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土生土长深圳人)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西冲、西涌、溪涌是同一个地方吗?”“壆岗还是坣岗?深圳市民傻傻分不清楚”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番以下四组字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哪些字才是地名本名

和冲

对于深圳本地人来说,这个实在算不上问题。但是,在很多不了解深圳的人眼中,这个就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3)

打开百度地图,依然可以看到“涌”“冲”混用

位于大鹏半岛最南端的东涌、西涌,以前常见到的是东冲、西冲的写法,弄得有些人不清楚是不是同一个地方。除此之外,还有葵涌、鲨鱼涌、大涌、塘下涌等地名的“涌”,都曾经或现在写作“冲”。

“涌”,意为河汊,也经常用作地名。而“冲”的释义很广,仅有一方言解释为:山区的平地,如“韶山冲”。在深圳,“冲”没有一个释义可与“涌”兼容。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4)

西涌海滩的标识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地名简化的缘故。80年代初期做地名改革时,为了方便,地名中的“涌”被“冲”所替代。现在,除了大冲,其他地名官方已恢复“涌”字。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5)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6)

位于大冲一路的大涌郑氏宗祠

看到这里,涌字到底读“chong”还是“yong”,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不过,在深圳的一些公交报站声音中,塘下涌的“涌”中文被读作“yong”,而英文却读作“chong”。土生菌在此建议,公交上的中文报站,该改了。

壆和坣

在沙井壆岗,经常可以见到“壆”和“坣”混用的情况。但这样会给外地人造成一个困扰。因为“坣”字与“堂”同音同意,却不同于“壆”字;坣字是小字头,壆字则是学字头。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7)

宝安区政府官网截图

之所以会造成“壆”“坣”混用,是因为当时做字体简化造成的。当时“壆”字做简化的时候,与“學”(学)、“澩”(泶)、“嶨”(峃)等字一样做简化,后来发现简化后的“壆”和“坣”字过于相似,因而恢复为“壆”字。但由于简化的“壆”书写比较方便,所以哪怕已经废除了,依然有许多地方依旧使用,并被写成“坣”字,因而造成现在“壆”“坣”混用的局面。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8)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9)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0)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1)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2)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3)

左壆右坣

其实这样很危险。2009年奥一网上有网友爆料,沙井路牌上的“壆岗”被写成“坣岗”,并且拼音被标成“tanggang”。幸好后来纠正了。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4)

奥一爆料截图

不过罗湖有个地名就难逃噩运。桂园街道有个社区叫大塘龙,实际上这里原本的地名为“大壆龙”。后来因为“壆”字简化,被人当成“坣”字,于是“大壆龙”成了“大坣龙”,最终变成“大塘龙”。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5)

大塘龙社区工作站

现在,坪山的沙壆村,路牌、门牌包括社区名称,还是多用“坣”字,网上也有不少“科普”文章,基本上都将此地称为“沙tang”。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6)

某些“科普”文章对沙壆的解释

冈和岗

龙岗、松岗、笋岗、皇岗、铁岗……深圳地名中带“岗”的太多。但实际上,这些“岗”应为“冈”。翻开《新安县志》,我们可以发现带“冈”字的地名多达五六十个,但现在基本都被“岗”所取代。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7)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8)

旧地图中,“岗”皆为“冈”

“冈”和“岗”是两个字。冈,音gāng,本义“山脊”。通常称较低且平的山脊为“冈”,如“山冈”。也泛指小山,如“冈陵”、“冈峦起伏”。“冈”本义为山脊、山岭,读音为gāng。

岗则是后造字。《集韵·唐韵》认为:“冈,俗作岗。”就是说,“岗”是“冈”的俗字。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冈和岗成了音义皆异的两个字。岗,音gǎng,表示山脊、山岭,以及高起的土坡。引申指守卫的地方、职位:如:岗哨、岗位。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19)

皇岗锦绣园 @深圳潮生活

如今“冈”只表示山冈,“岗”只用于表示引申义守卫的地方、职位和用于“花岗岩”,不再表示山冈。两字都有用作地名,但历史较久的多用“冈”。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0)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1)

“冈”

现在中国仍有许多带“冈”的古地名仍在沿用,如佛冈,黄冈,云冈,井冈山,景阳冈……但深圳的“冈”基本都成“岗”了,唯一例外的是平冈中学。平冈中学创办于1930年,由爱国华侨捐资兴建,1960年改为“龙岗中学”,1980年50周年校庆时复名“平冈中学”,这是深圳市迄今为止唯一还原“冈”字的地名。

也就是说,皇岗、龙岗、岗厦、松岗、横岗等地按旧地名,普通话都应该读作“X gāng”。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2)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3)

平冈中学 @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更有甚者,在已出版的《康熙新安县志校注》《嘉庆新安县志校注》以及《深圳旧志三种》中,把旧志原文中所有的“冈”全部改成“岗”,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不仅违背古籍校对的原则,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4)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5)

在校注版《新安县志》中,“冈”都被写成“岗”

背和贝

相比上面的三个地名用字,“背”写成“贝”历史最为久远,可以追溯到清朝。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6)

嘉庆《新安县志》 (台北成文书局版)

深圳带“背(贝)”字的村名不少,“背”字为方位词,与“面”相对,后大多改作“贝”字。在康熙《新安县志》已经出现“背”“贝”混用而“贝”字居多,到了嘉庆《新安县志》则全部写成“贝”,如黄贝岭、田贝、水贝、径贝、坳贝等。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7)

1930年日军地图

不过,“背”改“贝”基本只发生于原新安县境内,在原属惠阳县的龙岗、横岗、坪山、坑梓、坪地五个镇中依然用“背”。新安县境内也有例外的,那就是下梅林的岭背村、河背村。岭背村现在改为梅富村,河背村地名依然在使用。

因为对于广府人而言,“贝”和“背”同音;而对于客家人来说,“贝”和“背”的发音就有所差别了。

泥岗属于罗湖还是福田(涌还是冲壆还是坣)(28)

1977年宝安县地图中仍有岭背村地名

,