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走过人生20岁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这个在我的理想中从未出现过的职业,就像一个神秘、陌生而遥远的梦,突然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在激动之余有些措手不及。
那是80年代之初,急于让我参加工作的父母,听说铁路上招收列车乘务人员,觉得当一个头戴大盖帽、身穿铁路制服的列车工作人员,不仅能全国各地跑,还有较高收入,就让我报了名。经过几番笔试、面试,最后体检,我顺利地成了一名铁路工人。
对铁路几乎一无所知的我,直到报名时才知道,我参加招考的是蒸汽机车乘务员,也就是火车司机,并非列车服务员。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明火车司机的重要。后来我才弄明白,在一趟列车上工作的所有人都被统称为乘务员,按照分工有直接服务旅客的列车员,在火车头上操纵列车的火车司机,有随车确保列车设备安全的检车员,当然也有随车的乘警。这些,组成了一趟列车运行中安全正点、服务旅客的基本力量。
由于家乡不通火车,从小对铁路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人们的言谈之中。火车的神秘,曾经寄托了我许多遐想,寄托了我的诗和远方。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机务段,也就是铁路上专门管理火车司机和火车头的单位。
那时,全国大部分铁路还处在蒸汽机车时代,我报到的西安机务段没有一台内燃和电力机车,今日人们司空见惯的动车组,更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随着声声震耳的汽笛、阵阵升腾的气雾,我第一次看到几十台蒸汽机车或静卧、或慢行在机车库内。它们那高大、威武、腾云吐雾的钢铁躯体,处处彰显着冷峻和坚硬、粗犷和力量。一人多高的机车动轮,更给人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当机车在库内铁道线上运行时,尽管速度和人走路差不多,依然能够感觉到脚下大地的震动。
这里就是人们在大地上看到的撼山震岳、腾云驾雾的蒸汽机车家园,它们在这里整备、检修、待机,随时准备出库挂上一趟趟南来北往的列车,把旅客或货物送向四面八方。
被这初步的印象震撼着,与一同入路的150多名新工,报到第二天就开始参加紧张的新工培训班。我们这批新工中,除了小部分铁路子弟,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从社会上招工而来,大家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通过三个月的学习,我对铁路运输特别是机车乘务员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有了初步的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安全的话题。人们常说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对火车司机来说,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同一机班同事的人身不烫、不摔、不挤、不碰才是最关键的。一台蒸汽机车,从里到外处处都是坚硬的钢铁、高压的蒸汽、各种裸露的灼热管路,而且一趟车要在高五、六米的车体上多次爬上爬下,处处都存在着安全风险。
培训班即将结束时,我们开始现场观摩学习。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机车库内,登上了一台正在整备作业的机车。
蒸汽机车的驾驶室(也有叫“司机楼”的),前面连着庞大的锅炉,后面连着煤水车。登上机车驾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了高压蒸汽的各种仪表、管路以及阀门、阀杆、旋钮,气压表、水位表是掌握锅炉蒸汽压力和锅内水量的,水少了上水,汽不足烧汽,才能保证机车正常运作,列车正常运行。还有速度表,是掌握列车运行速度的。位于下部中央位置的是两扇铸铁填煤口盖,就是锅炉的炉门,通过脚踩位于地板上的炉门阀,两扇门分别左右张开,就可以将煤一鍬鍬投进炉膛。左边司机座位前是掌控机车动力,如同汽车油门踏板的汽门把,根据动力需求可前后调整汽门大小;司机右手是一大一小两个制动闸把,大的控制列车,小的控制机车,脚下也有踏板,是拉响汽笛的。位于右边的副司机座位处,除了前面一个放水的拉杆阀,脚下一个拉响汽笛的脚踏板,似乎再无其它设施。
当时我们运用的是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构造速度每小时85公里,但很少能跑到这个速度。另外,还有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汽机部件,包括汽室、汽缸、活塞、十字头、摇杆、连杆、阀动装置等。固装锅炉、汽机等部件的车架,经弹簧悬挂装置将重量由轴箱传至车轮,由钢轨支持。动轮把机械部传来的机械能转变为机车在轨道上的走行功。还有包括弹簧悬挂装置、轮对、导轮、从轮、轴箱、导轮转向架、从轮转向架和牵引装置等构成的走行部。
与公路不同,铁路列车都是靠左行,以左边为上行,右边为下行。全国铁路所有朝向首都北京的列车都是上行,车次都是双数;逆向首都北京的列车都是下行,车次都是单数。
这就是我刚参加工作对铁路的初步认知,对蒸汽机车火车头的初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