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事业 钟鼎家声

作者:郑一冰

芦墟镇老街上,原有三座陈家牌楼,均沿市河而建,现都已难寻旧迹。一座在镇南,市河东,原纽扣厂位置,尚存石基;一座在在河西老戏馆对面,有称“跌倒狮子”,是原牌楼前的狮子长期倒在河边;还有一处在河西,人民桥许氏跨街楼南的陈家墙门,下文要写到的地方,要说一说陈家一幅门联。

人民桥,旧称“中堂桥”、“太平桥”,往南的陈家墙门,朝东三进,沿街二进在文革中拆除建新民居,后进厅楼尚在,后园也存,硕大粗壮的廊柱,径有50cm,柱下石鼓墩有70cm之园。做工细究的精美雕栏、花窗,可见陈家墙门当年的气派和门第,经有关人士鉴定,为明代建筑。现仍为陈家后裔居住,主人为92岁的老教师陈韵华。陈韵华老师解放初参与分湖初级中学(芦墟中学前身)创建,一直芦中工作到退休。其女儿是我高中同学,我夫人 “灯泡厂” 的同事,常有往来。据老陈老师讲,祖上陈景颐,自芦墟“白荡湾”迁至镇上,这幢房子是从沈家买下的。

大盂鼎释文对照(钟鼎家声尔雅斋)(1)

(老宅楼房 摄影:郑一冰)

大盂鼎释文对照(钟鼎家声尔雅斋)(2)

(楼梯花栏 摄影:郑一冰)

2010年,陈家整理老房时,发现大厅后厅六扇门,左右门上一堂雕漆书对联,门高 有400 cm,宽 50 cm,姜黄厚漆底,书联阴刻填泥金,“箕裘事业辉金屋;钟鼎家声振玉堂”。上款,景颐表弟嘱书,下款“籥云沈志祖”二方朱红章。

大盂鼎释文对照(钟鼎家声尔雅斋)(3)

(上联 摄影:郑一冰)

大盂鼎释文对照(钟鼎家声尔雅斋)(4)

(下联 摄影:郑一冰)

据《分湖小识谊行》记:陈敬,字景颐,号退斋。生二岁而孤,母夫人沈抚之成立,由白荡湾迁居芦墟镇。当熙雍之间,士之习武者兼通文艺。敬入武庠生,犹孜孜好学,购藏经书三千余卷,亲加丹黄,披阅忘倦。念母夫人苦志守节,于雍正二年请旌建坊。事详沈志。性好施与,凡亲属之待以举火者,不一家。乾隆辛酉岁,邑侯李劝令殷户买谷贮仓,以备赈饥,敬慨然乐输无吝色。或值米价翔贵,率先平粜。乙亥冬,岁大饥,当事设厂施粥。敬特捐米百斛,尝曰:“吾宁薄于自奉,厚以泽人也。”其他创立宗祠,增捐祭产,厚嫁堂弟之女,兼为立后,事多可风。卒年六十有五。敬第三子汝树,字庭嘉,号兰崖,震庠生。尝九入棘闱,三邀乡荐,竟不登贤书,士论惜之。平生友爱甚笃。胞弟汝藻早世,遗产颇厚,孤子才三龄。汝树代为经理,历二十年。侄骏烈,惮之如严父焉。后无疾而逝,年七十有四。汝懋字克修,号月舫,敬第五子,国学生。自幼多兵,遂隐于医,得养生术。好善乐施。宅南面河为往来要道,向因坝阻行旅不便,乃于同人商议开坝筑桥,捐数不敷,复解囊竣事,成此善举。他如惜字施药、戒杀放生,特其余事耳。卒年七十有五。汝树之子世耀,字映辉,号寿门,江庠生,立品耿介。乾隆甲辰,岁试已列一等第三名。有天水生素通关节,来向世耀曰:“若与吾五十金,名次可不更动,否则退甲进乙,幸毋悔。”世耀正色拒之。后出正案,世耀竟置第七,悉如生言,以是不得食饩于庠。七应南闱试不售,卒年五十有七。

志书这段记载,陈敬二岁没了父亲,靠母亲沈氏抚养成才,在雍正二年申请建成“陈家牌楼”纪念其母。陈敬考入武秀才,好读书,藏书三千多卷,在乡里好善乐施,65岁而终。有四子:陈汝霖,字泽寰,号逸园;陈汝棠,字召安,号爱堂,一号甘亭;陈汝树,字庭嘉,号兰崖;陈汝懋,字永昭,一字克修,号月舫,一号江枫。均读书成才,其后代也诗书传承。

这幅门联正是将陈家身世门风表达无遗,“箕裘”出典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是说良匠家里的后代都会织裘衣,造弓家的孩子,都会编草、竹的箕。上联说陈家祖上是靠手艺成家的。“钟鼎家声”,喻富贵荣华,宋黄庭坚《次韵答王慎中》:“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玉堂”,宋以后“翰林院”称玉堂,泛指读书入官,下联祝陈家富华长久,书香达官。

沈志祖,字学基,号毅斋,又号咏楼,浙江湖州人。沈慰祖兄。乾隆十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御史,乾隆十五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工诗文,精书法。从这门联看,书体工整舒展,造诣很深。从对联上款,称陈敬为表兄,陈家与沈家是姻亲,老屋最早主人沈家,与吴江沈璟家族有何关联,待考。

这幢老屋,在2004年许氏跨街楼失火时,受到影响,现屋面已坍塌,主人无力修复,芦墟镇上最早的建筑之一,面临毁坏的危险。若能及早申报文保建筑,可挽救于旦夕之危。

大盂鼎释文对照(钟鼎家声尔雅斋)(5)

(陈宅花窗 摄影:郑一冰)


本期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阅读与欣赏。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 本期编辑:云巛 2018.8.31 ~~

欢迎关注尔雅斋

您的每一句留言

您的每一个点赞

都是我们原创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