牛腹,有些火牛转身奔回轩辕军。蚩尤大破火牛阵,轩辕自身反受其害。

【18】第六阶段,蚩尤灵夔被杀,蚩尤被擒杀。轩辕麾下的玄女向轩辕献计说,蚩尤以太昊为祖,把夔龙作为神物,如果能把他们的神物夔龙杀死,蚩尤必然失败。轩辕按计命壬潜入蚩尤的灵山,诱杀了龙池中的夔龙,并将尸体拖走。玄女又献毒计,剥下夔龙之皮,制成大鼓八十面,把夔龙躯体悬挂在竹竿之上,用夔龙的骨头作为鼓槌。这样一来,蚩尤军威受到极大打击,无心作战,被轩辕军掩杀过来而兵败。蚩尤收拾残部,转战于八卦村,把轩辕神农军引入八卦连环阵,才得以逃生,然后急忙赶往灵山去保护宗庙灵池。蚩尤嚎啕大哭之后,将祖先牌位交给18位兄弟护送下山,命夸父、少昊下山,组织族人突围;蚩尤自己把手一线天,又安排风伯雨师把手关口。轩辕军由应龙率领想要突破一线天,死伤惨重,只得退下山,绕到东面悄悄爬上山顶,与蚩尤守军决战。在激烈交战之后,蚩尤兄弟仅仅剩下27人,八千天军折损三千。风伯雨师为保存实力,拖蚩尤下山,放火烧了宗庙以及祭天的灵台。蚩尤越过灵山,遭到应龙伏击。蚩尤、风伯、雨师计议说,应龙喜水,又通风性,但怕火,所以,命人假扮蚩尤引开应龙追兵,风伯雨师随从,一路上多生火堆,蚩尤本人则从另一路率三千人走山路,约好到易水会合。应龙中计,追兵葬身火海,应龙被烧伤,逃入山洞而幸免一死。蚩尤、夸父、少昊、风伯雨师会合之后,决定南下到邢邑去见刑天氏,商议共同抗击神农追兵。当时,驻守滹沱河的夸父族,在威州、微水、栾城的罗姓苗支,都来增援蚩尤。轩辕和神农分兵两路进攻。轩辕率兵与少昊青阳、博山夸父在潴龙河的博野激战,神农直逼微水,被围困在白鹿泉。刑天氏与蚩尤从邢邑向东南撤退,驻扎在垒头,议定盗取神农的神物白鹿,以报神农杀夔龙之仇。诱获白鹿之后,蚩尤正要杀死,却被潜伏在蚩尤军中的女魃夺走,送回轩辕大营。蚩尤大军即可拔营,渡滏阳河,前往冀县,被轩辕大军追上,蚩尤浴血奋战,身负重伤,最后被擒。轩辕宣布蚩尤罪状,距今6527年的十月冬至前十八天,蚩尤被押赴刑场,轩辕令女巫用极为残忍的方式杀掉蚩尤——折断其脊椎,眉心第一刀破其天目,剥其皮做成箭靶,抽其筋做成旌旗而悬于城门,肢解其身躯四肢,割其胃做成被人脚踢的球,将其骨肉做成肉酱。

【19】第七阶段,刑天夺蚩尤遗体下葬,至死犹战。蚩尤受刑之后,刑天拼死冲入刑场,抢走蚩尤残存的尸骨,运至邢台,转送到奢龙氏秘密下葬。刑天返身领兵再战轩辕,终因寡不敌众,被轩辕斩首。后人传说,刑天头颅被斩,但尸身不倒,血柱冲天,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舞盾矛,继续战斗。刑天死后,被葬在常羊善,与炎帝相伴。或许其历史事实是,刑天虽被杀,但是,族众仍然继续战斗,绝不屈服。轩辕神农大军灭了刑天之后,大肆杀戮,残忍至极。偶然幸存下的苗民,被俘为奴仆。

【20】第八阶段,轩辕杀夸父,降少昊,擒风伯,会盟称帝。蚩尤被杀之后,蚩尤、夸父联军失去统率,兵败如山。夸父、少昊、风伯雨师商议,趁轩辕神农联军狂欢之际,举族向南逃亡,凡是能随军逃亡就都跟随逃亡。蚩尤部族推举滹沱营的首领为新任军长,由他和风伯雨师作为冲锋陷阵的前锋,中间是祖先神位、灵夔、黎民百姓,以及牛羊车马,由炎帝夸父断后;祝融族在西路,九黎族、穷桑族在东路,分别在两面保护;蚩尤兄弟和夸父兄弟在左右前后传递消息,以便互相照应。这样,大军且战且退。他们本来计划进入山东的家乡,但是,遇到轩辕军中的力牧和应龙截击,神农榆罔则在东坝头与他们决战。在这次战役中,蚩尤、少昊、夸父、共工联军受到重创,然后,他们决定一分为三,各自逃生:蚩尤、夸父、共工军民的一部分顺黄河北岸一直向西,退向太行山和华山,后有应龙穷追不舍;一部分蚩尤三苗主力和风伯、祝融、夸父的一部分渡过黄河一直向南;一部分蚩尤百姓和少昊、天吴九黎百姓向东进入山东。在此情况下,轩辕派遣风后与少昊、天吴谈判,少昊和天吴同意保持中立,不再进攻轩辕军民。向南逃亡的一部,在神农轩辕联军的夹击中,曾多次浴血奋抗战,但在华山下的潼关,夸父被应龙所杀而国亡,其族民辗转迁徙,后来分布到了中国南方、西北、东北,甚至到了北美洲、南美洲,参见《关于“夸父追日”》;少昊被轩辕强迫西征,风伯被擒获,所带领的军民被迫受降,接受轩辕管制。至此,涿鹿阪泉之战结束。距今6525年,轩辕氏首领芒在釜山会盟天下诸侯,神农氏末世的榆罔让位给轩辕氏芒。

【21】轩辕称帝之后,对于当初的蚩尤族人采取了分流的措施,把他认为善的迁移到了“邹屠之地”,把他认为恶的流放到了“有北之乡”。“邹屠之地”是什么地方呢?当初刑天氏把蚩尤遗体转移到邢台之后,让阚姓族人秘密转到了河南濮阳西水坡下葬。当时负责此事的有两族,一个是屠龙氏屠比夷族,另一个是蚩尤的亲家{女 取}訾氏常羲(或者叫常仪、昌意)。屠龙史奢比夷族,《山海经》中称之为“奢比之尸”,“屠”字就是来自“奢尸”二字的合体,即蚩尤族民众的阚姓族人,他们在东平湖梁山北面的黑虎庙和台前村的阚乡城内立了一个高达七丈的蚩尤冢,每年十月举行祭祀,他们为了给蚩尤守陵,所以假意答应归顺轩辕,表示自愿留在河南濮阳附近,而成为屠龙氏屠比夷族,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就被成为“屠”。{女 取}訾氏常羲又在山阴巨野县建造了蚩尤的肩髀冢,他们就居住在山东兖州南的邹县、西南有个邹邬,还有青州淄博的邹平,他们与少昊青阳氏联姻。因为他们的祖先{女 取}訾氏发明了十二月历法,正月叫做孟陬,这个“陬”字就是“蚩尤”二字的“急读”之音,转而成为“邹”字。他们也在十月祭祀蚩尤,但是,他们知道蚩尤的真身葬在河南濮阳,在这里所建的肩髀冢是为了寄托他们的哀思。以上两族的后人就世代居住在“邹屠之地”。他们后来形成了豫地的三苗,到了五帝时代的少昊、颛顼、帝喾时期再次兴盛起来。“有北之乡”在哪里呢?肯定是在当初蚩尤族最盛的冀州和幽州更北面很远的地方,应该是在辽西走廊以北。在与轩辕交战过程中誓死不降的蚩尤氏部分族人,被轩辕认为是恶人,所以被流放到这里。他们这一支是蚩尤族的骨干或精华,被流放到了会龙江、松花江流域,后再再迁徙道外兴安岭,最终甚至与轩辕氏的部分族人迁徙道了东北亚、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分布在田纳西州、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有阿尔堪萨斯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斯毕达·蒙特的贝雕为证。

【22】蚩尤军民被黄帝轩辕氏分流为三部分,其中战败的蚩尤主力被遣散到“有北之乡”,一部分被留居“邹屠之地”,除了这两部分之外,还有大批军民向南逃亡。向南逃亡的又分为两支,一支从兖州向南,顺着涡水、潍水、淮河向东迁徙,在扬州地区落脚,以苗山(茅山)为灵山,与南方太湖地区河姆渡-崧泽居民隔长江而居,成为扬州居民。另一支自兖州、豫州南下,渡过洛水、汝水、{氵 蚩}水,从南阳盆地翻过桐柏山、大别山,在这里留下了夸父桐柏支的巫支祁,在浠水流域有封豨氏,在巴水有蚩尤修氏,在举水有夸父崇吾山宗支;鸡公山南的滠水有聂耳国,西部澴水有从泾河迁来的共工氏;桐柏山南的涢水上游有天吴虞氏,中有有历山氏,下游有祁姓神农氏后裔。第二支的一部分进入荆山、大洪山区,共工氏的一部分留在了大红山区,汉水襄阳有朱襄氏,宜城有常宜氏,钟祥有祝融的分支钟山氏;漳州、朝阳、漳水一带,有太昊句芒重氏,沮水有女娲后裔,沮漳河则是句芒重氏和女娲氏的合居地;黄柏河有柏皇氏后裔,长江西陵峡有与蚩尤和少昊联姻的{女 取}訾氏常羲,以宜昌为都邑,又迁到宜都。就这样,他们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重建了炎帝祝融三苗九黎的三苗国。把东夷的大汶口文化、炎姜的仰韶文化带到了淮河长江流域,由此儿诞生了太溪文化、区嘉陵文化。后来,桐柏山、大别山水系的氏族繁衍生息,一部分继续南迁,进入荆州水乡的鄱阳湖、洞庭湖一带。因此,炎帝时代虽然过去,但是,他们并未断绝,而是和黄帝氏族的人一起生活在中华大地,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

【23】神农氏榆罔退位之后,在卢氏城思前想后,黯然神伤,终于明白了天道退行之理。天道无私,人道重德,如果纵欲极私,则互相杀戮。卢氏城在华山,这里本来是祖先华胥与兄弟夸父的故乡,如今却都已人去地孔,他认识到,若不是当初自己争强好胜,自己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此地也不至于道这个地步,虽然说天灾是一个原因,但是人祸也是一个原因。于是,他决定离开卢氏城,沿丹水南行,到了谷城,去传播谷物种植之术。此地其后潮湿闷热,疫气瘴气很重,随他而来的神农氏族人水土不服,病死众多。于是,榆罔到仙人渡寻找药物。他用赭红色的药草做成一条鞭子,涂上从丹水河中采来的朱砂,用来鞭打百草,这样既可以驱赶虫蛇,又可以识别百草药性。他还亲口尝试各种植物的各个部分,了解其性味,观察对自身的影响和自身的反应,确定百草的主治病症以及疗效。他又到武当山和大巴山寻找药物,一路教人种谷,为民治病。后来还到原始森林中采药。神农榆罔的功德,得到了周围族众的尊敬,即使是当初与之交战的蚩尤炎帝联军的族人,也不再记恨旧仇,沮漳水的祝融氏等都愿意追随他学习识药、辨药、采药、制药、配药、和药、用药、疗病之术,使中医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他们把榆罔尊称为神农赤帝,把榆罔架梯采药之地尊称为神农架。当他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时,便到了可以直接洞察天地万物本性的状态,可以运用体内的浩然之气摒除邪气,并通过穴位经络养生治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祝融跟随神农从兴山到宜昌,南下洞庭湖。赤帝虽然可以用正阳之气排毒解毒,但是,无数次的尝毒,也在损害着他的正阳之气。当他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的时候,毒性无法排除,最重肠断而离开人世。神农赤帝不仅对中医的药物和穴脉之学贡献巨大,而且开创了脉息诊病、砭石针灸之法,还做医巫诊方,留下了四卷《神农本草经》,是天下之医圣。此后,祝融继承榆罔之号,号称赤帝。实际上,当时,赤帝与黄帝主要势力各自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可以说“各有天下之半”,共同促成了“炎黄子孙”的繁荣。

【24】在战争过程中,蚩尤氏与黄帝氏都曾有残暴之行,黄帝氏尤其残暴,因此,儒学之道中,虽然黄帝位在三皇之列,却并不盛称其事,而《史记》则将黄帝划入五帝之中,并且道家、道家把黄帝推崇得很高,玉皇大帝和西王母都与黄帝时代有关。不过,黄帝时代的几位君主的残暴,不等于整个时代的残暴。在黄帝氏族的先世,轩辕氏本名为天黿氏,发祥于甘肃天水东部70里的轩辕谷、轩辕台,即古昆仑山一带。古昆仑山是西王母(嫫母)的居住地,因此,其山也叫“西王母之山”。当时的轩辕酋长娶西王母嫫姆为妻,或者是轩辕酋长入赘于嫫母氏族,从此开始才有“黄帝”之称。西王母之国,即女子国,人们普遍长寿。约在距今7400-7000年前,轩辕黄帝因为大洪水而离开天水地地湾,向陕西岐山迁移,与彤鱼氏结伴同行。彤鱼氏居于姜水,天黿氏居于姬水。后来,彤鱼氏沿着渭水、泾水向东迁移,天黿氏则向洛水、延水迁移,漫布陕北,与共工氏相邻而居。两族的后裔分别名为鼓和延,居住在铜川和延水。天黿氏在延水与漯水氏嫘祖以及方雷氏女节联姻,嫘祖和女节都是西陵氏的分支。嫘祖接纳常羲(昌意或常宜),使之入赘为子。西陵氏嫘祖与天黿氏越过黄河,北行道桑干河,因为嫘祖居于此,所以桑干河命名为漯水。他们又沿着漯水北行,到了涿鹿盆地定居。共工氏和彤鱼氏先居在洋河,后来,共工氏进入张北地区,彤鱼氏进入赤城,昌意居住在尚义。

【25】距今6525年到6378年,属于涿鹿姬轩黄帝时代。他们建都于涿鹿,又名轩辕丘、轩辕台、轩辕城,今遗址尚存,故城在河北省矾山镇三堡村北,实测遗址城墙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450-500米,城墙高达16米,顶宽3米,底宽16米。古人所说的黄帝寿命110-117岁,所指的都是涿鹿城时代的轩辕氏几代君主的执政年限,而不是一个人的寿命。轩辕氏在此休养生息百年之后,逐渐向南方迁移,进入灵宝姬姜有熊黄帝时代,即距今6378年到6270年之间。他们先到了王屋山,再到华山熊耳山,建都于河南灵宝的阳平。当时,此地炎热,百姓多病,因此,黄帝深为担忧。居住在鸿胪水边的鸿胪堡(今朱阳镇西台地)的大鸿氏鬼臾区向黄帝进言,推衍大易之道,顺天地之纪,通幽冥之占,明死生之说,达存亡之道,救人之性命。于是,黄帝由《连山易》、《归藏易》推衍出《乾坤易》。唐朝麻衣道者曾说,《连山》用于治天下,《归藏》用于论长生。《乾坤》则重在卜吉凶。至此,三皇时代的大道得以完善,天地人三才之道得以完全展现于天下。灵宝有熊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他得知宁夏崆峒山广成子的后裔在豫州临汝的密县,于是,就前往学习神仙道术;又西行岐山,向岐伯学医道以及针灸、穴脉之术,在归途中,收方雷氏的雷公为徒,传《灵枢经》给雷公;到肇山向柏与高学血脉运行之道和针灸原则和调治方法;又向榆附(少俞)和少师学习法术。后来,灵宝黄帝与岐伯、雷公论医道,传下《素问》和《灵枢》,后世合成《黄帝内经》一书,成为中医三大经典之一,灵宝黄帝也成为道教中的灵宝道君。这个灵宝姬姜有熊黄帝时代,可谓黄帝时代的鼎盛期,百姓安宁。

【26】距今6270年到6152年之间,属于新郑鬼酉缙云帝鸿黄帝时代。这个帝鸿不是大鸿氏鬼臾区。新郑,是河南新郑,当时黄帝氏族的都城所在地。鬼酉,是鬼姓姜支或姜姓鬼支的鬼臾区的后裔。缙云氏,是黄帝初期所立的夏官,属于以云纪官的五正之一,本来姓姜,受黄帝赐姓为酉,封在涿鹿新郑的大隗山,主管中天表木观测。帝鸿,应该是大鸿氏鬼臾区的后裔,大概是共工氏的一支。帝鸿氏和缙云氏都是炎帝魁隗氏的后裔。鬼酉是氏曾经主管观测天象,帝鸿氏鬼臾区曾经主管占星气。大概是因为明天数、通天道,而又入赘于有熊氏黄帝,所以才先后登上帝位,先后执政共有百年左右。距今6152年到6061年,进入黄帝时代末期,即汾晋姬祁帝轩黄帝时代。这个帝轩氏黄帝,是灵宝有熊黄帝后裔的分支,是姬、祁联盟的黄帝族领袖。他们从神农氏卢氏城、伊水、洛水,越过黄河,经祁家河、沿汾水,经霍太山、太原,到达吕梁山、云中山北端的轩岗,在轩岗建立帝都。此时,中原一带的少昊氏逐渐兴盛,而黄帝轩辕氏则逐渐衰微,帝轩则由轩岗返回本部涿鹿盆地,渐渐向西辽河发展,因此而有了洪山文化。此后中华民族结束“三皇时代”,而进入“五帝时代”。“三皇时代”是中华文化大道的创立期,汉朝孔安国《尚书序》中说:“三皇之书曰三坟,言大道也;五帝之书曰五典,言常道也。”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中说:三皇以道治国,五帝以德治国,三王以功治国,五伯以力治国。

【王大有著《三皇五帝时代》(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