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autism)也称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前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儿还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孤独症患儿的远期预后差,47%~77%预后不良,70%社会适应障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孤独症的原因和治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症的原因和治疗(导致孤独症的3大原因你知道吗)

孤独症的原因和治疗

孤独症(autism)也称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前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儿还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孤独症患儿的远期预后差,47%~77%预后不良,70%社会适应障碍。

临床分类

孤独症多以社会交往的类型来分型,该分型应用较广泛。

1、冷漠型

此型患儿除有需要(如要吃、要玩玩具)外,几乎不主动发起社交,对别人给与的社交主动交往一般也没反应。

2、主动但怪异型

患儿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但是互动方式显得奇特、怪异、不合时宜。

3、被动型

他们能够接受社交性的亲近,并不会躲开他人的主动亲近,但是他们不会主动开始这种社会互动,且社会互动显得生硬、刻板。

流行病学

传染性:无传染性

发病率:国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1‰~2‰。英国广泛性发育障碍患病率9.1‰。美国最新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约为1%。

发病趋势:有增高趋势。

好发人群:好发于儿童,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患儿比例为2.3:1到6.5:1。

病因

孤独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是一个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的精神障碍。

1、遗传因素

遗传对孤独症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染色特上面的相关基因,孤独症患儿母亲再分娩第二胎时孤独症的患病危险率为5%。一些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和其他亲属也有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2、环境中有害因素以及围产期有害因素

可能在妊娠早期影响胚胎的发育,增加孤独症患病。

3、脑功能和脑发育异常

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一些脑区的功能异常,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目前认为孤独症可能是调控脑发育和神经细胞之间连接的基因异常导致胎儿早期脑的正常发育受损所致。

危险因素

1、母亲孕期不利因素

目前有研究显示,母亲孕期不利因素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期高龄;母亲怀孕时父亲年龄较大;母亲孕期有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吸烟、服用某些药物、情绪不稳、出生时缺氧或窒息等。

2、后天的环境因素

特别是在患儿大脑发育关键期,其接触的不良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预防

目前,孤独症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婚前检查,避免孕期宫内感染以及尽可能避免孕期服用可能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等,对预防孤独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此外,大约1%的孤独症是由感染风疹引起的,因此接种风疹疫苗能有效预防这种类型的孤独症。

更多精彩阅读,敬请关注@药渡

#孤独症##清风计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