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7把吉他有1把出自这里,产销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这里,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6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是“中国吉他之都”,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这里,是贵州正安,一个2020年才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省级深度贫困县。
从无中生有到一鸣惊人,从异军突起到集群发展,从脱贫攻坚到高质量发展,正安吉他演绎着不同凡响的传奇乐章。
正安吉他文化广场(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篇:无中生有的“奏鸣曲”
2013年以来,正安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选准吉他这一个主导产业,锲而不舍地抓,奏响了一曲“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奏鸣曲”。
正安吉他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工潮说起。
1987年,正安县组织300“娘子军”南下广州务工,开启了我省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先河。1995年,郑传玖也加入打工队伍,辗转成为吉他制造厂工人。2007年,郑传玖与哥哥郑传祥联手在广州创办吉他制造公司,代工生产世界知名品牌吉他。
那几年,在广州打工从事吉他生产的正安人,竟有5万之多。这成为日后正安发展吉他产业的核心资源。
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支持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正安县委、县政府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吸引外出的正安吉他大军回乡创业就业。
正安吉他产业园产品展厅(闻双 摄)
2013年,郑传祥、郑传玖兄弟率先响应,回乡创办贵州第一家吉他企业——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吉他兄弟》,在央视播出。
2013年,是正安吉他元年。
那时,正安不通高速公路、没有产业配套,吉他生产原料、销售渠道两头在外。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搞吉他完全是异想天开。
但是,正安县委、县政府很坚定。他们相信,只要有人才,敢想敢干,一切条件都可以创造。认定了的事情,只管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干。
正在加工的吉他部件(闻双 摄)
正安使出浑身解数优化营商环境。郑传玖清楚地记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对他说:“企业墙内的事自己干,墙外的事政府帮。”
8年锲而不舍,一大批企业向正安汇聚、一大批技术人才“出口转内销”,正安吉他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
截至目前,正安吉他产业园年产销吉他600万把,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一把小小的吉他,让正安一鸣惊人,名扬天下。
发展:风生水起的“协奏曲”
正安县坚定不移推进吉他产业集群发展,吉他配件、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培训等产业链日趋完善。以吉他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奏响了产业发展的“协奏曲”。
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和郑传玖兄弟有相似的经历:外出打工、返乡创业,吉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贝加尔公司手握51项专利,是正安吉他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旗下“威伯”品牌连续五年稳居吉他电商销售榜首。其中,2018年获颁全国第一张吉他原产地保护认证标识,当年卖出97万把,占全国吉他线上销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娜塔莎乐器公司车间内,工人正细心制作(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 摄)
被正安吉他吸引的,既有饱含深情的返乡游子,也有眼光独到的商界精英。
侯百春在京津沪打拼多年,投资创业成功。2018年,他来到正安创办贵州如微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吉他销售、吉他教育和吉他旅游开发。
营销版块,代理销售30多个品牌正安吉他;教育版块,推广《正安吉他》标准,促进吉他文化进校园;旅游版块,用吉他吸引游客走进正安。
马氏吉他制造公司数控车间内(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摄)
集群发展,是正安吉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一招。围绕吉他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
目前,正安有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111家,吉他配件、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集中布局,基本形成了闭合、稳定的产业链。
琴弦、琴枕是目前仅有的2种正安不能生产的吉他配件,而这个短板即将被神曲公司补上。公司与浙江企业合作的琴弦、琴枕生产线,今年5月即将投产。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行业影响力日趋提高。2020年,《正安吉他》团体标准发布,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获得全国13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
正安吉他展览馆(卢世容 摄)
2021年,正安吉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正安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吉他之都”称号。
正安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坚持不懈推进吉他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吉他生产及其配套企业发展至140家以上,年产销吉他1000万把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20亿元。
转型:厚积薄发的“变奏曲”
经过多年努力,正安吉他正朝着更加注重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品牌打造、更加注重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奏响了从脱贫攻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变奏曲”。
2月6日,马氏吉他正式复工。
今年,企业从代加工生产转型发展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马大树十分满意,“通过自主品牌打造,我们每把吉他的利润是原来代加工的5倍以上!”
马氏吉他制造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摄)
转型,是这两年正安吉他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不仅要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也要做强品质做优品牌、提升综合效益。
为此,正安力推吉他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吉他广场、吉他风情小镇、吉他文化主题公园、吉他规划展览馆、吉他主题酒店等;聘请了世界著名吉他大师莫勒为正安吉他形象大使;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首届贵州正安吉他展览会;先后承办第四届全国吉他教学研讨会、第十四届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正安吉他音乐节;推动吉他文化进校园,鼓励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习吉他。
正安吉他广场夜景(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后,赵山提前了开展吉他跨境电商业务的计划,立即着手组建团队、对接平台。
侯百春认定,围绕吉他产、销、教、文、旅至少可以产生3到5家市值200亿元的公司,下定决心在正安“淘金”。
新年,神曲公司订单爆满,工期已经排到2023年。
“我们的理想就是要把正安自主品牌的吉他卖到全球,让全世界的吉他爱好者买到我们正安吉他。”郑传玖满怀信心。
正安吉他展区内正在排练的乐队(闻双 摄)
目前,正安吉他拥有核心专利268项、自主品牌56个,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其中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前后两个国发2号文件,正好映照了正安吉他从孕育到诞生、从发展到转型的关键节点。
正安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叶晓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奋力推动吉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正安吉他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吉他产业聚集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毓钊 卢世容
编辑 刘诗雅 杨韬
编审 王璐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