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清正的官员有哪些(为何能培养出13个部级官员)(1)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平平爹

最近,笔者重读《史记》,重新审视了一个之前我从来没有注意的人物,他就是万石君石奋。很多朋友都知道,司马迁具有好“奇”的审美倾向,也就是说他喜欢描写一些有特点的人物,即使是走卒贩夫,他也照写不误。通过太史公的妙笔,一个个英雄豪杰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令人过目难忘。比如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大气洒脱的刘邦,力拔山兮的项羽,百战百胜的韩信, 算无遗策的张良,等等。

开始觉得,石奋这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也没有卓绝的军功,更没有鲜明的特点。他就像个异类,突兀地存在于《史记》这 个鸿篇巨制之中,怎么看都觉得不大和谐。但现在重读《史记》,发现这个人真不简单。他不简单的地方主要有两个:

首先,石奋资格级老,活的非常长,从汉高祖时期一直活到汉武帝初年,以八十余岁高龄而善终。在所有开国元勋中,石奋活的最长。其二,他的家庭当高官的人极多。在汉代,往往以粮食来支付官员的工资,粮食拿的越多,官职就越大。如果能拿到二千石,就已经相当于现在部级以上的高官。而石奋一家居然整整出了13个二千石高官。特别是石奋以及他的四个儿子,皆为二千石,五个人一共一万石。即使连汉景帝也不禁感叹:“一个家族咋能尊贵到这种地步呢?以后石奋你就叫万石君吧!”从此,石奋“万石君”的称号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于是刘邦娶了石奋的姐姐,赐他一个中涓的职位。所谓中涓,也就是高级侍从,主要负责护卫与打杂。别小看这种打杂的角色,因为离皇帝比较近,很容易得到提拔。西汉名臣曹参就曾做过刘邦的中涓。果然,石奋一路平步青云,历经惠帝、文帝、景帝等数朝,一直荣宠加身。到了景帝四年,年纪已经很大的石奋退休回家,而他的四个儿子早就已经成 才,并在父亲的提携下也成了二千石高官。

汉景帝死后,年幼的汉武帝即位,他的奶奶窦太后临朝。由于缺乏人才,窦太后就想起了石奋一家,她说:“石奋侍奉朝廷几十年,从来不多嘴多舌。从没听说过出错,虽然不通文学,是个质朴可用之人啊!比我最讨厌的儒生要强多了!”

听闻万石君的四个儿子都以谦恭谨慎出名,窦太后就任用了他的两个儿子做官。她命大儿子石建为郎中令,负责首都、宫廷禁卫,相当于现在北京军区总司令,此官就是后来的执金吾,排场很大,权力也很大;命小儿子石艺为内史,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

两个儿子都当上了大官,作为父亲的石奋本应十分高兴,然而他却偏不,反而忧虑了起来。作为官场老油子,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更明白爬的越高摔得也越惨。在他漫长的人生 中,他曾看到无数官员由于不够谨慎、过度嚣张而人头落地,所以石奋很早就对自己的子孙进行约束。

首先,石奋把整个家庭都变成了朝廷。在家里,石奋犹如独裁的君主,说一不二。他每天都穿着官服见自己的子孙,对他们只称其职位,而不称呼其名字。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孙时时刻刻的绷紧那根弦,明白必须少在官场上犯错这个道理。当儿孙犯了错,他既不打也不 骂,就是背过身去,绝食。这样可把自己的儿孙吓尿了,他们连忙负荆请罪,向父亲坦白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直到儿孙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万石君才会原谅他们,重新进食。

有一次,石奋的小儿子石庆喝多了,乘车进入内门忘记了下车。这事被石奋知道后,大为光火。在外人看来,这事真的很小,不就是忘记下车了吗?然而万石君把这事看得很重,又一次不肯吃饭了。于是石家子孙在大儿子石建的带领下,全都脱光上身衣物,向石奋请罪。石奋这才说道:“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 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石庆听后大为惭愧,此类错误以后再也没犯过。

我国历史上清正的官员有哪些(为何能培养出13个部级官员)(2)

在石奋的感染下,石家所有的儿孙都谨慎的变态,容不得一点错误。例如大儿子石建,他曾给汉武帝上了一份奏折,后来皇帝把奏折又退还给了他。石建翻来覆去地检查自己的奏折,突然发 现其中一个“马”字写错了,本来下面的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因为这个小失误,石建吓得几乎晕厥过去,他不住地说:“完了,皇上会杀了我啊!”当然汉武帝退回奏折并不是因为写错了字,最后石建也没有因此受到了处罚。然而从石建的反应来看,他对出错是相当在意的。

不久,万石君一家又迎来了考验,小儿子石庆被提拔为宰相了。在以往,当宰相是个非常荣耀的事,然而在汉武帝时期却不是。因为汉武帝建立了内朝,架空了宰相领导的外朝。宰相参与不了决策,只负责执行而已,如果事情做不好,还得背锅。在汉武帝朝,丞相的死亡率很高,几乎没几个善终的。曾经公孙贺被汉武帝任命为宰相,他几乎被吓得瘫软在地,大哭:“我是个武人啊!真当不了宰相啊!”然而汉武帝如何能依,公孙贺还是勉为其难地当上了宰相。然而到了最后,他的下场十分凄惨,因涉及巫蛊之祸而被杀了全家。所以,石庆被提拔为宰相绝不是好事,搞不好就会危及一家人的生存。

然而奇迹发生了,石庆安安稳稳地做了九年宰相,病死在了任上。原来石庆在任上,将混日子的原则发挥到淋漓尽致,皇帝说啥他就做啥,从不发表议论。久了,汉武帝觉得他年老无用,权当他是个吉祥物,啥事都不叫他参与。做的少自然也错的少,在九年的宰相生涯中,他也就只有一次因为犯了小错,而被判处罚金,其他时间啥事也没有。

万石君石奋死于汉武帝时期,孝顺的石建也在不久后死去。到小儿子石庆去世,石家做到二千石高官的总计达到13个,可以说一家整整出了13个部级以上高官,这在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然而由于石庆放松了对子孙的教育,石家子弟染上了一些臭毛病,陆续被免了职,石家也渐渐衰落了下来。

我国历史上清正的官员有哪些(为何能培养出13个部级官员)(3)

万石君一家的兴衰到底为了向我们说明什么呢?纵观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让我们记得住的功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一家那变态的恭敬与谨慎。司马迁之所以写这个缺乏传奇与特点的人物,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要向我们揭示一条职场法则:“少说多做,不要犯错;要低调,不要出格!”多做能积累功劳,不犯错让人找不出毛病,低调与不出格能防止领导与同僚的猜忌与妒忌。只要做到这几点,即使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一样能走上人生巅峰。

但万石君一家的一生虽然平稳,但是却庸碌,甚至是尸位素餐。以万石君为榜样,这样懂得保身之道的庸官层出不穷,比如明朝的“万岁阁老”万安,清朝的“磕头”学士曹振镛都是其中典型。明明位高权重,却对国计民生毫无贡献,浪费了人民给他们提供的俸禄和粮食。所以,我还是比较欣赏同为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主父偃的名言:“生当五鼎食,死当五鼎烹!”在其政,谋其位,绝不做庸官、懒官,力求一个轰轰烈烈的一生。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