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者:王永林

太极拳教学图谱(鉴泉太极拳社和马普安老师及吴式太极拳谱)(1)

马普安老师(1912─1999)

这两天在整理资料时,翻出了我老师马普安先生民国时的旧照,这张照片现在看来很珍贵,已有点像“文物”了。由此,引起我对“鉴泉太极拳社”和我老师马普安先生的一些追忆。

吴式太极拳的前派大师为全佑先生(满族),学太极拳于杨露禅大师,并遵嘱拜在杨班侯大师门下,融杨露禅大架和班侯小架自创太极拳功架,传其子吴鉴泉及王茂斋等徒,后经吴鉴泉宗师修润、充实和发展,正式创成吴式太极拳。

“鉴泉太极拳社”则是由吴鉴泉宗师于1932年在上海创立,并设馆授拳,吴式太极拳也因此而风靡海内外。

1942年吴鉴泉宗师仙逝后,由其长子吴公仪继任社长,1948年吴公仪回赴香港,香港鉴泉太极拳分社复社,才有了后来在澳门轰动一时的“吴陈比武”。

1980年鉴泉太极拳社在上海复社,由吴鉴泉宗师的女儿吴英华任社长,女婿马岳梁任副社长。

我是1984年8月28日由我的老师马普安先生介绍成为“鉴泉太极拳社”社员,编号:114号,当然这已是35年前的事了。

1998年继任的马海龙社长(吴鉴泉宗师的外孙,吴英华之子),我是在1999年马普安老师的葬礼上和2000年上海第五届国际武术博览会吴式太极拳观摩表演中见过两次面。

我的老师马普安先生是吴鉴泉宗师的早期入室弟子,北京人(蒙古族),字济群,其父马润芝先生,未从汉姓前名巴彦布,乃一代剑术大家,是杨少侯早期的入室弟子,与吴鉴泉宗师为同门师兄弟。马普安先生自青年时即随师来上海授拳,与赵寿村、马岳梁、吴耀宗合称为鉴泉太极拳社四金刚。

太极拳教学图谱(鉴泉太极拳社和马普安老师及吴式太极拳谱)(2)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跟随马普安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并成为入室弟子;和我同期学拳的还有王道德、葛金岭、郭松顺、程佳珠师兄及朱宏师弟等人,可惜我这个学的最多(太极基本功,吴式太极拳九十一式、太极快拳八十六式,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八绝掌,蓋天玄化九九连环剑,青龙太乙十三枪,太极刀,春秋大刀,赵氏拨打棍)的弟子不肖,也忘的最多,现在几乎都不会了,只留下了一点对往事的记忆而已。

太极拳教学图谱(鉴泉太极拳社和马普安老师及吴式太极拳谱)(3)

马普安老师教习推手

马普安老师一生授拳的踪迹,除上海、芜湖外,还有杭州。据我所知在芜湖,跟随马普安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的先后有三十多人(如早期有祖国民、黄新华、丁和平师兄等人)。

需要说明的是,我写这些,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拳练得如何,何况我早已不练,现在已什么都不会、都忘了;而是为了记录马普安老师在芜湖传授吴式太极拳的这段历史,不至于让这段历史彻底消失(这可能与我多年致力于书画史的研究整理有关,已成职业病了)。如是那样,就真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历史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经历过!

附录一:

吴氏太极拳九十一式谱

马普安老师传授

1.太极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抱虎推山 12.揽雀尾 13.斜单鞭 14.肘底看捶 15.倒撵猴 16.斜飞势 17.提手上势 18.白鹤亮翅 19.搂膝拗步 20. 海底针 21.扇通背 22.翻身撇身捶 23.卸步搬拦捶 24.上步揽雀尾 25.单鞭 26. 云手一二三 27.单鞭 28.左高探马 29.右分脚 30.右高探马 31.左分脚 32.转身蹬脚 33.搂膝进步栽捶 34.翻身撇身捶 35.上步高探马 36.右分脚 37.退步打虎式 38.披身踢脚 39.双峰贯耳 40. 左分脚 41.转身蹬脚 42.上步搬拦捶 43.如封似闭 44.十字手 45.抱虎推山 46.揽雀尾 47.斜单鞭 48.野马分鬃一二三 49.玉女穿梭一二 50.手挥琵琶 51.野马分鬃一 52.玉女穿梭一二 53.手挥琵琶 54.揽雀尾 55.单鞭 56.云手一二三 57.单鞭 58.下势 59.左右金鸡独立 60.倒撵猴 61.斜飞势 62.提手上势 63. 白鹤亮翅 64.搂膝拗步 65.海底针 66.扇通背 67.翻身撇身捶 68.进步搬拦捶 69.上步揽雀尾 70.单鞭 71.云手一二三 72.单鞭 73.高探马 74.扑面掌 75.十字摆莲 76.搂膝指挡捶 77.上步揽雀尾 78.单鞭 79.下势 80.上步七星 81.退步跨虎 82.转身扑面掌 8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5.上步高探马 86.扑面掌 87.翻身撇身捶 88.上步高探马 89.上步揽雀尾 90.单鞭 91.合太极

附录二:

曾有吴式太极拳同门问吴式太极拳方架子及张达泉与吴式太极拳的关系,经与上海马克瀛、林太民师兄共同回忆,大约如下:张达泉是纪子修的徒弟,纪和吴鉴泉是远亲,吴鉴泉叫纪称姑父,按辈份吴和张同辈。所以徐致一在他58年版的《太极拳(吴鉴泉式)》中称张为前辈。张达泉在1942年吴鉴泉故世后到上海,为生计谋,随吴公仪学吴式(方架)太极拳,因辈份高吴公仪一辈,无法排序,特由吴鉴泉夫人葛老太太代吴鉴泉收师弟,进入吴门定下了张的辈份。马岳梁曾在答金仁霖问的书信中也说了“代收师弟”之事,后这书信印影件1980年代被刊在上海武术院《上海武术》杂志上。

张达泉的弟子戴英,也曾来过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