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全程健康管理工作(从查孕查环到)(1)

海曙区鼓楼街道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今生服务”。资料图片

人口问题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上世纪80年代的“只生一个好”,再到如今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推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演变,有着浓浓的时代印记。

如今,计划生育工作“创造良好人口环境”的总体目标没有改变,但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为育龄人群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和打造家庭支持计划。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一直在路上。

做基层计生工作靠腿勤

骑着自行车带着育龄妇女去手术

独生子女家庭是80、90后这一代人独特的记忆。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提倡的是“多生子女光荣”,生育曾出现高峰。据宁波市卫生志记载,1950年全市生育率为19.22‰,到1954年就上升为45.89‰。

1962年后,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市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组织开展宣传和技术指导,培训节育手术人员,对要求做节育手术者做到来者不拒,还组织手术队下乡。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很严格地执行。

1959年出生的刘水珍,是江北区慈城镇三联村的妇女主任,她从1982年开始就从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恰好也是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一年。

几十年前,计划生育工作并不好做,特别在农村,“多子多福”的理念根深蒂固。同在一个村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做起计划生育工作来很要讲究方法。为了及时了解村里每一位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刘水珍的“法宝”就是经常上门拉家常、嘘寒问暖。

“那个时候农村的思想还是多生儿子好。”刘水珍说,做计生工作靠的是“水磨功夫”,经常上门去说,分析多生孩子家庭负担重的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不容易做通了思想工作,刘水珍总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她们去落实相关措施。有时候遇到家里孩子多的,她还要帮着带孩子,把家里洗衣服等家务事做完。自己掏钱买桂圆、红枣等补品去看望育龄妇女则是常事。

说服别人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刘水珍的女儿1983年出生,之后她没有再要第二个孩子。

计生手术少了,疾病筛查多了

计生指导站的工作职能悄然转变

余姚市计生指导站前站长王育青,1978年开始在余姚人民医院当妇产科医生,1989年,她调入余姚市计生指导站,成为一名计生干部。

“刚开始,计生指导站不开展计生手术,我们这些从医院调入的人员,主要负责与医院对接,把需要做计划生育手术的人送到医院去。”王育青说,随着计生手术量逐渐增大,上世纪90年代初,余姚市计生指导站开设了门诊,也能开展相关手术。

2000年以后,随着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像王育青、刘水珍这样的计生干部们发现,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有了变化。据统计,宁波市较全国早十几年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2000-2003年,宁波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以下。

“2008年,余姚市人口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从那时起,我们意识到,计生工作的重心要慢慢开始转变了。”王育青说,除了做好孕前的优生优育指导和孕前检查,计生指导站的工作人员转变思路,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进行疾病的筛查。

2008年起,余姚当地的市民发现,曾经熟悉的计生指导站变了模样:环境温馨了,工作人员的白大褂变成了粉色工作服,相关手术室变成了生殖健康咨询台、心理咨询室。

王育青回忆,10年前,余姚市计生指导站在宁波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的两癌规范化筛查工作,一年完成两三万例的筛查。“刚开始是针对那些为计生工作做出过贡献的人群免费服务,因为我们指导站收费低,服务也好,有老百姓主动自费来做筛查。”

余姚计生指导站还在全市率先开设了12356服务热线,开展预约服务。育龄妇女只要拨打12356电话,有关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方面的问题,总能得到很好的解答;育龄妇女使用过12356后,也常能接到中心主动问候或告知的电话。

如今,宁波市有了人口家庭12356服务平台,从当初单纯的电话服务中心,发展到如今能提供优生指导、药具发放、生殖保健、随访等多项计划生育技术公共服务。

计生工作重心转变了

做起来也轻松得多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有所转变,从最初的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到后来的提高人口质量,如今已经转向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计生工作要努力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的目标,一直没有变过。

现在,刘水珍坦言自己的工作比几十年前轻松了很多,政策宣传和上情下达是她的主要任务。“村里有小年轻要结婚了,我告诉他们婚前、孕前免费筛查哪里去做,每个月还发放计生药具,虽然可能很多人用不上,但我们还是要一家家送到。”刘水珍说,如今计划生育服务前移,婚姻登记的时候就有医生提供各种婚育指导。不过年轻人对于生育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想生孩子的不用劝,暂时不打算要孩子的,大人怎么说也白搭。

7年前,王育青从工作了几十年的计生站退休,虽然不在计生工作一线,但她仍然关心计生工作的动态。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学习、工作压力大,纷纷推迟要孩子的时间,她有点担心:“建议年轻人还是要合理规划好家庭计划,生孩子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在最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宁波晚报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陈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