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1)

文|公子逸

注|我写的是原著,会跟电视剧有出入。

蓉姐,是将门虎女。

她容貌秉性,都肖其父。盛明兰刚生了团哥之后,蓉姐不敢抱她,她和团哥不是一个母亲,团哥是嫡长子,而她是个庶女,还是个来路不明的庶女。

可他们长得多像啊。

蓉姐,觉得自己和盛明兰生的团哥很像。她从未觉得自己和自己同母同父的昌哥长得像过。

她长得像父亲,而昌哥长得像母亲。可团哥,却跟她一样都长得像父亲。

她从心里是非常爱自己的弟弟的,若不是有这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她也不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团哥。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2)

关于蓉姐勇救自己的弟弟,原著里这样写道:

“那贼人甫踏进屋,她纵身扑跃过去。那人猝不及防,被一下撞到在地上,她牢牢扒住贼人背后一通乱刺,有些刺中肩颈,有些刺到背上,那贼人呼痛,丢下长刀,从靴筒中拔出匕首,她想也不想,当刃抓去,利刃割入肉掌,顿时疼如心扉。

她从不知道自己这么硬气,一声没叫,反愤怒不已,激起骨子里的烈性,对着那贼人的头脸张嘴咬去,那贼人痛的狠了,反手抓她头发——她倔强性子发作,任由头皮和掌心疼的皮开肉绽,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一手握着金簪继续用力刺。

最后那贼人扯去她一络头发和一片头皮,她咬下他半只耳朵……”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3)

若不是石头及时赶到,她就要被那个贼人一刀戳死了。但是,她却并不是很怕。

盛明兰看到蓉姐救了自己的孩子,感激的恨不得给她磕头。她问蓉姐,怕不怕。

蓉姐竟然说,不是很怕的。她只是生气。

当时盛明兰大笑着说了这样的话:“果然是你老子的闺女!天生的刚烈勇悍,胆大包天!”

蓉姐的性子有多刚烈呢?

顾廷烨说,蓉姐四五岁的时候,就拿石头砸破过一个大缸。她四五岁的就被自己的亲娘朱曼娘扔在了侯府门口。要知道,那时候的顾廷烨已经流落在外了。

她把四五岁的蓉姐,扔到这样的一个狼虎窝里,可见心有多狠。在侯府这样的大宅里,蓉姐无依无靠,而她的父亲还是被全府看不起的顾廷烨。

可想而知她那三年是怎样过的。

盛明兰和顾廷烨成亲后,顾廷煜的妻子邵夫人让她叫盛明兰母亲,为得是,盛明兰这个继母能对她好一点。可她虽吃了很多苦,却始终不肯跟盛明兰说一句话。

那时候的她是不认命的。

她不认盛明兰,也不给盛明兰叫母亲,不管盛明兰问她什么,她都不回答,还带着敌意地看着盛明兰。

因为她性子这样倔,盛明兰也跟她亲近不起来,并且十分怕她这样的刚烈性格会走上歧途。

要知道,朱曼娘的这一生就是不认命的一生。如果蓉姐也是她母亲的性子,她本就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庶女,却不肯“认命”,想要在侯府翻出一些浪花来,那么倒霉的是盛明兰。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4)

可盛明兰最好的一点就是“心术”很正。她虽然不喜欢蓉姐,但是既然当了蓉姐的继母,她就不会苛待蓉姐。她待蓉姐并不亲近,却做了这样的三件事:

让府里的下人知道,蓉姐虽然是个庶女,但却是侯府里正正经经的主子。

七岁的蓉姐到她身边时,畏畏缩缩,竟然还不足五岁的娴姐长得好。盛明兰首先改善了她的伙食,让家里的厨子每日给蓉姐送补品,并且在蓉姐身边安插了很多人手眼线,但凡别人说了对蓉姐不好的话,或者是动了蓉姐一个手指头,盛明兰都是知道的。

因为蓉姐的身世不明,有婆子说三道四,盛明兰立马就把那个婆子发卖了出去。也是因此,蓉姐身边的人,谁也不敢再怠慢蓉姐,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蓉姐。

蓉姐对盛明兰开始有好感,就是从此处开始的。她对着照顾蓉姐的秋娘和红绡说:“你们只消记得,不管将来如何,蓉姐总是这府里的大小姐,是实打实的主子就是了。”

所谓奴大欺主,蓉姐的亲生母亲直接把她扔在了侯府,府里的奴才都是看不上蓉姐的。蓉姐在侯府三年受尽了苦楚,没有人真的对她好过,更没谁把她当成过主子。即使她是顾廷烨的女儿,但是她没有得到过任何大小姐的待遇。

可她的继母盛明兰虽然不亲近她,也不亲自教养她,却告诉所有人,她就是这侯府的大小姐,并且给予了她大小姐的待遇。

她的心是震动的。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5)

盛明兰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她为蓉姐去请了最好的女先生。

不得不说,盛明兰这个继母做的是合格的。

她对蓉姐没有情感,但是却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她会定时检查蓉姐的功课,当她发现蓉姐需要一位先生的时候,她亲自去为蓉姐请了最好的先生。

当蓉姐知道自己可以去上学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她其实是知道,盛明兰原本可以把她放在一边给她口饭吃就行的。这正是以前侯府的人对她做过的。可盛明兰没有,她给了她大小姐的待遇,并且还把她往好的地方养。

那时候开始,小说里的蓉姐,开始给盛明兰叫母亲,虽然不情不愿,但是她开始认可盛明兰,也开始认自己的命。可一旦她认命,她就是自卑的。

她一个来路不明的庶女去上学,别人会怎么看她。她是惴惴不安的。于是,她在上学的那天,不断地回头去看盛明兰。而盛明兰则对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好好读书,待人要有礼恭敬,可也别叫别人欺负了,记住,你姓顾。京城这地界上,你老子还没吃过亏呢。”

蓉姐就这样开始正规地接受教育。对于盛明兰来说,这只是她的心术正,不会苛待继子女。但对于蓉姐来说,盛明兰的这个举措改变了她的一生。

她在先生的课上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对你好就是对你好。别人对你好了,你就该感恩。

她开始从内心里真正地接受盛明兰,也接受自己的命运,她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庶女,她没有过分的想法。继母是个宽厚的,那么她就该谢谢继母,在侯府里安分守己地过这一生,而不是生出不该有的妄想来。

后来,朱曼娘想要挑唆蓉姐,想要蓉姐身在曹营心在汉,给盛明兰找点麻烦。她想要教蓉姐,不去认命,可蓉姐已经完全“认命”了。

她认可了对她好的继母,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处境和身份,也看透了亲生母亲朱曼娘对她的利用。她完全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比起她,父亲更看重自己的妻子嫡子,她就是依仗着继母的仁慈在盛府过日子的。如果她不安分守己,如果她不认命,而是瞎折腾,那么毁了的只能是她。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6)

尤其是,盛明兰还对她做了第三件事:亲自教她管事理家,开放她的天性。

盛明兰也是庶女,但是王氏并没有教过她理事管家。她的十八般武艺都是盛家老太太教的。

可是,随着蓉姐对她的认可,她开始亲自教蓉姐理事管家。电视剧里也有这段,盛明兰教蓉姐和娴姐怎样看账本,怎么去查核。

其实,盛明兰善待蓉姐是基本的人性。大人的恩怨跟孩子无关。可这人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盛明兰却真真正正地做到了。

她亲自教蓉姐理事管家,开极力开发蓉姐的天性,她没有要把蓉姐规矩成一个大家闺秀,而是随着她的性子,尽量地去开发她,让她知道女人活着一辈子,不是为了赌气活着的,要活就要好好活着。

蓉姐有自己的小院子,盛明兰给她绑了秋千。蓉姐不爱读书,盛明兰便叫了娴姐跟她一起。蓉姐在侯府过得是非常快活的,摸鱼,游泳,荡秋千。

因为盛明兰的这种开放性引导,蓉姐始终保持了她的傲气,她的刚烈。而这份保存很好的本性,也在最后的时候,救了盛明兰的亲生儿子。

刘备在临死前训诫刘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他大约是深知了这“小善”能给人带来的大益吧。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7)

读原著有关蓉姐的内容,很深的一个感触就是,女人“认命”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认命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某种程度的一种自知。我只办我能力以内的事,我办不到的,那我就不要求那么高,不把自己处在一个险境里去。

而蓉姐在盛明兰给她的这“三样好”里,也慢慢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安分守己地做着侯府的庶女,而非成为自己亲生母亲的一把“刀”。

知否盛明兰最喜欢谁(知否将门虎女蓉姐)(8)

她最后救了自己的团哥,盛明兰对她充满了感激。她开始真正地从情感上接受蓉姐。

蓉姐认了自己的命,在侯府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朱曼娘带着昌哥始终不肯认命,在原著里,昌哥死了,曼娘疯了。

人人都想要“不一样”。

可我们真的有不一样的本钱和能力吗?

若没有,安分守己便是最大的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