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有什么代表作品(南边文艺第四届扶持作家杜海涛)(1)

个人简介:杜海涛,南边文艺第四届扶持作家。1996年07月出生于广东汕头,现就读于广东韶关学院,为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任韶关市青年文学会韶关学院分会会长、网编部部长、写手团副团长、市会校园部副部长,韶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编辑。作品散见于《汕头日报》《澄海》《潖江文艺》等刊物,作品曾获各级奖励,任分会会长以来,主持开展多项文学创新性活动,获得各界认可。

创作手记:字里行间的灵性,也即是笔者与读者互通之处,源自作者发生于生活的感知与感动,灵感的匮乏,实质是对生活的无情。在创作中,我信任的,唯有行走中的顿悟。

代表作品:

相随

——致我已故的外祖父母

杜海涛(沙沫)

对于老一辈人的“唠叨”,我是极愿意去享受的,因为其中总会时不时穿插下一些关于“老潮汕”的生活场景与片段。或许他们想借此深刻地教育子孙要传承潮汕的优良传统与美德,而我,也便常常趁着他们这“唠叨”,满足我对“老潮汕”的好奇。

我的外祖父曾当过兵,具体什么兵种就不曾问过,只知道是挺费笔、费口水的,而外祖母则是一名教师,性格却是豪爽得很,可想而知,这两位老人家的“唠叨”,含金量该有多高。他们曾给我讲过许多的故事,但有一个关于工夫茶的故事,延续到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且由我代为讲述:

外祖父是涂城人,涂城临近塔山,而塔山的泉水用以冲茶是顶好的,加之那个年代的茶叶都是每户限量供应,六分钱方才能购得几小包混色茶,即使是十分低劣的,但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极宝贵的,因此,外祖父是很乐意经常上山去取来泉水冲茶的。适逢一次外祖母上山参加思想课,与外祖父偶遇,谈及茶,二人滔滔不绝,相谈甚欢……或可谓之——“一见钟情”!

婚后,户头数没变,依旧是一,而人头数成了二,夫妻二人又都嗜茶,茶叶也便愈加珍贵,每次生起炭火,一泡茶就过了数十巡,直到全无茶色了,才算罢。

之后,工作愈来愈忙,甚至有时忙到深夜都不能休息,在这段时期,来一巡工夫茶在时间上来说,也是蛮奢侈的,但夫妻二人肚里的“茶虫”可不理这些!到后来,没办法,外祖母便在学校领了两个搪 瓷缸,一人一个,瘾来了,扔几粒茶米,灌上一缸。但确实,工夫茶还是得费些“工夫”才能有滋味,一大缸子解渴、解乏倒是还行!不过为了救济救济肚里的“茶虫”,也只得将就了。

转眼,两位老人家已年过花甲,自小喝起工夫茶,到如今,年头与年纪相当,说是“老茶客”是毫不为过的,他们那茶色的牙齿,或该是最好的见证了。而晚年的他们,一改年轻时对茶叶的“吝啬”,变得十分舍得,每日数泡似还不太解瘾。每有故人来访,夫妻二人定会拿出珍藏,大肆地“奢侈”一番。记得在外祖父去世前一年的某日,景祥老伯来访,我之前并不认识景祥老伯,只是进门时让这么叫了,据我后来得知,景祥老伯是外祖父年轻时的战友,早年过番,得知外祖父卧入病榻,一回乡便前来探望。而他们也提前获知景祥老伯要来,取出了外祖父珍藏的茶具以及夫妻二人平日都不舍得喝的“茶胆”,其中看得出珍贵的,要数一把从技艺到包装都十分精致华贵的手拉壶,我之前是从未见过的,可见,他们的那点“家底儿”是全给翻出来了。

那次,我完完整整地欣赏了一回潮汕工夫茶的冲泡工序,治器、纳茶、候汤、冲茶……每个章节都好不仔细;“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每个步骤都细致用心。看着从那把潮州手拉壶中汩汩流出金黄清透的茶水,景祥老伯泪眼盈盈。在这掺着笑声的泪水、茶水间,他们凭着记忆的舟楫,渐推地回忆起往事桩桩,多少辛酸,多少苦涩,如今伴一杯工夫茶在喉底回甘……谈笑间,夜已暮,惟剩惜别。

那一日的外祖父,似已不在病中……

数月后,外祖父却已卧病不起,脾气也变得古怪暴躁,似乎是在埋怨自己成了拖累,有时惹得外祖母都不愿理他了,但只要外祖父一咳起来,外祖母总会佯装气态地端上茶盘到床边,“老禾埔啊!食几杯茶压下。”外祖父若再要喝,她是不允许的,因为多喝会影响外祖父的休息。

最终,六十九岁这一年,外祖父没能熬过……在他离开那天,家里老老小小的全赶了过来,而没见外祖父最后一面的,竟是外祖母——她面无表情地瘫坐在客厅的竹藤椅上,眼神空洞。自窗台爬进来的阳光,透过藤椅被分成无数线条,似缠绕在外祖母身上,此时的她,俨然一座雕像,不见人来,不顾人往……

我真真地记得,当时她护在手心的,正是那把手拉壶……“爸去了……”大姨的这一声哭喊,如一滴墨汁滴落,继而在水中被抹开,整个房间都充斥着灰黑色的气息,而外祖母,似乎最看得开?

在办完外祖父的身后事之后,亲人们伤心的情绪也渐渐消褪,好似将告一段落,却全然不知,又是一个开端……

外祖母渐渐食不知味,继而成了食不下咽,但每日的几搪瓷缸工夫茶却是从不间断的,显然成了她的寄托,而如今,那对搪瓷缸所承载的,又何止一缸茶水?

“是食道癌,保守治疗是无法治愈的,建议手术治疗”——这是医生为外祖母作出的诊断与建议,不知外祖母是如何考虑的,最终选择了保守治疗。此后的外祖母,一直吃的是流食,对于其他的,只能啜啜汁水再吐出来。外祖母原是蛮富态的,现已日见消瘦,家人都劝她,“您就不要再喝那么多茶了,对您的病不好。”但均未见效。

外祖父离世未足三年,外祖母也病倒在了床榻,医生告诉,已药石无灵……我未能见到外祖母最后一面,但我知道,她,是随着外祖父去的,这一年,她——六十九岁……

之后,我曾问过那把潮州手拉壶的下落,大人们只说,“也随着去了……”据大姨所说,那把壶是外祖父退休那年跟外祖母去潮州探亲,特地定做的,上面刻的是一对鸳鸯与四个隶书——“执手偕老”,而能享受到这把壶的招待的,除了景祥老伯,怕是再也没有的了。

如今,外祖父与外祖母被合葬在塔山后山上,除了墓上种着的外祖父喜爱的兰花,四周也植上了几丛茶树,这后山上也有一眼泉水,想他们在这里,该是不会有缺了工夫茶的无趣吧!

外祖父与外祖母相伴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工夫茶对于他们,已不是闲余饭后的小憩,而是一份真挚的情——乡情、爱情、友情……且如开水冲入茶叶,已分不清孰为茶孰为水,只道句,“茶,即情也!”

往事落下帷幕,我外祖父母的故事告一段落,这茶,却早已汇成了家族血脉中饱满活跃的支流;而我,不知不觉在二位老人的濡染中,也渐渐学会了享受工夫茶香袅袅的乡韵、满溢的乡情......

时光的长河滚滚奔腾,而这流动在每个潮汕人气息、血脉里的,已然成为潮汕人习性的潮汕工夫茶,也正随着一代代的潮人,乘着潮水,前往世界的每一处,到时间的每一角……

“哪里有潮人,哪里便有潮汕工夫茶!”

此亦谓之——“相随”!

2014.11.07

撰于澄中泽芳楼

南边文艺作为扶植青年写作人才的文学组织,在四川省写作学会的指导下,联合全国30多家作家协会,上百家文学社团,通过举办活动、创办刊物、建设网站等,全面建设青年文学发展平台,为青年写作者提供一个稳定优异的文学创作环境。

为壮大南边文艺中青少年骨干作家队伍、造就实力作家,南边文艺自2014年起实行签聘作家制度,凡南边文艺签聘作家均由南边文化艺术馆盖章签发聘书及工作证明,并享受作品发表、图书出版、优先参与评奖等创作扶助。(南边文艺颁发的相关聘书证书可作为作者考核晋级、申报加分、应聘求职时的参考材料)

申请签聘作家流程:(南边文艺网www.nanbianwy.com 值班QQ:2282370357)

①作者阅读《南边文艺第四届签聘作家管理条例》→②填写并提交申请表→③等待审核,确定签聘类型:扶持作家、签约作家、专聘作家→④下发后续通知→⑤按照通知规定,办理手续→⑥确认登记,寄发聘书及聘书编号

附:《南边文艺第四届签聘作家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

对创作成绩、组织工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签聘作家:

1.南边文艺主办或相关友好单位主办刊物的一切征稿荐稿信息优先选送推荐发表;

2.南边文艺主办或相关友好单位主办的一切赛事征文活动优先选送推荐参评;

3.优先推荐加入华蓥市作家协会、偃师市作家协会等友好作协文联单位;

4.根据个人需要及表现情况,签写推荐信:

(1)优先推荐加入所在属地县(区)、市、省等级别不等的作家协会及相关文学组织;

(2)优先参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研究生入学面试等;

(3)推荐应聘面试实习单位、就业单位;

5.根据个人需要及表现情况,签写工作证明、实习证明、社会实践证明等,为签聘作家学习、工作提供便利;

6.根据情况,聘期满后,次届可续聘或升签;

7.帮助签聘作家出版个人作品集或文集;

8.优先推荐举办签聘作家作品研讨会、诗歌朗诵会等;

9.优先推荐参与部分高校或团体举办的文学活动;

10.优先推荐参与各类征文大赛;

11.优先推荐参与各地文学采风活动;

12.个人资料选入《南边第四届签聘作家档案》数据库;

13.个人资料南边文艺网开辟“作家风采”专栏全文收录;

申请表请登录南边文艺网下载www.nanbianwy.com

值班QQ:2282370357

南边文艺交流QQ群:4232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