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抽空在西瓜视频看了豆瓣评分9.6分的俄罗斯动画片《玛莎和熊》。其实,这部动画片早就火遍全球,毕竟这是仅用一集就在YouTube获得33亿点击量并打破了吉尼斯纪录的神片。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这类型的动画片了。但是看下去之后,我发现那头名叫米沙棕熊身上有太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那种不太懂得控制自己坏情绪的家长们,更需要去看一看反思自己,面对孩子作妖时,你的应对可能连熊都比不上。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1)

玛莎和熊

为何这样说,因为《玛莎和熊》揭示了许多亲子相处之道,米沙是一头获得过无数马戏表演奖的棕熊,退休后他的日常就是钓鱼、下棋,日子过得可以说相当悠哉。可是,平静的生活里却突然闯进了一个人类小女孩玛莎,从此米沙的生活就没少叹气、扶额、翻白眼,可米沙从未将那些坏情绪向玛莎宣泄。

在《玛莎和熊》里,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接纳自己与孩子的情绪,学会去情绪化管教孩子,培养出高情商、有教养的孩子。

你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以坏脾气回你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2)

哭泣的宝宝

前两天,我就听朋友说住她隔壁家的奶奶情绪失控,对孩子发泄的事情。奶奶嘴里嚷着“你给我滚!”然后一把将年仅1岁4个月的孙女推出门去,并给关在了门外。

朋友说她听到走廊里不断传来孩子哭得声嘶力竭的声音,不忍心下打开门打探情况,却抬眼就看到小孙女跪在隔壁家的门前,边哭边拍门嘴里吐词不清地叫着奶奶。

朋友抱起了孩子,慢慢安抚情绪,等安静之后就敲门,让奶奶放孩子进去。结果这个孩子一进去看到奶奶,就又开始大哭,奶奶气着又把孩子给扔了出去,边扔还变骂,“我收拾不了你了,你给我滚。”

经朋友了解,原来孩子哭是因为,孩子喜欢玩家里一个细小尖锐的棍子,奶奶看到吓到害怕孩子不小心戳到嘴里或脖子,一把将孩子手中的棍子抢过来放在安全地带。玩具被抢,孩子就气哭了,不断围着奶奶转哭闹着要棍子。因为奶奶不允许,这位孩子就开始撒泼打滚,躺地上耍赖,怎么说都不听,就把奶奶气得够呛,所以做出了不恰当的事情。

而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位奶奶控制不住情绪,伤害孩子了。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3)

节目截图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句话早已传进我们做家长耳中,可不一定进入了我们的心灵。

记得在综艺节目《爸爸回来了》里有一期贾乃亮向医生咨询孩子的一些毛病是不是遗传?医生当时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实孩子是镜子里的你。父母会带给孩子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所以当家长的需要有一个意识,就是通过孩子要学会约束自己。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因为孩子的一些“作妖”行为疲惫烦躁,当看到自己辛苦收拾好的家被孩子搞得乱七八糟时,心中怒火直线升腾;当面对孩子执意要去玩对他危险的物品,你所有的解释他都不听,只管撒泼打滚以求达到目的时,心中耐心就会直线告罄……

那位奶奶,就是将坏情绪宣泄给了孩子,结果孩子有样学样,也充满了坏脾气。如果奶奶知道“镜子理论”,她也许就会明白,这是孩子的“以牙还牙”,可是她不明白,所以带出来了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互相伤害。

你对孩子耐心你的孩子就会充满安全感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4)

米沙煮饭玛莎捣乱

在《玛莎和熊》的第一集,我仿佛看到一个熊孩子在我面前,不断挑战我的抗压能力和承受底线。

玛莎的出场一点也不讨喜,无知无畏,把正在外面钓鱼享受退休生活的米沙家搞得一团糟。米沙家里满墙的奖杯奖牌纪念着他辉煌的过往,这也是米沙珍视的过去。可是这些在玛莎眼中却只有一种解读,“哇,好多玩具。”

因为玛莎的误闯,米沙家可以说是遭遇了一场“蝗灾”,屋外屋内一片狼藉。回家的米沙看到这幅景象满是惊讶,看到正在床上蹦跶得开心的玛莎,米沙只是把她拎起来放在门外,没有打骂。

虽然都是驱逐孩子出门,但与前文中奶奶的做法完全迥异,何况此时玛莎对于米沙来说还是一位陌生人。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5)

米沙捉起玛莎把她放出门

即便如此,不断被玛莎打扰的米沙,还是会因为想到玛莎深夜在森林里不安全,晚上打着手电筒去找玛莎。这个举动,让我看见了藏在米沙硕大身子里的那颗“慈心”,就好像那些因为惩罚孩子做法失当之后,后悔不已的大人们。

随后,米沙冬眠被玛莎强行打断,没个安生日子。战胜困魔,强行打起精神,不得不站在厨房里为玛莎做饭,还得防着玛莎捣乱的米沙,也像极了那些个在冬天与温暖被窝抗争,不得不起床为孩子们做饭的我们自己,敏捷防备的手段都是和小恶魔们斗智斗勇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条件反射。

面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圣诞树被玛莎给毁了,米沙选择了带着锯子和玛莎一起去雪地里重新再寻找一颗新的圣诞树。面对玛莎对森林动物脚印的好奇,在兔子和狼的脚印区分上,不管米沙怎么教玛莎还是会讲错,米沙也没有发脾气……

短短几集,米沙就让我们当家长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你的脾气对孩子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包容、理解可以。

正是米沙的好脾气,玛莎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所以才敢在米沙面前各种折腾,当一个熊孩子,好奇地用一种看似破坏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

育儿我们需要谨记我们都曾是孩子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6)

妈妈和孩子玩

当妈妈以后,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从未对女儿发过脾气。虽然,她才一岁多大,朋友们也常笑我,“以后有得烦,看你能坚持多久。”

确实,随着月龄的变化,她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明显,特别会走路之后,育儿模式就从我们让她呆哪里,她就在哪里变为了她想去哪里,就得去哪里。不受我们大人管控,在家里也喜欢丢东西,翻箱倒柜的捣乱,不让干就会不开心、哭鼻子。

可是,对于她不受控的情绪,我们大人就得跟着乱来吗?大人和小孩的区别之不就在于大人懂得自控吗?我曾经看过一篇漫画文,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大人传递着一个幼小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多么奇妙,大人眼中的稀松平常在孩子们眼里却大不一样。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7)

跑进盒子里的小孩

我们眼中装着物品的普通盒子,在他们眼中却是蹦跶出许多惊喜的神秘礼盒,所有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和古怪。所以,孩子们喜欢这里摸摸,那里咬咬,一个简单的把小球装进杯子里,又把小球摇晃着,摔出来的动作,即便一次性重复十遍以上,下一次做他们依然兴致盎然。

我们大人与小孩子的认知程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以大人的思维去评判、评价孩子的行为,不啻于对孩子进行“降维打击”。

我很庆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了这样一个育儿意识:学会将自己归零,让自己重新变为孩子,以孩子的心情和状态去理解我们的孩子。

基于这样的思想,再去看待孩子的坏情绪和破坏王表现时,我有了一颗平常心,渐渐懂得育儿是一条从失控慢慢接轨到有序的过程,这是一个接纳、理解成长的过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自控,让我们在孩子的生命中从掌控者慢慢变为旁观者。

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尝试去情绪化管教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8)

转换情绪

在对孩子行为有同理心后,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我的经验是可以先对自己提出三连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其实是对我们大人坏情绪的一个积极暂停,可以让我们从发怒中跳脱出来,思考我们行为目的。

有时候,即便面对我那才一岁多的女儿,她一些行为做法,都会让我产生一种,“她是故意气我”的假想,感觉她怎么这么烦人。

这一刻,我会警惕自己的表现,试图理解小朋友词汇量有限,很多她需要的物品用言语无法表达,她就会双手指向一片物品吼吼或是尖叫,要是没拿对她想要的东西,就会急到气哭,要哄一段时间才行。

当我们带着好奇心去挖掘这种不当行为背后的缘由,我们就能明白孩子这些行为其实是在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控眼前的境况。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从理解的角度给出孩子们需要的反馈。

不管孩子怎样不当的行为,我们会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让他们明白比起用发脾气这种简单粗暴地手段,孩子们有更多和谐的方法达成所愿,有更好的方式让我们家长注意到他们。

我们希望他们吸取经验教训,用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地传递出有关自控、分享、理解、负责任等等道理,在不同的事件里学会找到自己的对人对事的方式方法。

因为想教育的不是以暴制暴,那么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发育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我女儿年纪小闹情绪,在我和她的相处中,我摸索到的就是,让她深刻地感受到即便她没办法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但是她哭闹背后的原因,妈妈和奶奶都懂,在帮她找东西时,我们会耐心地一个个将她可能想玩的东西给她,并顺便话唠一波,用语言转移她的注意力,挨个地讲一遍拿给她的是什么。

也许因为明白需求会被看见,所以她很少出现哭起来就止不住的情况,常常眼泪还没出来,声音就收了,又开心地玩起来了。

大龄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情感连接,在评价孩子行为前,先表示你明白为何他会有这样的举动,对他的感受进行认同,然后再示范怎样表达会更好。

如何养宠物熊宝宝讲解(这头熊育儿有一套)(9)

和谐共处的亲子关系

总结:

育儿路上,我们每个大人面临的情况会不一样,但是保持自省的态度,先对自己发问,不用恐吓的手段对待孩子,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更好的办法,除了能有效地解决孩子当下面临的问题,也能够让孩子渐渐培养出遇到事情做出明智决策的高效大脑,从长远来看,怎么都比发泄情绪来得更好不是吗?

孩子是镜子里的自己,这场育儿育己的修炼,没得偷懒,我们一起共勉。而这部《玛莎和熊》能让我们家长反思自己育儿做法,让孩子收获欢乐的动画片,也确实值得一看。

我是曼陀,欢迎关注 曼陀说育儿 以史为鉴,以科学为本,育儿路上的那些坑,我们一起面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