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可以说是从古老年间流传下来的一种钓技,其中千变化万的钓技钓法,可以说没有几年的浸淫是无法做到熟练的变化的。高深的钓技钓法我们先不谈,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钓鱼过程中碰到的六大误区。

钓鱼在于千变万化,在于对鱼情的判断,并没有“一招通吃”的钓技钓法,我在垂钓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六个钓鱼的“误区”,下面我们来一一剖析。

本文读导

  • 钓鱼时不能漏钩尖,漏出的钩尖会把鱼吓跑
  • 钓鱼不能说话,会吓跑鱼
  • 夜钓的蓝光灯能聚鱼
  • 浮漂调皮高钓低比调低调高更“灵敏”
  • 杆子越贵越结实
  • 既结实又柔软的鱼线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1)

阳光垂钓

一、钓鱼时不能漏钩尖,漏出的钩尖会把鱼吓跑

刚开始加入钓鱼的行列中时,长听到一些老钓友说:鱼饵要把鱼钩包住,不能漏出钩尖来,漏出钩尖与会害怕,不吃饵了。我也深信不疑的执行了好几年,确实我们人看到钩尖都会发怵,更别说鱼看到钩尖还会吃饵吗?

知道多年以后才鱼越来越难钓,开始研究鱼情、饵料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区

鱼的视力可以说是非常低,用我们人的话讲就是高度近视眼,鱼的眼睛是无法调节晶状体,只能看到固定距离的物体,加上水下浑浊,光线昏暗,鱼想要看清较细的鱼钩还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漏出钩尖钓鱼影响几乎可以不计。那么鱼不是靠眼睛来寻找食物那是那是靠什么呢?

鱼的觅食是根据嗅觉跟触觉来判断的。

鱼是有鼻子的,但鼻子的作用仅仅只是捕捉食物和危机信息,分为前鼻孔跟后鼻孔,水从前鼻孔进去再从后鼻孔出来,这个过程中气味分子被捕捉传递给大脑来分析,所以鱼的嗅觉非常灵敏,气味是鱼判断食物方位的重要依据。

鱼虽然没有耳朵,但是有比耳朵更灵敏的身体结构,那就是鱼身体两边的侧线,可以很明显看到鱼背上两条暗黑的点状线条,一次来感知外界的震动。震动会会通过鱼两边的侧线传递到鱼的大脑,以此来判断是否会有危险。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2)

鱼两边都会有暗黑的点状线条

二、钓鱼不能说话,会吓跑鱼

鱼真的会因为听到我们在岸边说话的声音而不吃饵吗?这个我只能根据我的经验以及查到的一些资料来回答了,鱼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这个我们上面有说到,鱼是根据震动来判断信号的。鱼没有耳朵,但是有比耳朵更加灵敏的身体结构,那就是鱼身体两侧的侧线。鱼通过身体两侧的侧线来感应到震动,再通过侧线传递到大脑来判断危险是否危险。

我们正常垂钓时,水深度原因,我们说话一般不会惊吓到鱼。但是事无绝对,在垂钓大体型鱼时还是要注意一下,大体型鱼感应灵敏,又警惕性高,说话可以,尽量不要弄出大震动。

单纯的认为鱼怕声音或者不怕声音是不够准确的。鱼是通过侧线感到震动的,惊吓鱼的只能是震动。说话声音产生的震动通过水的削减后对于鱼已经没有危险性了,反而是在岸边来回走动时的脚步会惊吓到鱼。

三、夜钓的蓝光灯能聚鱼

很多夜钓的钓友推荐用夜钓灯来垂钓,而且还要开蓝光的,称蓝光的能聚鱼。那么我们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用蓝光灯。

夜钓使用用夜钓灯垂钓,大家都知道白天用的浮漂要比晚上用的夜光漂灵敏,而且夜晚用夜钓灯照着浮漂很清晰,而且我们直射的灯光照在漂尾,角度属于倾斜状态,并不能照射在窝子里面,蓝光灯只能照透水面,并不能照射到水底,难道要不鱼聚到水面?

大家有没有试过,用蓝光灯照射鱼缸里的鱼,会把鱼吓跑,并且不会靠近灯光位置。事实证明蓝光灯不能聚鱼,反而用不好还会惊吓到鱼。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3)

夜钓使用蓝光灯垂钓中

四、浮漂调皮高钓低比调低调高更“灵敏”

关于浮漂的调钓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很多新手都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浮漂调皮高钓低比调低调高更“灵敏”,所以每次钓鱼都喜欢调高钓低,特别相信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就能“灵敏”,中鱼率高。

我们钓鱼人要想一想什么是灵,什么是顿。并不是信号越夸张越好,而是出现能够清晰准确的中鱼信号,不管我们怎么调钓,最终的目的就是中鱼,浮漂的调钓之法就是用来提高我们的中鱼率

”灵敏度”是根据浮漂的吃铅量、饵料的比重、鱼情的变化等等因素开考虑的,并不是我们所谓的调灵就出口好,中鱼率高,调顿出口就不好,中鱼率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一种调钓可以针对任何鱼情,只有我们时时刻刻的学习掉技钓法,才能针对任何鱼情做出变换之法。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4)

浮漂钓目变化,饵料在水底的变化

五、杆子越贵越结实

杆子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垂钓用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非常羡慕那些用很贵杆子的钓友,常常去看着网上的贵杆子想:这么贵的杆子能钓多大的鱼?现在看来其实是很傻的,杆子的价格跟钓重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贵杆子注重的是手杆、材质、工艺、品牌等,反而无法承受很重的钓重。

“鱼跟熊掌,不可兼得”大品牌杆子在考虑到综合的手感后不可能还能承受很大的钓重,目前的工艺水平还是很难达到这要求的。

一根好的鱼竿讲求的是手杆,工艺。比如杆子的材质,重量、中心,整体想协调,涂装的细节等等,想要杆子轻,材质碳布的含量越高,杆子就越轻。但是碳布含量高了并不结实,太脆了,就跟我们常说的“好钢易折”一个原理,这种含碳量高的鱼竿根本无法钓起太重的东西,很多钓友就是用很贵的杆子,钓小鲫鱼折断了,这个主要是钓技的问题,但也间接的证明了高碳杆子的缺点。

并不是杆子越贵越结实,我们要根据他的数据来判断,不要盲目的追求高价位的杆子,根据我们的需求选择一款合适的鱼竿才是对的。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5)

各种杆子

六、既结实又柔软的鱼线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具体答案,为什么呢?

鱼线的柔软跟结实是不可兼得的,就跟我们同样一款型号的鱼线,子线柔软,主线结实,拿子线跟主线对拉,绝对是子线断。要把子线做成主线一样结实那还要主线干嘛,同样把主线做成子线一样结实,那就没必要用子线了。

这个主线、子线工艺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主要在保证结实的情况下牺牲了一部分的柔软性,反之子线是一样的原理。在硬度与柔软度之间,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比例来满足不同需求,所以说既结实又柔软的鱼线基本不会存在。除非那些二等货,各种涨号,一拉能延伸出去半米。

选择一款鱼线的时候,在一定结实的情况下,越柔软越好,但是前提是保证一定的结实数,不要只考虑柔软,不结实再柔软也是不能用的。

选择一款较好的鱼线,首先要看鱼线是否“涨号”。看一下延伸性,把鱼线用力的拉出一段,看一看是否能很快的恢复之前的状态,如果不能恢复个人建议不要购买。在看一下一线的表层是否光滑顺畅,颜色是否一样,好的鱼线表层光滑顺畅,没有凹凸不平感,颜色从始到终不会出现变色、色差等情况,如果出现证明这款鱼线受力不均匀,在垂钓过程中容易断线。

新手钓鱼最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钓鱼的六大误区)(6)

鱼线

总结:钓鱼没有固定的套路,钓技钓法的千变万化都是前辈们根据各种鱼情研究出来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能能应对各种鱼情。当然也会出现许多误区,这个就需要我们用实战加经验来判断。

钓无定律,灵活运用。我是渔者灵魂,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评论区留言,欢迎一起来探讨钓鱼之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